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根据原型试验结果,分析了强风化地区岩石锚杆基础中锚筋滑移与屈服、砂浆柱体抗拔、岩体剪切破坏机理及破坏形式、锚筋内力分布、水平力对直锚式群锚和承台式群锚的影响以及影响承载力的因素,计算了相应地粘结应力,提出了因内力分配导致锚杆基础薄弱环节最先破坏的观点,并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风化花岗岩中抗浮锚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浮锚杆已经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不同规范推荐采用的锚杆设计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并且未考虑不同地区岩石的差异性,实际应用中不利于设计参数的选取。在青岛大剧院工程场地上对设置测力元件的抗浮锚杆进行破坏性拉拔试验,重点测试锚杆杆体的轴力、杆体与注浆体之间的剪应力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内力沿锚杆长度不均匀分布并且超过一定长度后不再受力,进而确定出该地区中风化花岗岩中抗浮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和有效的锚固段长度,为抗浮锚杆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岩石锚杆基础的形式及适用范围,同时阐述了岩石锚杆基础的计算方法,并对岩石锚杆基础的经济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7.
8.
吴聂斌 《建筑·建材·装饰》2013,(7)
由于现行规范没有对岩石锚杆基础的设计参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部分经验参数取值范围很广,因而设计人员难以准确使用。实际工程应用取值不当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有必要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福建山区线路工程特点,结合正在建设的闽江大跨越线路工程,选择3个典型的岩石锚杆基础试验点对中等风化、强风化岩石地质条件下岩石锚杆的直锚基础和单锚基础进行设计和真型试验研究,验证设计理论正确性和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岩石锚杆基础是近期送电线路基建推广应用的主要基础型式之一,针对某500kV送电线路途径的强风化、中风化岩层广泛分布的地质条件,选取典型场地分别进行了单锚、直锚和承台式群锚等三种型式的岩石锚杆基础的现场真型试验,得到了试验基础的位移随荷载变化关系和极限承载力,其承载力满足该500kV送电线路基础承载设计要求.基于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分析了岩石锚杆基础承载特征,及锚杆尺寸、基岩风化程度和群锚效应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承载力随锚杆和锚筋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锚杆存在有效抗拔锚固深度,超过该深度时增加锚杆埋深对提高承载力效果不明显、岩石风化程度对锚杆承载力影响较小、群锚效应对群锚基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在大连地区典型的强风化板岩和强化辉绿岩中开展锚杆现场拉拔试验,分析该风化岩层中锚杆锚固段长度对极限抗拔承载力及锚固段与风化岩层界面间剪应力规律的影响,研究了大连地区典型风化岩层锚杆的临界锚固长度。结果表明,强风化板岩和强化辉绿岩界面的剪应力极限值基本一致;试验短锚杆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而长锚杆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增加十分有限,仅仅依靠增长锚固段长度来获得更高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是不合理的;锚杆基本试验应充分考虑锚固段长度的影响;实际工程中,强风化板岩和强化辉绿岩的锚杆临界锚固长度可取3.5m和4.0m。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大连地区及风化岩层地区的锚杆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7.
锚杆间距是山区输电线路岩石群锚基础设计的关键参数,甚至直接决定了山区斜坡地形岩石锚杆基础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在4种典型岩石地基中对4种不同材质锚杆群锚和单锚基础抗拔对比试验,得到了不同岩石条件、锚筋材质、锚筋直径和钻孔直径下岩石单锚和群锚基础抗拔荷载-位移曲线。通过引入群锚效应系数,量化分析了锚杆间距对岩石群锚基础抗拔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设计取值建议。结果表明:岩石群锚基础抗拔承载性能既取决于单锚承载性能,也受岩石地基性质影响。工程设计中岩石群锚基础的锚杆间距宜为3~4倍的钻孔直径,相应的群锚效应系数可根据岩石性质不同取0.8~1.0。 相似文献
18.
无论采用哪种设备来开凿隧道,每一点超挖都看作是一种浪费,每一次岩崩对生命和机器都会形成危害。通过选用合适的岩石锚杆或地面稳定设施可以部分地避免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通过对岩石锚杆基础施工工艺的施工特点、工艺原理、工艺流程等进行的分析,探讨了岩石锚杆基础施工工艺在输电线路山地基础施工中的应用,这对于节省原材料消耗、提高环境保护、提高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促进电网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