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重点研究了平顶山市地震地质情况,据此.简析了该市地震趋势.对该市城市建设的震害预测及减灾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完善和重构我国城镇抗震建设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绵竹市是本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城区大部分建筑物受损严重.基于专家组在该市进行房屋应急评估的建筑震害资料,对该市的建筑受损害情况与一些典型震害事例进行了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和本次地震特点,在城镇建设选址和规划、完善我国抗震结构设计规范、重视对公益性建筑的投入及开展主要建筑材料的抗震性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针对城镇建筑的恢复重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某市高压电力电缆寿命,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研究该市高压电缆寿命分布.根据该市高压电缆无失效数据的特点,提出一种修正的极大似然函数法,得到Weibull分布模型的参数,以及电缆寿命分布曲线.结果表明该市的高压电缆大约运行14a后开始出现老化失效,在34a左右进入老化期,该市电缆最长寿命约为110a.这种修正的极大似然函数法为无失效数据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新的参数估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根据赤峰地区的22年降雨资料和气象资料,对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了推导,使该市在设计雨水管道工程方面有一个完整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某大型钢管输电塔的非线性地震反应问题。首先,建立了钢管输电杆塔的有限元模型,建立了输电杆塔在地震激励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和非线性地震反应计算方法。以某实际输电杆塔为工程背景,研究了输电杆塔的线性和非线性地震反应特点和规律,并进一步地对比了线性地震反应和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输电杆塔由多根杆件所组成,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不同位置表现出了不同的地震反应特点。地震激励沿出平面方向作用的结构反应略大于沿在平面方向作用的地震反应,杆塔结构上部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鞭梢效应。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的分析结果比线弹性地震反应的结果略大,考虑双重非线性效应的结果则比只考虑材料非线性效应的结果略大。  相似文献   

6.
简要评价海林市水资源,对该市未来用水及开发利用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多维地震激励下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地震响应。建立了输电塔线耦联体系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输电线的几何非线性特征;依据《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选取了不同场地的12条地震记录;利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单维、双向和多维地震激励下输电塔线体系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输电塔线体系在多维地震激励下的响应明显地大于仅考虑单维地震激励,特别是仅考虑竖向地震激励的情况,在分析中忽略地震动的多维性将会低估结构的地震响应。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并更好地进行输电塔线体系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多维地震输入。研究结果可为输电线路实际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地震反射波成像效果不理想,致使常规反射地震勘探难以奏效。本文基于点散射地震 -地质模型,推导出 2D散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分析了地震散射波的运动学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2D地震散射波成像的方法与技术;结合断层模型和一套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讨论了散射波地震成像的特点,并与传统反射波成像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在时、空、强空间中存在着分形结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地震中的分形几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b值和分维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另一种描述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的分维,最后探讨了分形理论应用于地震产生过程和地震预测研究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快速地面公交系统(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它投入少见效快的优点使其受到国内越来越多城市和地区的关注。首先分析BRT提出的原因,阐述BRT的构成特点,通过对南方某市公交现状和公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BRT在该市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该市已经具备建设BRT的条件,最后提出了建设BRT系统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桥梁的地震安全性问题,依据可靠度理论,考虑对结构抗力有重要影响的材料强度随机性和计算模式的不确定性,本文分析了桥梁的破坏机理,使用响应面法计算了梁式桥的桥墩、支座、上部结构和基础在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失效概率。得到了构件在设计基准期内不同破坏等级的地震可靠度,研究并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梁式桥重要构件及桥梁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以此评价桥梁的地震安全性水平。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式桥模型,给出了该桥的安全等级,判别了其地震安全性水平。结果表明:该桥在设计基准期内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2.
地震区划图是工程设防的重要依据,是防震减灾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前全球大震发震频次相对较高,超设防烈度问题已凸显.从地震区划图的制定基础出发,讨论了影响地震区划的基础因素,分析了超设防烈度发生的主要原因;基于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编制的地震区划图,探讨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假设模型,指出地震危险性分析应在揭示地震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地震预测模型;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应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与确定地震动相结合;地震区划图应以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与建筑物抗倒塌易损性分析结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大震和特大地震的发生概率,编制一致倒塌水准的地震区划图,提供合理的抗倒塌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地震数据插值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旨在高精度地恢复出缺失地震数据,提升地震数据信噪比。近年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插值方法发展迅速,该方法基于数据驱动,通过搭建卷积神经网络恢复缺失数据。卷积神经网络依赖卷积提取地震数据特征,然而由于受到卷积核局部感受野的限制,卷积运算只能捕捉地震数据局部信息,限制了网络的插值性能。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卷积和Transformer联合网络的地震数据插值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Transformer,构建卷积和Transformer融合模块提取地震数据特征,旨在捕捉地震数据更多的细节信息,提升地震数据插值性能。通过仿真数据实验和真实数据实验显示,和基于Unet网络的插值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插值性能,能够恢复地震数据更多纹理细节,插值结果的信噪比提升了2~3 dB。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震孕灾环境的复杂性和危险度的随机性、模糊性,在分析区域地震环境影响因素和突变行为的基础上,基于尖点突变模型,建立了区域地震环境突变分析模型,并构建了区域地震危险度突变层次结构体系,划分了区域地震危险度指标分级标准;基于经典突变理论及其推广形式,提出了区域地震危险度评价的突变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区域地震潜在危险度的可视化.该方法首先利用GIS技术对底层评价指标赋值且量纲为一化,根据各层次指标体系的特点选取相应的突变模型,并逐层递归运算出区域地震危险度的总突变值,与地震危险度多准则评价标准比较得到危险分级;其次,利用GIS的可视化功能绘制出区域地震潜在危险度评价图,从而综合评判区域的地震危险度.最后,通过实例计算与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评价结果可为区域地震危险度分析和潜在地震危险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于黄土塬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静校正问题突出,给地震采集现场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针对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结合现场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地震记录中的各种干扰波进行了分析,认识了各种干扰波的特征.通过黄土源地区地震勘探资料现场处理实例,分析了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在地震资料现场处理中,采用叠前去噪技术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发展了一种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谱密度不确定非平稳地震荷载下的结构地震可靠度。在该方法中,首先由高斯积分给出了无条件结构地震可靠度的加权和计算公式,然后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计算高斯点处的条件结构地震可靠度,最后得到无条件结构地震可靠度。文中计算了一个单自由度结构的地震可靠度,并与直接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人们了解地震及体验地震的迫切需要,设计了基于现代控制技术的地震模拟平台。平台采用了革命性产品电动缸作为动作执行件,配以可编程控制器及伺服系统进行驱动,实现了高精度的震级调整目标。体验平台与计算机进行通讯,使人们在获取地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地震体验与逃生互动。  相似文献   

18.
"边勘查施工、边资料解释、边调整地震测线"的"三边"工作在多个地震勘探项目中的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浅层地震勘探项目设计地震测线位置的及时调整,准确控制了汤东断层;在地震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两个相邻工区交界处的地质情况,合理调整了交界处的地震测线,从而准确控制了两个相邻工区边界处的断层。在这些项目中,"三边"工作的充分运用,保证了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及矿产资源勘查中精度高、见效快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避免了因地震测线布设不合理造成原始数据采集不全或采集不准确而导致的地震成果解释误差增大。  相似文献   

19.
1992年3月15至30日,我院副院长邱冠雄副教授与杨桂副教授,作为纺织工业部赴美考察团成员,对美国洛山矶、费城和纽约等城市进行了考察访问。考察团一行首航洛山矾,参加了在该市举行的“先进复合材料学术交流与产品展览会”,并出席了 SAMDE 科学讨论会。在费城期间,代表团一行先后访问了该市三所著名高等学校,受到校方负责人士和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在德莱赛尔大  相似文献   

20.
2017年Mw7.3伊拉克-伊朗交界附近发生了Mw7.3级地震,此次地震事件造成至少530人死亡,超过7200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快速给出地震事件的发生过程,能为快速救灾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为此,搜集了此次地震事件的远场数据,利用反演方法,采用矩形断层模型反推了此次地震事件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事件过程较简单,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