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州市东区水厂通过污泥机械脱水实验,提出排泥水处理和机械脱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的运行方法,在确定合理的处理工艺设计出高度的自动化模式,使系统在PLC中央控制下实现自动运行。PLC的使用使系统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合理。东区水厂提出的自动控制设计为实现自动化程度高、工作人员维护量少、污泥处理过程中水体排放安全的污泥处理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某新建70×10~4m~3/d给水厂,泥线一期和二期合建,总污泥处理规模为18.44 t DS/d,污泥经过调节、浓缩、脱水处理后外运,泥线包括调节、浓缩、平衡、脱水及回用水等五大系统。排泥池具有一定的预浓缩作用,降低排泥池内污泥含水率,减小湿污泥的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规模,其投资及日后运行费用均有所减少;浓缩系统采用辐流式重力浓缩池,具有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且处理效果稳定,尤其在水库水浊度较高时,能够储存过多的污泥,对系统具有较好的缓冲调节能力;平衡池兼作调质池,减少占地及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方便;脱水系统采用离心脱水机,具有投资较低、占地面积小、辅助设备较少、运行管理简单等优势;同时,水厂增设回用水系统,回用水量占厂区总用水量的6%~7%,有效降低了水厂自用水量,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厂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过程,重点阐述了气浮工艺的特点和运行效果以及污泥处理工艺的自动控制系统,并对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保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水厂污泥处理系统,针对水厂污泥不易浓缩的特点和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该套系统能够进行了优化改进,取消了不必要的工艺控制,对部分机电设备进行了更换和改造,不但改善了出水水质,还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使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依据沉淀池和排水池的排泥规律确定了日排泥水总量,采用物料平衡法、排泥现场测定法、排泥水处理系统参数监测法及公式法确定日总干污泥量.结果表明:排泥水处理系统监测法操作容易、设备简单且数据可靠.通过污泥量的确定,可调节排泥规律和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流量及浓度,并可降低排泥水对系统的冲击负荷,使水厂在高温高藻期达到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鉴于人口及经济高速增长造成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长的发展状况,由于国内城市给水厂制水工艺各不相同,部分城市给水厂制水工艺较落后,造成给水厂出水不达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本文通过介绍清远市江南水厂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设计情况以及设计特点等内容,分析了给水厂设计规模如何确定,给水厂工艺设计中针对北江水水质应采用何种水处理工艺以及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计算结果,提出给水厂工艺设计应结合当地城市特点及原水水质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清远市江南水厂工艺设计结合北江水水质及清远当地城市特点,采用近期常规处理与远期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出水水质优于国标出水要求,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为之后的给水厂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给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是目前影响给水企业经营生产的重要问题。针对某给水厂污泥开展了泥质特性检测,对照污泥土地利用中土地改良、园林绿化和农用标准进行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给水厂污泥土地利用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给水厂污泥风干后可直接应用于土地改良,亦可改良后间接利用于园林绿化和农用,污泥土地利用比直接填埋或焚烧可减少碳排放,甚至起到一定碳汇作用,抵消土地利用作业中产生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城市给水厂污泥组成、处理工艺、污泥脱水机能耗,对给水污泥处理技术发展及污泥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评价;首次提出了水厂排泥水回用节约电耗计算公式和经济效益计算公式,给出了算例,为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电耗方面的经济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上南水厂对排泥水进行了减量化处理,新建了调节池、污泥浓缩池、平衡池、污泥脱水设备、污泥料仓。工程投入运行后,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80. 27%,排泥水回用可节水1 465 m~3/d。实际运行发现,污泥处理效果受排泥水有机质含量和水量的变化影响很大,中小型水厂的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与运行要充分考虑该特点。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观澜茜坑水厂规模为30×104m3/d,龙华茜坑水厂规模为23×104m3/d,两水厂为同一水源,相距约1.2 km,高差约40 m,均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的净水处理工艺。为节约运行成本以及维护管理方便,两个水厂的生产废水及污泥均集中在观澜茜坑水厂进行回收与处理。经两年多的运行,废水及污泥回收与处理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生产废水回收及污泥处理工艺、设计特点、运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其经验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第八水厂是以岗黄水库为水源的地表水厂 ,实际运行中存在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的处理问题。在综合考虑污泥处理成本、引水成本、社会效益的基础上 ,增加了污泥处理工艺 ,并对自控系统进行重点考虑。水厂的泥水由沉淀池、反应池排泥水及滤池反冲洗水组成 (按设计规模为 30× 10 4 m3 /d计算 ) ,其中折板反应池和平流沉淀池定期排泥 ,泥量为 5 0 0 0m3 /d ,含水率为 99.5 % ;滤池反冲洗周期为 2 4h ,反冲洗耗水量为 5 6 0 0m3 /d ,总的废水量为 10 6 0 0m3 /d。由于上述工艺间歇进行 ,故先将泥水引入污泥调节池 ,达到一…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给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选取生石灰、硅酸盐水泥和高吸水树脂对给水厂污泥进行固化处理。基于单因素试验对给水厂污泥固化参数进行初步筛选,采用响应面法设计复合固化剂的试验方案,以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响应值,确定固化剂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影响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固化剂排序为生石灰>硅酸盐水泥>高吸水树脂;生石灰和硅酸盐水泥的交互作用显著;生石灰、硅酸盐水泥和高吸水树脂的最佳掺量分别为47.43%、13.11%和0.45%,在此条件下,固化污泥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51 MPa。响应面模型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说明模型可信度较高,这可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粉煤灰和河泥配合给水厂污泥燃烧灰、砂等为原料制作路面砖。通过研究试验和正交设计,分析了不同原料对路面砖抗压性能的影响,以及焙烧温度对路面砖抗压、抗折性能的影响,给水厂污泥燃烧灰掺量对路面砖密度、吸水率的影响。解决了路面砖开裂问题并优化了路面砖性能。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厦门杏林自来水厂污泥处理工程,并从污泥量的确定,浓缩、脱水工艺的选择等方面阐述了几点设计体会。最后指出,任何污泥处理的流程都应根据水厂的原水水质、运行管理的特点、投加药剂种类和剂量,投资等多方面、多角度权衡确定。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西洲水厂污泥处理系统于2001年7月建成投产,该系统处理规模为50万m~3/d净水厂的污泥。采用国产离心脱水设备,是国内大型净水厂采用离心脱水设备进行污泥处理的成功工程实例。 西洲水厂设计日供水量50万m~3。该厂原水取自东江北干流,属潮感河流,原水浊度15~373NTU,雨季洪水季节浊度较高。西洲水厂现有4组平流式  相似文献   

16.
分析总结了净水厂排泥水污泥量确定原则、排水排泥池及脱水机械类型选择等工艺设计要点。以陕西省渭南市某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排水排泥池、污泥均衡池以及污泥脱水间等排泥水处理系统建、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和工艺特点,以期为类似项目选择合适的排泥水处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群  潘晓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16):106-108
2011年临江水厂污泥脱水系统进行了调试、运行,厂内所有生产废水全部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的一级标准。对浓缩池、压滤机等关键设备设施的运行进行优化,调整了部分运行参数和自控程序,压滤部分新增投加PAM替代石灰进行污泥调质。优化后浓缩池上清液浊度及排泥浓度均有所改善,压滤机脱水后泥饼含固率明显上升,降低了污泥体积及后续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8.
针对扬州市第一水厂改扩建工程采用新型机械絮凝斜管沉淀工艺,研发了处理水量为2 000 m3/d的中试装置,对其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水源水质条件的最佳运行参数如下:混凝剂聚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30 mg/L、助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量为0.1~0.15 mg/L、污泥回流比为4%;投加PAM不仅能促进絮凝,还有利于污泥浓缩;在合适的范围内增大污泥回流比可降低混凝剂投加量,节省运行费用。中试结果可为新厂的调试运行提供依据,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焦作市苏蔺水厂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水厂之一,一期设计规模18万m3/d。为确保原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该水厂采用了常规处理和预留深度处理工艺,并对排泥水及反冲洗水进行了回用和污泥处理。经过近一年的生产运行,从运行数据来看,处理效果良好,出厂水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天津某再生水厂在混凝沉淀预处理系统中通过加氯以控制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然而,加氯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水厂运行成本,而且对于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及后续微滤膜污染情况也有一定影响。采用混凝沉淀/微滤中试系统,在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12 mg/L条件下,研究了加氯量对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及微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氯化强化了混凝沉淀/微滤系统对色度、浊度、总磷、氨氮、COD、UV254的去除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膜污染。试验最终确定最佳加氯量为5 mg/L,这对再生水厂实际生产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能够减少水厂运行成本,延长微滤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