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含Al2 O3的碲铌铅玻璃的性能并将之与不含Al2 O3的玻璃的性能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碲铌铅玻璃中掺入Al2 O3后 ,玻璃的密度和红外透过性能有所降低 ,玻璃转变温度升高 ,但此举并不改变其它组分对其性能变化趋势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含Al2O3的碲铌铅玻璃的性能并将之与不含Al2O3的玻璃的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碲铌铅玻璃中掺入Al2O3后,玻璃的密度和红外透过性能有所降低,玻璃转变温度升高,但此举并不改变其它组分对其性能变化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CaO-SiO2-H2O蒸压体系产物是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来源,本文利用XRD和综合热分析研究了不同Al掺量下CaO-SiO2-H2O蒸压体系产物组成与抗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Al掺量较小时对CaO-SiO2-H2O蒸压体系的抗压强度和产物组成几乎无影响,而Al/(Al+Si)摩尔比0.06时,随Al掺量的增大,体系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产物中托勃莫来石的量减少,生成的水榴石的量逐渐增加,且Al的掺入对钙硅反应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法制备Sc2O3掺杂ZnO压敏瓷,通过扫描电镜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Sc2O3对氧化锌压敏瓷电性能和显微组织影响机理。Sc2O3掺杂氧化锌压敏瓷1 000℃烧结的性能较好;当Sc2O3掺杂量掺杂浓度(摩尔分数)为0.3%时氧化锌压敏瓷的综合电性能最好,其压敏电位梯度为821 V/mm,非线性系数为62,漏电流为0.16μA。  相似文献   

5.
单纯的淤泥原料常常难以制备出性能理想的轻质高强陶粒,通过向淤泥中掺加Al粉或Al2O3粉,制备轻质高强陶粒。结果表明,Al2O3粉和Al粉皆能有效提高陶粒的强度,掺加Al粉效果更显著,Al粉较适宜掺量为5%;此时通过合适的焙烧制度能制得表观密度为1.27 g/cm3、吸水率为2.5%、颗粒强度为5.4 MPa的轻质高强陶粒,以及表观密度为1.53 g/cm3、吸水率2.1%、颗粒强度为11.7 MPa的优质高强陶粒;SEM、XRD分析发现,Al粉的掺入减少了陶粒内部孔隙的形成,反应所生成的刚玉相对陶粒增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原位生成的Fe金属相使材料获得了一定的延性断裂特征,改善了陶粒的韧性  相似文献   

6.
尚斌 《山东建筑》2000,(3):34-36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燃煤粉锅炉排出的细颗粒废渣,以SiO2和Al2O3为主要化学成分,具有火山灰性质,其中某些褐煤燃烧而得的粉煤灰,除SiO2、Al2O3外,一般有10%以上的CaO,称为高钙粉煤灰,是一种活性混合材料,具有潜在水硬性。粉煤灰作为工业废料中的一种回收利用细灰,掺入到抹灰砂浆中能显著改善砂浆的性能,对抹灰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6)
用内氧化法制备Al2O3/Cu粉,将Al2O3/Cu粉进行真空热压烧结,得到Al2O3/Cu板,然后采用爆炸焊法制备了Al2O3/Cu-QCr0.5复合板,并对复合板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1 000℃,压力为4MPa的条件下,经3 h真空热压烧结制备Al2O3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0.5%的Al2O3/Cu板,采用爆炸焊方法能够与QCr0.5结合制备出质量良好的Al2O3/Cu-QCr0.5复合板,且Al2O3质量分数为1.0%的Al2O3/CuQCr0.5复合板结合质量较好;结合界面硬度介于Al2O3/Cu基体和QCr0.5基体之间;爆炸参数不同会引起漩涡、周边打伤、打裂等问题;受爆炸冲击作用,在结合面处晶粒变形最大,较远位置处变形微小。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日本和英国的研究者们在研究选用Al2O3作为Si3N4的烧结添加物时发现,当添加过量的Al2O3时便形成Si-Al-O-N系统,它是由于Al2O3中的Al、O原子部分替代了Si3N4中的Si、N原子而有效地促进了Si3N4的烧结,并形成了β-Si,N。的固溶体。该固溶体的英文简写名称为Sialon,“赛隆”为中文译名。随后,人们开始对其晶体结构、相组成、  相似文献   

9.
参照ASTM C1293-08b,采用混凝土棱柱体试验法,以膨胀率作为比较对象,研究了Al2O3和Al(OH)3对混凝土中碱-硅酸反应的抑制效果,并结合混凝土试块的强度试验,得出Al2O3和Al(OH)3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内掺30%Al(OH)3在短期内会降低混凝土强度,但是可以长期有效地抑制混凝土中的碱-硅酸反应膨胀;Al2O3对碱-硅酸反应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Al_2O_3对CAS系统微晶玻璃残余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2O3对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烧结和析晶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微晶玻璃的残余应力。X射线衍射法对于残余应力测定有很多的优点。运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残余应力,研究了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Al2O3含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微晶玻璃中的残余应力随Al2O3的含量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电子系统中感应雷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电子设备、精密仪器可能遭受感应雷击的几种形式。提出了把屏蔽线两端接地或把屏蔽线一端接地,金属包层两端接地的方法对系统防雷很有效果,但根本解决轩的办法是使用信号防雷器。  相似文献   

12.
对Fe2O3、TiO2含量不同的电瓷坯料分别进行了烧结实验,并通过机械强度测试分析其性能变化。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对材料内部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Fe2O3、TiO2在不同气氛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Fe2O3、TiO2含量提高,瓷坯烧结温度降低,尤其是Fe2O3含量增大时机械强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瓷釉用棕色尖晶石颜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nO-Fe2O3-Cr2O3系统是合成陶瓷工业用的大部分棕色颜料的基本三元系统。介绍了如下几种类型的棕色颜料的制备:1ZnFeCrO4,2ZnFeCrO4中部分ZnO被FeO或FeO+NiO置换,3ZnFeCrO4中部分Fe2O3、Cr2O3或Fe2O3+Cr2O4被Al2O3置换;借助X-射线衍射法和热分析,阐述了色料的形成和晶体结构;通过色釉试验,并参照色度测定的数据讨论了色料的组成与结构对色釉颜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棕红色颜料的制备及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nO、Cr2O3、Fe2O3、MnO2为原料合成了棕红色的尖晶石型颜料,并用XRD、DAT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颜料在1129℃开始合成,其主晶相为锌铁尖晶石(ZnFe2O4)、铬铁尖晶石(FeCr2O4);且在1260℃~1300℃下,该颜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笔者还分析了颜料的发色机理及矿化剂在颜料制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给高压氧化锌压敏电阻器配方中添加 Mg SO4对其漏电流温度稳定性的影响。同时 ,对 Mg SO4在高压氧化锌压敏电阻器陶瓷中的存在形式和显微结构以及对 Zn O晶界势垒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烧成气氛对氧化锌压敏电阻器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氧化锌压敏电阻器Zn-Bi系配方中,根据电性能的需要几乎均存在着大量的低熔点物质,如Bi2O3、Sb2O3、B2O3等,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由于低熔点物质的挥发,造成产品性能的劣化。本文通过对烧成气氛的研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改善了产品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以往用于提高 Zn O压敏电阻器 8/2 0通流容量的方法对其静态性能有不良影响 ,笔者介绍了一种能同时提高 Zn O压敏电阻器的静态性能及 8/2 0冲击性能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 Bi2 O3、 Mn CO3含量 ,降低 Zn O压敏电阻器陶瓷晶界易迁移离子 ,改善晶界结构 ,可以在提高 Zn O压敏电阻器通流容量的同时降低电位梯度 ,改善静态漏电流及压比。  相似文献   

18.
以废旧氧化锌压敏电阻为原料 ,经酸解、净化提取得 Co Cl2 ;并用碳酸氢钠为沉淀剂 ,引入表面活性剂 ,制备符合企业标准的球形氧化钴。并对该工艺过程中溶液浓度、温度等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利用本工艺还可以制取活性 Zn O。  相似文献   

19.
氮化铝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氮化铝 (Al N)粉末合成过程中 ,Al N粉末纯度和粒径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氮气气氛、活性碳、Al N晶体之间的关系 ,以及 Al N中 O的存在原因。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对 Al N粉末纯度的影响远大于反应时间对其的影响 ;碳的活性直接关系到 Al N粉末的纯度和粒径 ;Al N晶种引入有助于降低反应活化能、细化晶格 ;Al N中 O来源于脱 C过程中形成的微晶态 Al2 O3。上述诸多因素对高纯超细 Al N粉末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任淑霞  席耀忠 《混凝土》2002,(7):43-45,57
本研究在对氏铝劣质铝矾士进行低温燃烧或增钙活化的基础上,配以适量硬石膏制成铝矾士膨胀剂。试验表明,铝矾士膨胀剂完全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C476-92的各项要求,适用于不同产地的525和425水泥,作者认为,铝矾士膨胀砂浆或混凝土的膨胀主要因高硫铝C-S-H凝胶的形成和吸水膨胀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