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综合防灾与一般的城市防灾相比,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多灾种、多手段和全过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依编制主体不同,可分为城市规划体系外和城市规划体系内的两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灾害特点的差异和灾害防救体系的不同都将影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本文从城市灾害特点、灾害防救体系、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三方面介绍美国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并以洛杉矶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综合防灾与一般的城市防灾相比,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多灾种、多手段和全过程.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依编制主体不同,可分为城市规划体系外和城市规划体系内的两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灾害特点的差异和灾害防救体系的不同都将影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本文从城市灾害特点、灾害防救体系、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三方面介绍美国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并以洛杉矶的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以西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  郑岭  高捷 《规划师》2011,27(8):19-25
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的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包括: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结合城市用地分级设置避难场所,有效组织防灾避难的通道系统.借鉴以上经验,我国大陆城市防震避难空间体系应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组织核心,由三级防灾生活圈与防灾隔离带共同构成.西昌城区防震避难空间规划基于以上体系,结合避难场所划定防灾生活圈,...  相似文献   

4.
"成功大学防灾研究中心"的创立缘起于1996年夏初的贺伯飓风,该飓风给台湾带来暴雨,引发惨重的洪水与土砂灾害,防灾顿时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有鉴于此,1996年10月于成功大学内成立"防灾研究中心",成立目的旨在结合国内外学者与专家,通过研发并引进最新防救灾理论与技术,以及研究合适的灾害预防与救治对策,从而协助各级政府单位提升防救灾措施,以期减少财产和人员损失.多年来中心积极扮演台湾防救灾重点研究机构的角色,把灾害防救的理念与目标力行于台湾各地.  相似文献   

5.
城市安全防灾管理体系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有了灾害防救和危机应对的基本法律.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对有关防灾组织、防灾计划、灾害预防、应急对策、灾后恢复、灾害紧急状态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成立了灾害防止委员会,各都、道、府、县也都设置相应的常设机构,统一管理综合减灾和紧急事务的处理.而日常的具体防灾事务,则按不同灾种(地震、洪水、火灾、气象灾害等)的相应法律,由各单项灾害管理部门负责.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灾害防御协会是1990年为响应联合国关于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而成立的社会团体。多年来,协会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协会涉及学科广、专家学者多的特点和优势,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组织广大减灾工作者进行灾害的综合预测与科学研究,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  相似文献   

7.
《中国消防》2011,(1):8-8
2010年12月15日至21日,以中国消防协会常务理事李久宽为团长、民政部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柴梅为副团长的中国消防协会代表团一行12人,应台湾中华消防协会邀请,前往台湾参加海峡两岸灾害防救经验交流研讨会。期间,代表团还与台湾有关方面进行了灾害防救的学术研讨以及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提出,对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专业教育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从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专业建设发展现状出发,综合分析目前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专业的特点,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的影响,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与形式,打破原有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思维模式,建立适合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的教学框架,培养新型城乡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灾害的频繁发生,各地对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相关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此,研究试图从规划编制的实践角度出发,在回顾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概况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与类型,阐述了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体系及各层次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指出应加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实践,对各类防灾规划进行整合,探索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出路,并抓紧出台综合防灾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全国统一的灾害防救对策与实施工作的基本法,建立统一的城市综合防灾管理机构,力求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保护中的防灾工作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是一种文化,本文介绍了台湾从1999年921地震后开始接触国际观念,重视作为社会管理的古迹防灾对策,结合既有成果在防灾空间规划与风险沟通上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如何以"文化价值优先"的整体性原则,拟定古迹历史建筑防救灾标准流程,并以古迹李腾芳古宅为案例,介绍如何组织志工训练与消防演练,评估可动与不可动重要文物与建筑,标示其位置与抢救动线与方式,提出灾害风险分析,并结合管理人、志工、小区民众、消防单位等讨论和实施定期演习,从而探讨了鼓励民众参与的整合机制和落实防灾抢救计划,初步建立起作为制度文化的文化资产的防灾体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综合防灾理念,分析CBD主要灾害及其特征,以及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高层建筑综合体"自防自救"策略、平灾结合的复合空间设计、公众参与的防灾减灾规划体系与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与生命线系统的优化等防灾减灾对策,以提高CBD安全容量和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强调全灾种防控和多部门协同的城市综合防灾为视角,针对灾害防控空间缺乏统筹、防灾部门传导路径不明的困境,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灾种协调和传导机制展开探讨。以风险区划和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多灾种风险评估,在多灾害风险叠加视角下对应急空间进行差异化配置;构建横向“多主体、多规划”、纵向“多层级、网格化”双向引擎的传导体系,以解决城市综合防灾与国土空间规划拟合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抢险救援思路已经发生转变,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理念,对应急救援预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应急准备、现场应急救援及相应法律责任等内容提出了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社区防震减灾应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年4月份的SARS灾难和今年7月份强对流天气给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以及近年频频发生在云南丽江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严重灾害,人们一定记忆犹新.在短期内发生多起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小灾难事件,暴露出现阶段我国的防灾、救灾体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现代城市灾害防救形势严峻,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吕庆海 《室内设计》2018,(4):107-114
我国村镇地区灾害频发,防灾减 灾规划不足导致受灾严重,而国内针对村镇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相对有 限。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从防灾规 划前期村镇灾害分析与评估、村镇综合防灾 规划、村镇综合防灾规划评价三个层面建立 整体的村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体系。并以木 鱼镇镇域为例,进行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尝 试,通过镇域基础条件分析、灾害概括与特 征分析、现状综合防灾能力评估、镇域灾害 风险评估、镇域防灾规划编制和镇域综合防 灾规划评价予以说明佐证。  相似文献   

16.
余爽  唐劲峰 《四川建筑》2011,31(1):14-17
随着人们对"安全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要求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但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起步晚、起点低,目前还未形成一套系统而完善的灾害对策体制,参考借鉴它国经验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邻邦日本的灾害对策事业在全世界均处于领先水平。文中从法律法规体系、防灾组织体系、防灾规划体系三方面对日本灾害对策体制的内容进行了扼要介绍,以此为参考,提出我国今后灾害对策事业完善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最后着重于防灾规划层面,借鉴日本经验,结合重庆,提出我国城市防灾规划应改进完善的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17.
灾害教育的定义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灾害教育(Disaster education)的称谓最合适。防灾教育和减灾教育从内涵来看,涵盖不了该种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涵。目前还没有"灾害教育"的完美定义。我们尝试提出: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灾害事件的频发加速了我国防灾事业的发展,社区防灾是全社会防灾的基础和关键。我国社区防灾事业起步较晚,体系尚不成熟,国内外也鲜有从社区防灾与治理体系整合的创新角度而进行的相关研究,国际经验表明:依托社区治理多主体协同体系发展社区防灾,能够以较低的组织管理成本获得高效的防灾管理体系。因此本文从社区治理与社区防灾多主体体系整合出发,首先对比研究国内外社区防灾与治理整合的优秀案例,提炼其关键特征;其次通过分析我国在这两方面的本土化实践,发现我国社区防灾和治理体系缺乏多主体协同机制、脱离;最终结合国外成功经验与我国建设缺陷,提出了"体系共建、全民共识、经验共享、智慧共生"的四大整合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社区治理与防灾多主体协同体系的实践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汶川地震与日本兵库县南部等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等灾害的考察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现代城市灾害的新特点与新规律,分析了现代城市的灾害新特点,如灾害的复杂性、多样性、广域性以及扩散性和连锁性等。结合对我国城市防灾规划的发展与应用状况的分析和建国以来城市设施机能状况和灾害特征的分析,从城市减灾对策研究、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加强城市防灾工作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防灾规划的一系列新思路和新举措,例如:1)逐步建立以区域防灾梯级公园、小学防灾据点、社区防灾据点为主体的防灾网状新体系,将防灾规划系统化;2)实施防灾梯级公园建设新体系、建设多功能防灾避难场所,将防灾公园体系化;3)提高单体抗震能力、完善小学防灾据点与社区防灾据点功能;4)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宣传、提高公民防灾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防灾体系。  相似文献   

20.
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公民具有灾害意识、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分析国际灾害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日本灾害教育与不同层次防灾公园案例,研究我国城市公园灾害教育功能设置策略,建议增设灾害教育专类公园,并对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的灾害教育组织和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