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加强村庄规划与整治,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村容整洁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绍建 《城乡建设》2006,(7):47-48
一、基本概况 绍兴县是浙江省较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县,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绍兴县依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要求,适时作出了在全县实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提出建设小康住宅、小康设施、小康环境建设目标,并计划用八年左右时间,完成新一轮村庄改造,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3年的努力,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试点村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新农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村庄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了具体、全面、系统的阐述;就此本刊特约建设部村镇建设办公室李兵弟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韩俊部长、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马晓河所长对一号文件从不同角度做出解读,以加深读者对一号文件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6月16日,全国村庄亮化、绿色村庄建设、燃气下乡现场培训班在宁夏银川市召开.宁夏把实施村庄亮化、绿化和燃气下乡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已完成农村造林绿化35.8万亩,植树500多万株,安装路灯15万多盏,50%的乡镇实现了燃气进村入户,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相似文献   

6.
通过村庄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五”期间,随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村镇建设事业(指村庄、集镇、建制镇)稳步发展,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提高。村镇年均住宅建设量在6.5亿m2左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长了6.8%,楼房所占比重增长了2.8个百分点。我国农村地区的村庄社会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也出现了“三减一增”的变化,即村庄人口总数、行政村个数和自然村数量逐步减少,2004年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1700万人、5.6万个行政村和27.4万个自然村(年均减少6.8万多个),而村庄平均人口规模不断增加。至2004年底,全国共有320.7万个村庄,其中行政村63.4万个,居住生活着2.05亿户、7.95…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的国家经济政策长期倾向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农村建设方面投入较少,导致农村的生活环境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建设造成了拖累。随着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居住比例不断变化,农村人口正在逐步地转入城市,导致农村的经济建设活力不断下降。对此,国家为了振兴农村的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振兴农村战略不仅要求提升农村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活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农业的生产力,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将对农村振兴背景下的人居环境改善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的农村发展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2006,(6):6-7
从关注微观问题转向兼顾宏观问题的研究;从侧重于技术支持转向公共政策的制定;从侧重于标准规范转向机制的创新;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禁止"、"反对"转向注重反馈、引导和激励;从侧重项目建设包揽转向善于利用规划统筹协调;从注重指导"农房建设"转向基础设施统筹安排,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撰写专稿提出,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必须实施六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一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流动文化服务进村社、行政村光纤覆盖和场镇4G通信网络覆盖等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156个行政村光纤覆盖和22个场镇4G通信网络覆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流动文化服务进村社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50%。二是大力改善农村出行条件。改建硬油化农村公路33公里,在建185.6公里;建成泥结石路34公里,在建41公里;新改建病险桥梁3座,在建11座;建成村社便道363.1公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2018,(8):24-25
主持人:如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王涌彬:从党的十九大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党中央针对乡村振兴出台了各种政策与指南,预示着乡村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0年,乡村振兴将取得重要进展;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相似文献   

11.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核心的“村容整洁”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这标志着我们国家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重大突破,在建立新型城乡关系上的重大举措,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重大进展。但是,怎样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呢,有三方面的思路与对策必须明确。  相似文献   

12.
《城乡建设》2016,(5):24-28
我国村庄绿化存在问题及推进建议主持人:目前我国村庄绿化存在哪些问题?郑风田:农村人居环境虽然这几年已经有不少的变化了,但是整体还是和城市有巨大的差距,尤其是我国农村村庄绿化整体水平不高,严重阻碍农村人居环境的创建.村庄绿化主要是由群众自发绿化为主,缺乏统一规划,栽植的树木零散,规模小,栽植随意性强,且品种规格不一,呈现出参差不齐、散乱混生的状态,、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美化效果十分低下.村庄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人居环境的改善嵩履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教授)为了贯彻“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对当前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扼要地提出一些意见,以供参考。人居环境的改善首先应从建筑环境工程学的角度来考虑。这门学科是考虑以人为对象对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控制、调节、...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和农业部5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十三五时期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活动。创建的示范村分为保障基本示范村、环境整治示范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3类。保障基本示范村应因地制宜改建或新建基本生活设施,实现基本安全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卫生保障。环境整治示范村应已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在污染有效控制、公共环境整洁和管理规范有序3方面取得成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省13万个村庄初步完成环境整治,创建了1100多个三星级康居乡村,成为深受农民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一、突出全面覆盖,成果普惠全省农民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江西省将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吕新农 《住宅科技》1990,(11):14-15
贵州地处西南云贵高原腹地。解放前经济十分落后,人们居住条件很差,除少数达官显贵、富有商贾外,广大劳动人民住的是低矮的木房。解放时城里三、四层楼房被称为“大厦”,根本就没有高层和多层建筑。解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三线工业建设的加快,贵州的住宅建设有了很大的起色。不少城镇和工矿区建起了大批的厂房和住宅,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今年同时举办了中国园林花卉界两大盛会——继9月22日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开幕之后,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山东展区)9月26日又在青州市隆重开幕。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园博会开幕式上致辞:我们将充分利用举办这次园博会的机遇,把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作为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强化措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态建筑 改善人居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平衡是人居环境的基本法则,是人民环境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由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人居环境空前恶化。生态建筑强调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平衡与和谐统一,可以大大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发展生态建筑需具备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随着人们“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和深入,政府”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法规的完善和推广,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及信息技术等当代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生态建筑将是21世纪人类居所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0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环保大会,进一步明确要全面开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市场,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特别强调要加快建立“污染者付费、治污者受益”机制。江苏省引入民资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