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用棉粕作为蛋白源生产酱油的可行性。并以全氮利用率为目标函数,系统地研究了发酵过程各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全氮利用率可达72%,并摸索出一套快速淋油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小麦糁代替部分麸皮酿造酱油;原辅料配比为豆粕:棉粕:小麦糁:麸皮=45:15:20:20;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结果,全氮利用率达到85%,酱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3.
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小麦糁代替部分麸皮酿造酱油,原辅料配比为豆粕:棉粕:小麦糁:麸皮=45:15:20:20;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结果:全氮利用率达到85%,酱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4.
用棉粕代替部分豆粕、小麦糁代替部分麸皮酿造酱油;原辅料配比为豆粕:棉粕:小麦糁:麸皮=45:15:20:20;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结果,全氮利用率达到85%,酱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5.
庄桂 《中国酿造》1993,(5):12-17
本工艺用花生粕、棉粕和豆粕为蛋白质原料酿造酱油。原料配比为:花生粕:棉粕:豆粕:麸皮:小麦粉=20:20:20:36:4。采用混合菌种制曲和固态低盐发酵工艺。结果,成曲酸性蛋白酶活力比单菌种制曲提高23%,全氮利用率达到78.07%,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在酱油酿造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纤维素酶用于固态无盐酱油发酵,能将包裹蛋白质的纤维素分解,使蛋白质呈裸露状态,便于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提高酱油得率,加快发酵速度,改善酱油的风味和质量,酶制剂用量仅在0.0125%。酱油中的还原糖增加了10.7%,色度提高为4.2%,全氮和粮食利用率分别比不加纤维素酶提高8.6%和8.1%。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采用新型棉粕脱棉酚化学添加剂,使棉酚处于双烯酮异构体之状态中,在温度〈105℃,时间〈30min,添加剂量为6.5%~7.5%的条件下,将粕中游离棉酚降至<0.040%。全(总)棉酚<10%,蛋白质保证≥40%,达到国内外公定的饲料标准。商业化生产不改变现有制油工艺,经饲养肉鸡试验表明,脱酚粕有益于饲料的转化,降低了棉酚在鸡的肝脏、肌肉和血清中的残留量,减少了棉酚对肝脏、睾丸的损伤,为棉粕脱棉酚作饲料蛋白质提出了新的有效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提高全氮利用率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蛋白质资源,增加酱油产量,提高质量,保证市场供应,提高工厂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全氮利用率最高水平达到85%,一般为60—75%,最低不到30%,差距很大。原因是酱油酿造是一个复杂生化反应过程,提高全氮利用率贯穿着整个酱油生产工艺,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生产,引进新技术,才能使酱油全氮利用率得到提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提高低盐固态发酵法酱油风味的实用技术(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2多菌种制曲方法和混合菌种比例 在多菌种制曲新技术应用时考虑到强化酱油成曲酸性蛋白酶酶比。取沪酿3.042米曲霉和AS3.350黑曲霉成曲按不同比例混合落曲,发酵后提取酱油和原工艺酱油比较全氮利用率、氨基酸生成率和谷氨酸含量试验得出:80%沪酿3.042米曲霉和20%AS3.350黑曲霉混合发酵结果全氮利用率、氨基酸生成率达到同样效果,但双菌种制曲发酵酱油中谷氨酸含量提高30%。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棉籽粕去毒的新方法。用2% ̄6%的H2SO3和1%的血粉同棉籽粕混合保温(90 ̄95℃)2 ̄6h对棉籽粕去毒。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由0.08064%降至0.0109%。棉籽粕中部分纤维素转变成糖;纤维素含量由20.78%降至17.12%,糖含量由3.29%升至6.22%。去毒棉籽粕的颜色为黄色、棕黄色、棕红色、香味浓郁。  相似文献   

11.
梁兰兰  宁正祥 《食品科学》1997,18(11):38-41
酱油生产过程中,豆粕水解条件的选择对后续的微生物发酵,酱油风味及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盐酸浓度、水解时间和温度对水解过程的影响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啬盐酸浓度、延长水解时间以及升高水解温度,能提高酱油的全氮利用率,氨基酸氮含量,改善酱油风味,降低成本,在90℃左右,5% ̄9%盐酸浓度下水解30 ̄35h,能得到品质优良的酱油。  相似文献   

12.
棉籽饼粕化学脱毒作饲料蛋白质(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采用新型棉粕脱棉酚化学添加剂,使棉酚处于双烯酮异构体之状态中,在温度M<105℃,时间<30min,添加剂量为6.5%~7.5%的条件下,将粕中游离棉酚降至<0.040%。全(总)棉酚<10%,蛋白质保证≥40%,达到国内外公定的饲料标准。商业化生产不改变现有制油工艺,经饲养肉鸡试验表明,脱酚粕有益于饲料的转化,降低了棉酚在鸡的肝脏、肌肉和血清中的残留量,减少了棉酚对肝脏、睾丸的损伤,为棉粕脱棉酚作饲料蛋白质提出了新的有效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李魁 《中国酿造》2006,(2):37-39
对以燕麦和啤酒废弃生物质替代部分豆粕为原料,利用混合菌种发酵酿造保健酱油进行了研究。经试验确定了发酵最佳工艺为:啤酒废弃生物质:豆粕:燕麦麸皮:燕麦粉=30:30:35:5,发酵期为24d,成品酱油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全氮利用率达69.91%,酱油的β-葡聚睫冶量129mg/100mL,成品酱油吨成本比全豆粕酱油斛氏210元。  相似文献   

14.
刘大川  阎杰 《中国油脂》1998,23(6):7-10
用丙酮/己烷/水非均混合溶剂浸出冷榨棉饼提油和脱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调节生胚的水分使冷榨棉饼含水13%左右,丙酮/己烷/水非均相混合液剂配比为:50/50/6(VV/V)浸出温度47℃,溶剂/饼=5:1(ml/g)浸出时间150min,在此条件下可使棉籽粕中残留的游离棉酚〈0.045%,总棉酚〈.61%,残油率〈1.0%。  相似文献   

15.
酱油蛋白质利用率与全氮利用率计算公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酱油全氮利用率,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全氮利用率的高低,不但反应了企业整个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而且在同样的条件下,增加了产量,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投入和流动资金的占用;行业中也是利用它来衡量企业之间、地区之间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尺度。因此不少企业把全氮利用率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来抓。但是笔者发现,不少厂家及发表的有关论文把酱油全氮利用率和酱油蛋白质(粗蛋白)  相似文献   

16.
在低盐固态酱油酿制工艺中,如何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工艺条件,以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历来是酿造行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的高或低,不仅可以作为考核酱油生产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亦反映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增加设备,不增加粮食的前提下,提高了酱油的产量和质量,对满足市场供应和降低成本都有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试验装置中,利用95%含水乙醇或91%含水异丙醇蒸汽处理浸出棉籽粕,可使其游离棉酚从0.115减少到0.053%,继续用硫酸亚铁处理,则减少到0.026%,可用作普通运动饲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采用UV—1229菌种,提高发酵温度,降低食盐浓度,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可提高近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提高酱油蛋白质原料的全氮利用率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全氮利用率高不仅节约了粮食,而且在同样的条件下,增加了产量,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投入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因此不少企业把它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来抓。但是由于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受到二个主变量(产量G、原料粗蛋白质含量N)的制约,每班次生产的酱油产量多少,并不能  相似文献   

20.
鲇鱼对7种常用饲料原料离体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鲇鱼(Silurus asous Linnaeus)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等7种饲料蛋白质的体外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1)鲇鱼对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的干物质体外总消化率优劣依次为菜粕50.18%、鱼粉50.13%、豆粕49.11%、棉粕32.90%;而对粗蛋白质的体外总消化率优劣依次为鱼粉41.92%、豆粕40.88%、菜粕23.68%、棉粕21.39%;(2)鲇鱼对4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体外消化能力优劣依次为中肠、肝胰脏、前肠、后肠。鲇鱼对鱼粉和豆粕具有较好的消化能力,菜粕次之,棉粕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