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在解决商用车底盘系统的强度耐久分析中,针对钢板板簧分析收敛极其困难导致仿真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eam梁的板簧简化建模方法。以某商用车型的前悬底盘系统为例,通过Beam梁简化的的建模方法,得到板簧刚度与实验值及传统三维建模刚度都在设计刚度带差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在强度及耐久工况中,评估出强度及耐久风险位置与试验失效位置一致,结果准确度较高。结果表明:在保证结果准确性同时,Beam梁的板簧简化建模方法更高效。该方法对前桥底盘系统的强度及耐久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适用于相应车型的推广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如何用Solid Bdge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和建模过程,以录音笔的设计过程为例,说明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Solid Edge的BSplineCurve2d对象进行深入分析,阐述生成样条曲线的高级开发技术和关键代码。利用Solid Edge和Visual Basic的结合,可以创建精确的拟合曲线和三维实体,实现在Solid Edge环境用交互方式难于完成的功能,并给出摆线齿廓的三维造型实例。 相似文献
6.
7.
调节阀是流体装置中不可缺少的装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传统的调节阀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要求,因此需要使用参数化设计方法来进行新的设计方法的研究,通过Access数据库技术设计产品参数数据库,利用VC++开发出参数编辑库法器,用来对调节阀的尺寸参数进行操作,并能将所得参数传递到Solid works三维设计软件,生成相应的零件实体模型。调节阀三维参数化设计系统的使用,极大地缩短产品的设计时间,提高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和规划化程度,使设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三维CAD/CAM软件的应用与普及,使传统的机械设计逐步向三维设计转化。三维设计为增强企业设计开发能力,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实例介绍以Solid Works软件为基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称是机械零件的常见形态。基于Solid works总结了在三维CAD软件中零件对称的主要设定方法,提高相关零件建模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以可升降学生桌为产品设计对象,介绍了Solid Edge软件的强大功能和钢木家具特点,具体阐述了钢木家具的虚拟零部件设计、虚拟装配设计、干涉检查和动态网页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焊点虚焊是车身焊接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很大。就某些焊点虚焊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识别焊点虚焊失效的潜在原因,解决虚焊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升车身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质谱仪研制及调试过程中离子束斑形状检测方法繁琐、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快速、实时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传统刀边法的基础上,采用多角度切割线包围成图原理,即分别在0°、45°、90°、135°方向移动锋利刀边“切割”离子束,得出离子流强度变化曲线,最终还原离子束斑形状及束流核心区域。通过自行搭建的测试平台,将该方法得到的束斑形状与离子轰击痕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检测得到的离子束斑形状及核心区域与离子轰击痕迹法基本一致,但较后者操作简单、省时高效,可实现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阐述一种简单实用的可同时测量高斯光束聚焦光点直径和受照物能起作用的阈值功率密度的方法,并讨论了激光功率波动和受照物对焦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6,(3):460-464
为探索焊点布置对乘用车车身振动特性的影响,将变密度拓扑优化法应用于车身焊点布置的设计中,改善乘用车车身共振问题。首先,确定影响车身低阶模态频率的关键部件,然后将车身结构进行分区,最后应用变密度法对车身关键部件的焊点进行分区拓扑优化。结合乘用车车身焊接工艺,以车身低频固有振动特性为优化目标,以车身焊点体积最少为约束条件,以焊点单元密度为设计变量,对车身结构焊点布置进行拓扑优化。经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拓扑优化后车身焊点数目缩减了2.38%,车身的一阶模态频率为27.53 Hz,提高了1.28 Hz。将变密度法应用于乘用车车身焊点布置拓扑优化设计,有助于确定车身焊点的最佳布局,减少结构共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机械臂挠性的一种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段刚体对挠性进行离弹性小变形情况下,应用广义欧拉角描述臂的弯曲和扭转变形,用线位移描述剪切和纵向变形,这种描述通过建立在各段质心的附体坐标系的空间关系来实现。利用Kane方法分析模拟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而建立梁式构件的多刚体模拟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C语言编制计算机程序,在微分方程组的求解中,应用四阶Runge-Kutta积分程序,计算了梁式构件的人武部动态历程。以欧拉梁为例验证了该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激光点焊焊点形态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适用于激光点焊焊点形态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点焊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工艺参数(激光功率、点焊时间和离焦量)作为模型输入,输出为焊点表面、熔合面、背面直径以及熔深和横截面面积五个焊点形态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焊点形态模型,模型输入为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输出为焊点形态。所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焊点形态模型结合之后,可以实现激光点焊焊点的形态预测。网络测试结果显示实际值与网络预测值之间的RMS误差为0.1左右,模型输出的预测焊点形态与实际焊点形态之间较为吻合。根据模型的仿真结果,进一步研究点焊参数对焊点尺寸和形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未熔透焊点形态为Y形,而熔透焊点则存在多种形态,形态之间的转变主要受激光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