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污染物的半导体光催化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导体催化剂TiO2为例,讨论了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介绍了其晶型、粒径大小和制备方法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光强、污染物溶液的pH值、温度、O2,O3及H2O2等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总结了半导体光催化降解在消除重要的水污染物(有色燃料、氯代物和芳香类化合物、农药、表面活性剂)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亚鹤  常天俊  杨中东 《工业加热》2007,36(6):43-44,67
白腐菌利用其分泌的特殊降解酶系或其它机制能将各种合成染料彻底降解为CO2和H2O,并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实验采用白腐菌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分别研究了不同废水浓度、不同染料废水投加时间、不同染料废水pH值、振荡等条件对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将白腐菌用于煤炭脱硫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白腐菌在煤炭脱硫过程中煤粒度、煤浆浓度、接种量和培养时间等各因素对其脱硫的影响。实验表明,白腐菌脱除广西合山煤中全硫的最佳条件是:煤粒度〈200目,煤浆浓度10%,白腐菌菌种量0.9g,白腐菌培养时间为5d。在最佳条件下,全硫的脱除率为35.77%。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举例的方式,描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运用,并详细介绍了其五大优势,提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秸秆预处理白腐菌株的筛选及其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难降解的木质素,难于直接被厌氧微生物利用,降低了农作物秸秆的厌氧消化效率。该研究从8株白腐菌中筛选出1株产漆酶活力高的白腐菌株B-18,优化了该菌株的培养条件,确定适宜菌株B-18产漆酶的培养基为2%秸秆粉、2%蛋白胨、0.3%KH2PO4,0.15%MgSO4·7H2O,VB1 0.01g/L,1 000 mL蒸馏水、pH为5.0。利用该培养基进行B-18菌株培养,培养液中的漆酶活力单位为2.89 U。利用该菌株的液体培养物进行秸秆预处理,可促进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这种作用加快了秸秆的厌氧发酵进程,可使秸秆产气时间提前4 d,产气量提高11.36%,容积产气率达到1.168 mL/(mL·d),原料产气率达到506.3 mL/g。该研究的进行对促进我国秸秆的沼气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优势菌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优势菌技术在各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表明使用高效优势菌的处理装置可在相同的停留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或在同样的处理效果时完成更大处理量或缩短停留时间。对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的选育与应用研究是当前生物处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
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愈创木酚法筛选出木质素降解菌X_2,并对其进行摇床培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X_2在第8天生长最快,12d后生长速度开始下降;X_2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4.4;第10天木质素降解酶酶活最高,LiP为550.23u/mL,MnP为660.32u/mL,Lac活力很低,仅为20u/mL。此外,发现X_2的木质素的降解率也很高,在第35天达到43.31%。  相似文献   

8.
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诱变对白腐菌进行驯化培养,获得高效木质素降解菌,其LiP活力为600IU/mL,MnP活力为1600IU/mL。利用紫外诱变菌株S对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木质素降解率为48.4%,比出发菌株的木质素降解率(42.6%)提高了13.6%。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由于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以及表面富含多种官能团,对各种污染物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修复和水体净化等领域,其中采用生物炭吸附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从生物炭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吸附机制、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生物炭吸附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彭武厚  陆鑫  严青 《太阳能》2008,(1):27-29
简单介绍了三维电解与微生物的兼氧处理两种前处理技术,对生物难降解物与有毒性物质能有效地起到降解与解毒作用,为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条件.经过实践,证明两种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厨余垃圾变成绿色有机肥,可有效实现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该研究利用水解圈法从市售腐熟剂中筛选分离得到3种菌株(命名为TS-1、TS-2和TS-3)并研究其降解特性.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TS-2菌株具有产淀粉酶、脂肪酶、蛋白质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且蛋白酶活力是345.7 IU,可以作为1种高...  相似文献   

12.
拟康氏木霉和白腐菌混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拟康氏木霉3.3002(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白腐菌5.776(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混合菌发酵处理稻草秸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接人拟康氏木霉与白腐菌时间间隔为3 d.接种液体积比为2 ml:2 ml,氮源为0.3%(质量分数)的(NH4)2SO4,发酵时间为8 d时,稻草秸秆纤维索降解率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40.38%和31.52%,比单独使用拟康氏木霉(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4.62%,13.78%)或白腐菌(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6.96%,20.06%)处理稻草秸秆的效果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可再生能源》2013,(5):80-83
利用白腐菌、木霉菌以及白腐菌和木霉菌复合菌在相同的条件下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结果表明,利用微生物进行秸秆预处理能促进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进程,提高产气量和产气效率,其中以混合菌预处理效果最好,产气量比未经预处理秸秆的产气量提高11.95%、产气时间提前6 d、产气高峰期提前16 d,容积产气率达到1.196 mL/(mL.d),原料产气率达到518.33 mL/g。仅利用白腐菌进行秸秆预处理也具有良好的效果,而利用木霉进行秸秆预处理对厌氧发酵的促进作用效果较差。说明利用木质素降解菌株进行秸秆预处理对提高秸秆的厌氧发酵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环境监测站中,为了对污染物进行分析,往往会采集一些污染物作为研究样本,并使用各种研究用的化学试剂,因此会产生更多的污染物.关于污染物的控制与处理便成为了一项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实验室中产生的一系列污染物进行分析,找出在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监控自然衰减指依靠自然衰减的过程,实现污染场地污染羽的收缩和衰减,与其他主动修复方法相比,监控自然衰减是进行污染场地修复最具有成本效益和有效性的方法之一.本文系统介绍监测自然衰减发展与技术架构,重点分析无机物自然衰减研究进展.为研究和探讨适合国内实际情况,基于风险控制的污染场地管理策略和治理技术筛选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普通木质粉状活性炭,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了活性炭脱除燃煤烟气污染物的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高炭/硫摩尔比、高含水量和低温有利于脱硫效率的提高,但其影响程度不同;高炭/硫摩尔比也有利于脱硝,但高含水量和低温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相反,且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脱硝效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活性炭对烟气中的Sos和HCN具有脱除作用,但未发现其对 HCl 和 HF 的脱除有明显影响;提高物料循环倍率虽能提高脱硫和脱硝效率,但受烟气中水含量的限制,循环倍率所起作用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1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地表径流和城市排水也会将POPs带入自然水体.简要介绍POPs的定义、来源、特性和环境行为,重点综述城市污泥中POPs的提取、纯化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沼气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实验室保存的细菌、真菌和从牛粪、猪粪中分离出来的多株菌株,对秸秆纤维素进行降解试验,从而筛选出了能够降解秸秆纤维素(降解率为43.75%)的优势菌株.用几株降解效果较理想的菌株处理秸秆,对处理后的秸秆进行沼气发酵,通过高效气相色谱仪对沼气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从牛粪中筛选出的N2菌株效果较好,发酵2周后,其产气中甲烷含量为62.48%(体积分数,下同),二氧化碳含量为31.83%,氮气含量为2.11%.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初步鉴定N2菌株为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0.
以竹笋壳为原料,采用白腐菌(TST-01)对其进行预处理后,选择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进行酶解,并在酶解产物中添加固定化混合菌种(嗜单宁管囊酵母和酿酒酵母)进行乙醇发酵。结果表明:白腐菌表现出优良的木质素降解性能,经过24d,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62.1%;6%木聚糖酶和10%纤维素酶混合,在初始pH值为4.5的条件下酶解6h,总糖转化率可达到67.54%;固定化混合菌种在发酵48h的酒精质量浓度可达到19.84g/L,高于游离混合菌种,也远高于单一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