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1):64-65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根治北京"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北京与首尔、京津冀地区与首尔都市区之间的发展有很多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差异。北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土情况,合理借鉴韩国在首尔疏解战略中采取的政策手段。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密切联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种规划要在统一领导下进行,使其具备可操作性;提升河北的发展水平,以更好地配合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以业控人,合理定位,发挥市场和制度的作用;加强新城自足性建设,丰富完善多核心空间结构;做好前瞻性规划,建设具有特色和先进运营理念的通州行政副中心;构建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络,改善北京大众交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崔向华 《城市规划》2015,39(5):9-15
从经济基础理论对城市功能与城市性质关系的论述出发,对首都功能及疏解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将北京大城市病问题的深层原因归结为现状城市功能与首都核心功能的偏差,指出功能疏解是实现北京城市功能与首都性质及核心功能匹配的必然要求。基于功能疏解与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内在联系,重点对北京应当保留和疏解哪些功能、功能疏解的区位选择和区域政策工具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规划思路、实施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核心功能内涵、本质及其疏解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北京聚集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这是造成"大城市病"的深层次原因。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被视为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实现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明确区分了首都功能和北京核心功能,认为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属于首都功能,而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属于北京核心功能。利用相关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的功能集聚程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北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核心功能优势不突出,非核心功能聚集程度过高。针对这一问题综合分析疏解非核心功能的优势与不足、核心功能的本质与疏解可行性,提出"精准定位、多管齐下、协同疏解"等疏解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举措。如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逐步破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和"大城市病"等问题,北京没有现成经验可遵循。而国外纽约、莫斯科、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率先在人口疏解方面达到了瘦身健体的成功效果,或许对北京有一定启发和可借鉴之处。立法与规划"双轮驱动"国际大都市通常都采取立法控制"增量"、规划疏解"存量"的路径,坚持疏与堵结合,做到"控"与"疏"  相似文献   

5.
功能格局(或者说就业区位)与集聚扩散一直是特大城市产业疏解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大城市就业区位和功能集聚的一般规律,以及日本首都圈疏解的案例经验,利用北京市全国第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2008~2013年北京的就业区位和产业集聚扩散趋势。研究表明,特大城市周边的近郊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产业结构变动,且不同产业体现出各异的集聚扩散规律: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不均衡性增强、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均质化、公共服务业的地区差异增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行预判,指出中心城区周边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及设施压力。  相似文献   

6.
日本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都圈基本规划 日本首都圈基本规划,是指针对首都圈建设制定的基本的综合性规划,约每10~15年修编一次,第四次基本规划于1986年审议通过.1999年3月,日本国土审议会首都圈整备特别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新一轮的首都规划编制,称为<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确立了针对以东京中心为核心的″一极依存型″城市空间布局而引发的大城市中人口与经济活动过于密集的问题,规划设想了新的空间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7.
北京过高的人口压力导致了严重的"大城市病",而雄安新区在承接北京人口疏解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北京的交通、人口等城市问题。本文梳理了韩国首尔和日本东京的人口疏解经验,总结岀其人口疏解的四大模式:一是政策诱导下的利益驱动模式;二是行政单位迁移的机构牵拉模式;三是公共资源倾斜的服务吸附模式;四是交通流支撑的时空压缩模式。而通过分析雄安的自身特点,借鉴日韩的经验,本文认为雄安新区在承接北京人口疏解的上需要从四T方面着手:政府主导,完善新区公共服务建设;利益引导,完成企事业优惠迁入;科技驱动,打造新区智慧交通圈;知识引领,建设创新科学城。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中央决策层已经认识到,解决北京大城市发展问题,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必须明确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合理调整首都功能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张高丽在2015年指出:要按照"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张,大城市病日益凸显,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逐步被提上政府宏观调控工作日程。北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展了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工作,市政府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逐渐向副中心迁移,区域性物流及专业市场、低效工业用地和集体产业用地等已完成大量用地和建筑空间的腾退。北京中心城地区是受此次功能疏解影响最广泛、最直接的区域,疏解后的腾退空间是下阶段城市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新审视中国城市单位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选择,低碳城市空间与规划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面对快速城市化、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与城市空间重构,中国大城市亟需反思当前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与郊区化模式,并思考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原则。本文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全面比较两种主要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分区制与单位制,力图从单位的视角给出低碳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另外,文章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反思了目前中国城市郊区化模式及郊区空间组织方式。尝试提出转型期中国城市构建低碳城市的空间组织原则和发展战略,设想了可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城市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作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选择,低碳城市空间与规划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面对快速城市化、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与城市空间重构,中国大城市亟需反思当前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与郊区化模式,并思考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空间组织原则。本文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角度,全面比较两种主要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分区制与单位制,力图从单位的视角给出低碳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另外,文章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经验与教训,反思了目前中国城市郊区化模式及郊区空间组织方式。尝试提出转型期中国城市构建低碳城市的空间组织原则和发展战略,设想了可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城市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网络城市是全球化、信息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新的空间组织形态,是推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缓解城市病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一是通过明确网络城市的内涵、特征,构建网络化发育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丰富并完善了理论架构;二是以成都为实证,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网络城市构建的路径与举措,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2300万人口的调控目标,发布了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关停退出了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启动了部分教育医疗机构的疏解工作.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批发市场首当其冲.被疏解的对象包括大红门地区的批发市场、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红桥天乐玩具市场、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官园批发市场及回龙观城北批发市场等,多个市场被列入疏解名单,一场北京批发市场疏解大幕进入高潮.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北京在面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等外部要求和内部需求的双重背景下,自2017年开始开展了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主的城市更新工作,主要包括拆除违法建设、疏解一般制造业、治理"散乱污"企业、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等十大重点任务,为"四个中心"首都功能升级、城市功能织补更新释放了大量腾退空间资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提出严禁发展一般性制造业的生产加工环节,  相似文献   

15.
刘跃 《城市住宅》2022,29(3):39-41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协同、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现阶段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增强三地创新产业链融合,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推进三地交通统筹,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基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现存问题,分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背景和现存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6.
功能过度集聚造成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凸显,城市问题与区域问题联动并日趋严峻。新时期,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呈现的新特征要求北京由"关注市域"到"面向区域"。研究指出,北京必须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首要任务,通过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实现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的有序对接。在空间上,发挥北京的"一核"引领作用,在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三个尺度开展空间体系构建。并携手津冀两省市推进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并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和统一管控,实现交界地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更新等非首都功能疏解行动影响流动人口居住稳定性。研究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流动人口居住地变化特征,有助于评估城市功能疏解的成效,为政府制定包容流动人口的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采用2013年和2018年问卷调研数据,梳理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流动人口居住地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居住稳定和不稳定两种类型流动人口的居住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人口统计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各地动态     
正北京"十三五"期间将建一批特色小镇近日,北京市召开《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农工委书记孙文锴在会上透露,"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提高小城镇承载力,更好地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到"桥头堡"作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郊区将迎来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诸多功能在北京中心城区过度聚集,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凸现,2014年,中央提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这为从更大尺度缓解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提供了重要机遇.然而,京津冀城市间发展极差大,自然资源本底条件较差.在借鉴东京、纽约、伦敦的空间圈层布局经验基础上,梳理北京及区域的主要问题及已有城镇体系基础,立足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打破行政边界,重点从30km、50km、150 km三个圈层提出首都特大城市地区的分圈层空间布局策略,并提出完善和创新配套体制机制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根据这样的战略定位,就要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首都城市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首都城市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定位相一致。同时,新总规即将拉开北京城市功能空间重组的序幕,改变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