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自来水厂脱水铝污泥对水中磷的吸附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两种自来水厂铝污泥,以配制的含磷水和实际污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铝污泥对磷的吸附去除效果及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铝污泥投量的增加提高了对磷的去除效果,铝污泥吸附磷的机理主要是配体离子交换反应,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铝污泥对磷的吸附容量减小.铝污泥对磷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而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吸磷数据的拟合效果更好.采用铝污泥处理实际污水,出水总磷浓度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这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除磷方法,而且也为自来水厂铝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向含硅藻土的水样中投加聚合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得到铝基质硅藻土污泥(ADS),考察了ADS对水体中磷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ADS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78.092 m2/g和5.065 nm,比表面积较硅藻土增加了13.5倍,为吸附反应提供了大量位点,表现出介孔材料的特性; pH值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较大,pH值为中性时吸附效果较好,pH值=6和pH值=8条件下的除磷率分别达到了83.0%和80.9%; ADS对磷的吸附原理主要是化学沉积反应和静电吸附,且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ADS吸附除磷过程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吸附位点分布均匀,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ADS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15.54mg/g,其最大理论平衡吸附量为15.97 mg/g。 相似文献
5.
6.
7.
针对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浓缩过程中浓缩时间对浓缩效果、磷释放及去除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已建有重力浓缩池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且污水厂处理能力存有一定富余时,可适当延长浓缩池的污泥浓缩时间,这既可大大提高浓缩池出泥的含固率,又可大部保留污泥中的含磷量,且不会对污水厂除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给水排水》2017,(23)
绿色屋顶是年径流总量控制和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搭建了消化污泥及给水厂剩余污泥等不同基质的绿色屋顶,通过模拟降雨对基质种类、基质厚度与降雨时间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究了两种污泥在绿色屋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厚度。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种类的绿色屋顶均可以达到较好的雨量调控效果,差距并不大;给水厂剩余污泥基质相较其他基质的出水水质效果更好,而消化污泥则会带来大量磷污染;各基质在搭建初期均存在营养物质的溶出,且小降雨强度下水质污染更明显;基质厚度越高,则雨量调控效果越好,但厚度超过10 cm后调控效果的提升并不明显;给水厂剩余污泥基质的适宜厚度为5 cm(水质控制效果较好)或10 cm(水量控制效果较好),消化污泥基质的适宜厚度为10 cm。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城市给水厂污泥组成、处理工艺、污泥脱水机能耗,对给水污泥处理技术发展及污泥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评价;首次提出了水厂排泥水回用节约电耗计算公式和经济效益计算公式,给出了算例,为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电耗方面的经济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给水排水》2017,(23)
通过静态沉降试验模拟浓缩池剩余污泥的浓缩过程,考察不同浓缩时间下污泥性质和浓缩效能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对浓缩时间为12、20、32、48 h的浓缩污泥进行聚合氯化铝(PAC)调理,考察浓缩时间对污泥化学调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泥浓缩过程中,污泥自身代谢活动使氧化还原电位(ORP)降低,胞外聚合物(EPS)作为代谢基质被降解消耗,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s),导致污泥p H值降低,上清液Zeta电位升高,污泥体积平均粒径从81.6μm降至63.04μm,污泥絮体的絮凝能力减弱,毛细吸水时间(CST)从23.4 s升高至42.3 s,污泥脱水性能恶化。其中当浓缩时间为32~36 h时,部分污泥絮体和好氧微生物解体,导致污泥体积平均粒径急剧降低,CST急剧升高。随着浓缩时间的延长,污泥含水率逐渐降低,浓缩时间12 h时,浓缩后污泥的含水率98%;PAC调理效果逐渐减弱,调理后污泥的CST降低程度和体积平均粒径增大程度均逐渐减小。浓缩时间为12和20 h时,污泥调理效果较显著;而浓缩时间为32和48 h时,污泥调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试验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最佳浓缩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11.
红壤对磷的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壤为吸附剂,研究了固/液吸附体系中红壤对磷的吸附特性,探讨了温度和pH对红壤吸附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对磷的等温吸附数据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当温度为30℃时,红壤对磷的饱和吸附量高达1.61 mg/g,说明红壤是一种优良的磷素吸附材料;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在吸附初期随吸附时间急剧上升而后期趋于稳定,当磷的初始浓度为25~100 mg/L时,12 h时的吸附量均可达到平衡吸附量的90%以上;当磷的初始浓度<50 mg/L时,温度对红壤吸附磷基本无影响,但随着磷初始浓度的升高,温度对红壤吸附磷的影响渐趋明显;在所检测的试验体系中,pH值为4~8时对红壤吸附磷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HA-A/A-MCO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和污泥减量功能。通过研究污泥龄(SRT)对该工艺除磷和污泥特性的影响发现:长SRT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厌氧释磷能力和对磷的化学回收率,但不影响除磷效率;长SRT使系统拥有高活性污泥总量,利用浓度优势获得强大生化反应能力,同时还能降低污泥产率;长SRT不会导致SMP在反应器内积累以至降低除污能力,污泥活性也不会受影响;而长SRT会使污泥絮凝困难,SVI值升高,但不会造成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3.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材料,水泥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稳定性,尤其是对工作性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研究了水泥不同陈化时间对大坍落度水下混凝土和易性、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安徽某磷肥厂位于宁国市堆场的磷石膏为原料,探究不同天然陈化时间对磷石膏生料中杂质含量与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测试与表征得出陈化0~3年磷石膏生料的杂质含量、品位、外观、微观形貌、晶体特性和分子结构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通过吉布斯自由能计算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讨论了磷石膏中可溶磷、可溶氟、共晶磷在陈化过程中含量的降低机理。研究表明:陈化过程可以降低磷石膏中的杂质含量与粒径,但不会对微观形貌及晶体结构产生影响。此外,在陈化过程中,除了雨水冲刷对可溶性杂质的物理去除作用外,磷石膏内部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固磷、固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给水厂污泥加药和不加药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污泥比阻,研究了给水厂污泥不加药调节(加热、加热加压、微波辐照和冰冻解冻调节)和加药调节(絮凝剂、表面活性剂以及酸碱调节)的作用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300℃、30 min为较适宜的加热调节条件;加热的同时加压则更有利于污泥调节;微波辐射5 min,比阻下降约50%;冰冻解冻后污泥可自然过滤;投加高分子有机絮凝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酸均能使污泥比阻明显下降,脱水性能得到改善.不加药调节避免了加药调节可能造成的对环境的影响,更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给水厂污泥、基坑外运土、炉渣为原料,经过混合搅拌、挤出成型、干燥、焙烧等工序,试验烧制成小型空心砖。对成品试样进行抗压强度、石灰爆裂、泛霜、热工性能、放射性等方面的性能测试,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由此表明城市给水厂污泥生产烧结空心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为实现给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选取生石灰、硅酸盐水泥和高吸水树脂对给水厂污泥进行固化处理。基于单因素试验对给水厂污泥固化参数进行初步筛选,采用响应面法设计复合固化剂的试验方案,以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响应值,确定固化剂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影响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固化剂排序为生石灰>硅酸盐水泥>高吸水树脂;生石灰和硅酸盐水泥的交互作用显著;生石灰、硅酸盐水泥和高吸水树脂的最佳掺量分别为47.43%、13.11%和0.45%,在此条件下,固化污泥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51 MPa。响应面模型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说明模型可信度较高,这可以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