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深圳地区某低浊高藻原水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单独紫外及预紫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三氯乙醛生成潜能(CHFP)的控制效果,以明确预紫外/混凝沉淀工艺控制CHFP的可行性,为水厂控制三氯乙醛(CH)提供参考。在单独紫外及紫外与混凝沉淀工艺联用条件下,对CHFP的去除率均随着紫外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紫外剂量为1 400 m J/cm~2时,对CHFP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3. 61%、81. 56%;该地区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以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为主,且CH的前体物含量与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关系密切,单独紫外对DOM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荧光区域Ⅳ所表征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去除率最高,为40. 64%;相比单独混凝沉淀对CHFP的去除率(55. 37%),紫外与混凝沉淀联用工艺对CHFP的去除率提高了26. 19%,这说明预紫外有很好的助凝效果;预紫外/混凝沉淀工艺对荧光区域Ⅳ物质的去除率最高,为35. 2%。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南方某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研究聚合氯化铝(PACl)混凝及聚丙烯酰胺(PAM)、壳聚糖、活化硅酸助凝对水合三氯乙醛(CH)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PACl投加量为6 mg/L时对水合三氯乙醛生成势(CHFP)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为52.94%,且对浊度、COD_(Mn)、DOC、UV_(254)也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PAM投量为0.12 mg/L时,对CHFP的去除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提高了19.55%;当壳聚糖投加量为0.16 mg/L时,对CHFP的去除率最大,提高了14.96%;而活化硅酸助凝不适于对CH前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5 000 m~3/d,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转盘过滤/臭氧氧化工艺,混凝沉淀/转盘过滤工艺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20%,但单独臭氧氧化对COD去除效果不佳,出水色度升高。当辅以投加H_2O_2时,通过羟基自由基(·OH)的高级氧化可确保对COD的稳定去除,使出水水质达标。改造工程总投资为538.68万元,新增总水处理成本为1.03元/m~3。  相似文献   

4.
采用混凝预处理Fenton氧化法处理聚乙烯醇(PVA)模拟废水,并探究p H值、H_2O_2投加量、FeSO_4·7H_2O投加量、H_2O_2投加次数及反应时间对PVA及COD处理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反应时间、H_2O_2投加次数可以提高PVA及COD的去除率;同时确定反应的最佳p H值为3左右;H_2O_2/COD最佳投加量为3左右,后确定Fe SO_2·7H_2O投投加量为40g/L最佳。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以pH值、H_2O_2投加量、FeSO_4·7H_2O投加量、反应时间为主要因素建立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O_3/H_2O_2—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进行中试,分析该组合工艺控制溴酸盐生成的能力,同时考察组合工艺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UV_(254)、COD_(Mn)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O_3/H_2O_2—BAC组合工艺控制和去除溴酸盐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O_3—BAC联用工艺。在相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投加少量的H_2O_2即可明显控制及去除溴酸盐。在去除目标污染物硝基苯方面,与仅投加O_3相比,加投H_2O_2能够明显提高硝基苯去除率,当臭氧投加量为2.0 mg/L、H_2O_2投加量为0.2 mg/L时,O_3/H_2O_2单元对硝基苯的去除率仍然略高于单独投加2.5 mg/L臭氧的,降低了给水厂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太湖水中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分别采用加压预处理和化学预氧化处理工艺,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通过动态试验对比研究了加压预处理和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去除藻类的效果和水质安全性,并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加压0.7 MPa后进行混凝沉淀,出水浊度为0.6~1.37 NTU,叶绿素a和COD_(Mn)去除率分别达到(97.64~99.34)%和(62.54~68.39)%;2 mg/L氯预氧化工艺沉淀出水浊度为21.4 NTU,叶绿素a和COD_(Mn)去除率分别为82.2%和39.87%;2 mg/L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沉淀出水浊度为3.22 NTU,叶绿素a和COD_(Mn)去除率分别为94.71%和63.44%。同时,相对于预氧化工艺,加压预处理工艺可减少后续工艺藻毒素的释放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采用加压预处理工艺会使能耗增加0.002 3 k W·h/m~3,但可节省混凝剂投量40%,且节省了预氧化剂费用,在处理效果、水质安全性、处理成本等方面明显优于化学预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源突发镉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镉污染事件,采用连续流试验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工艺、KMn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粉末炭(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和PAC联用/混凝沉淀工艺以及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的除镉效果有限,聚合氯化铝投量为4 mg/L时,对Cd2+的去除率仅为10.5%;KMn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和PAC联用/混凝沉淀工艺对Cd2+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但出水水质仍不能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PPC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的除镉效果明显,当PPC投量为3.5 mg/L时,沉后水中剩余Cd2+浓度降低至3.3μg/L,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去除率为95.2%。因此,PPC预氧化可以作为东江沿岸水厂应对镉污染的一种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6)
以煤化工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混凝和芬顿高级氧化两种工艺对其进行预处理,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混凝与芬顿氧化反应各因素对煤化工废水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投加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反应18 min后,静止沉淀30 min,然后投加芬顿试剂反应2 h,能够获得较好的化学需氧量(COD)预处理效果。其最优条件为:混凝p H=3.5,聚合氯化铝铁投加量为400 mg/L,n(H_2O_2)/n(COD)的值为1.25,n(Fe2+)/n(H_2O_2)的值为1.00。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水中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采用深水循环井对水体进行预处理,使蓝藻气囊在深水压力作用下破裂,藻体失去气囊浮力,再经后续混凝沉淀去除。静态试验表明,随深水循环井深度的加大,混凝沉淀后各项出水指标浓度降低;当循环井深度为80 m、混凝剂[Al_2(SO_4)_3·18H_2O]投加量为30 mg/L时,对叶绿素a、COD_(Mn)和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5.5%、62.1%和39%,出水浊度为1.35 NTU,较2 mg/L的NaClO预氧化混凝沉淀出水效果好且供水水质安全。动态试验进一步表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对去除蓝藻是有效的,特别是对微囊蓝藻的去除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针对垃圾渗滤液高COD、高氨氮的特征,选用了混凝沉淀、Fenton氧化、蒸发及其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各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凝沉淀法时,PAFC最佳投加量为30 mg/L,PAM最佳投加量为4 mg/L;采用Fenton氧化法时,H2O2最佳投加量为1.5‰,H2O2∶Fe2+最佳质量比为10∶3;垃圾渗滤液的最佳预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Fenton氧化+蒸发,此时COD,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1.22%,86.73%,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某大型精细化工企业按照分质处理原则,对有机废水(5 000 m~3/d)和无机废水(3 000 m~3/d)分别处理。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IC厌氧+两级AO+芬顿氧化+混凝沉淀处理工艺,试验确定芬顿氧化工艺最佳处理条件为pH值=5,FeSO_4投加量为0. 6 g/L,H_2O_2投加量为13. 48 g/L,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无机废水采用调节+中和+混凝沉淀处理工艺。尾水水质达到接管标准后排入工业园区污水厂集中处理。对部分出水进一步采用澄清+过滤+双膜法处理,可达到回用要求。污泥经机械浓缩脱水后焚烧处置。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铊+锑复合型污染事件,模拟自来水厂现有工艺对含有锑(Sb)和铊(Tl)的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工艺、K2Fe 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以及分段处理工艺对Tl和Sb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Sb和Tl的去除效果均有限;K2Fe 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Tl的去除效果有明显提高,但对Sb的去除率反而降低;分段处理工艺对Sb和Tl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当第1段聚合氯化铁(PFC)的投加量为10.0 mg/L,第2段K2Fe O4、聚合氯化铝铁(PAFC)的投加量分别为1.0、1.5 mg/L时,滤后水中剩余Sb、Tl的浓度分别为2.26、0.012μg/L,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67%和96.32%。因此,分段处理可作为水厂应对突发性铊+锑复合型污染的有效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吴洁  程方 《供水技术》2008,2(5):25-29
通过考察强化混凝中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氧化性助凝剂种类及投加量、氧化时间、pH以及水力条件等因素对海水中Chl-a、CODMn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试验参数,并后续加入砂滤工艺考察其除藻效果.结果表明:在调节海水pH值为5~6,选用3 mg/L高锰酸钾预氧化30min后,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Chl-a和CODMn均有较佳的去除效果.强化混凝-沉淀-砂滤工艺对Chl-a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对CODMn去除率在50%左右,对浊度的去除率大干97%.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再生水厂原水高色度、高COD的特殊水质,提出了高锰酸钾预氧化+预氯化协同预处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预处理方法强化了混凝沉淀—微滤工艺对色度和COD的去除效果,同时提高了滤膜的反洗恢复率。结合水厂设备配置等因素,确定最佳预氯化投量为4~5 mg/L、最佳高锰酸钾投量为0.4~0.5 mg/L。  相似文献   

15.
鹿燕 《供水技术》2012,6(3):17-19
针对辛安水厂原水水质问题,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不同预氧化方式对混凝沉淀工艺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投加0.2 mg/L的高锰酸钾,再投加1.0 mg/L的臭氧,可以明显降低混凝沉淀出水中的浊度、UV254及UV254/TOC,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5.3%,75.8%和55.9%;为有效控制出水AOC含量,实际运行中可以考虑采用先投加0.4 mg/L的高锰酸钾,再投加0.5 mg/L的臭氧的预氧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长江水源水突发有机污染问题,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高锰酸盐预氧化工艺,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参数。基于Box-Ben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分析得到了目标响应CODMn去除率与混凝剂投加量、KMnO_4投加量及氧化时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并根据Design Expert软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混凝剂投加量为32 mg/L,KMnO_4投加量为1.08 mg/L,氧化时间为29 min,在此条件下,对COD_(Mn)的去除率为48.89%。  相似文献   

17.
采用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分别考察了混凝沉淀工艺及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原水中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对As(Ⅴ)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投加量大于3 mg/L,即可将As(Ⅴ)由0.1mg/L左右降至0.005 mg/L以下,三氯化铁对As(...  相似文献   

18.
以模拟铁超标的水源水作为研究对象,在水厂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预臭氧工艺,考察了该组合工艺对含铁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铁的去除效果有限;臭氧—沉淀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原水中总铁,原水中总铁含量为7.5~8.0 mg/L时,臭氧投加量提高至5 mg/L即可保证出水铁含量达标,但对浊度去除效果差。结合经济性原则,当原水总铁含量为5~8 mg/L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O_3投加量为4 mg/L,PAC投加量为20 mg/L;当原水中总铁含量为8~10mg/L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O_3投加量为5 mg/L,PAC投加量为20 mg/L。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中铊污染,采用氧化剂预氧化再混凝-沉淀去除的处理方法,比较了几种氧化剂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后混凝-沉淀,可以将B江中的铊降低至0.10μg/L以下,调节pH可降低高锰酸钾投加量,氧化反应时间需要60min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水平,分别以三氯乙醛(CH)水溶液和南方某水库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木质、煤质和椰壳等3种粉末活性炭(PAC)对CH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效果,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对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3种PAC对CH均有良好吸附作用,最优投加量为60 mg/L,去除率分别为77. 46%、78. 22%和81. 36%; 3种PAC在反应初期(0~0. 25 h)对CH的吸附速率最快,吸附1. 0 h后PAC吸附趋于饱和状态;椰壳PAC对CH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稍优于木质和煤质PAC,最优投加量为30 mg/L,此时去除率为61. 39%,而木质和煤质PAC最优投加量均为50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62. 22%和58. 06%。3D-EEM分析显示,PAC主要通过吸附水中的芳香性蛋白质类有机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三氯乙醛生成势(CHF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