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无所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种“无便”是自然.这种空间具有不均一性、不确定性和嗳昧的灵活性!该方案传承道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建筑为语言,提取了云峰、密林、小路和草原的自然符号,创造了一个可以增加建筑与人、建筑与建筑和建筑与自然之间交流的空间.建筑需要的是自由的、不确定的环境,这是一种与自然等大的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我们试图用自然打破建筑的固定性,打破一成不变的生硬感觉,与环境结合,给予无穷的质感.这种不确定、不定、不安定的多样化价值观,或许能让建筑从一成不变的方式、机能、样式、形式中解救出来,让建筑有不定性的具有流动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江菊珍 《广东建材》2010,26(1):82-84
"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来自老子的一名话,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揭示了空间的本质。文章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构成建筑空间的基本要素,它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建筑空间的创造起着重要作用,对不同功能的空间所带来的效果以及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人对建筑空间的美感更是来自于空间本身的尺寸比例、几何造型、光线等等。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设计》2006,(6):28-31
一、总体布局设计 “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老子的这句话道出了空间与建筑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空间才是建筑的本质。在本方案中我们本着外部空间宜人化的原则,面对银川地区寒冷、大风的气候特点,将所有的建筑置于一个矩形的容器之中这样做,既起到了防寒、防风、节能的作用,又有利于建筑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李汶珈 《河南建材》2012,(5):130-131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实证了"无"在器、建筑中的价值。室内设计不仅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因子。回眸建筑史,我们不难发现,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室内的空间形态、组织形式、陈设方式、设计风格,不仅受到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6)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其实根本就没有界限,传统建筑可以说成是现代建筑的前身,现代建筑也可以说成为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最终归结于老予著作《道德经》的经典言语"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用,无之以为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四个广场案例来对比研究城市广场设计中广场与其周围建筑的关系,重点讨论广场空间的"围合感"与广场边界的"完整性"问题;进而以老子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理论依托,提出"建筑以为‘利’,广场以为‘用’"的设计概念,为当下中国城市广场设计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借分析巴瓦自宅细致的"使用功能—感官体验"分级处理,结合其他案例,重新思考"形式"和"功能"、"被服务空间"和"服务空间"的关系,以及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深层含义,指出具有精神伦理作用的"空间"也是一种"功能",功能的终点是感官,包括被服务空间的感官细分,和服务空间的审美化。建筑师的作用,是对不同层次的功能作出差异化的反应,令建筑表现为虚与实的多层转换。  相似文献   

8.
刘庭风 《园林》2016,(12):38-42
正建筑环境,风水优先人类作为栖息场所的营造,正如老子说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牅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为了室内空间才兴师动众,才大兴土木。虽然这个空间有用,但是否能够保证这个空间好用(功能合理)、长久可用(可持续利用)。除了现代建筑学里讲究的功能分区和流线设计之外,更多的是周边环境是否可以维持这个空间的存在,更高要求地说是这个空间的长久,或永续,这是风水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建筑界,“空间”及“室内设计”已有不少名著及论述。我国古代老子曾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搏埴以为器,当其有无,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有无,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西方现代建筑第一代大师莱特说:“房屋的存在不在于它的四面墙壁和屋面,而在于其供生活用的空间。”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Bruno Zevi)在其《建筑空间论》中阐述到:“建筑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特征就在于具有空间。……评价一幢建筑,空间才是最主要的依据。”等等。这些论述曾将建筑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使我们受益不浅,我国这些年也有  相似文献   

10.
空无与体验     
<正>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一章,从古至令诸家注释版本众多,但总的来说,基本都在"虚"与"实"、"有"与"空"之间展开辩论。针对上述学界中的各种专家注释,候幼彬先生在《中国建筑之道》一书中曾有过详细的阐述。候幼彬先生引用了大量不同时期的考证版,特别提到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  相似文献   

11.
门窗是建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对此就有精辟论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便是说建造房层看得见实体提供的是物质条件,看不见的空间才是有用的。而门窗恰好是空间划分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门窗是建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对此就有精辟论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便是说建造房层看得见实体提供的是物质条件,看不见的空间才是有用的。而门窗恰好是空间划分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龚进 《建筑与环境》2010,(3):113-115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物质成果,但是在这种繁荣现象的背后,暴露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建筑文化领域出现了种种变异现象,造成了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不顾民情、建筑文化传统面临断裂的严重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反思。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通过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内涵与人体生物场的实质分析,阐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居室空间的尺度、造型、色彩、采光、室温等方面,说明了住宅与人的相互影响及各方面的和谐。住宅是人们为生活所需而构建的专门居住的实体围合空间。住宅功能的实现体现在空间二字上,人们在追求居住面积大小的同时,也就是在提升空间的大小。居室空间设计的内涵老子在《道德经》里有句名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建筑业人士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句名言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曾说过的,但在建筑业内非常流行,因为它确切地说明了建筑空间的重要性。建筑空间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建筑设计理念是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围绕人性化设计提出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住宅设计中的空间分配是以使用功能为依据,之后又主要介绍了建筑空间与人的舒适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筑外部环境空间是与建筑内部环境空间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同样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芦原义信曾这样解释外部空间的含义:建筑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是从自然当中框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创造的有目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历史表明,许多有魅力的城市不仅因为它们有许多优美的建筑,还因为它们拥有许多吸引人的外部空间,而外部环境空间设计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设计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社会范围内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为建筑行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机以及兴旺之要,绿色自然空间也成为当前建筑空间设计的主要方向。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将绿色自然空间与现代建筑科技充分融合,能打造集现代烟火气息与绿色灵动自然为一体的高品质建筑环境。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绿色自然空间的特点,然后围绕绿色自然空间的设计原则与应用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盼  杜雁 《华中建筑》2013,(1):60-64
该文从地形、空间特征和历史价值三方面分析公园基址,提出"清幽之趣药浓丽"的规划策略:巧于因借基址内外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充分尊重场地历史文脉和地形特征,延续空间肌理和自然特性。一方面通过恢复自然山体、汇集雨水引导水系、营建台地花园等方法强化基址自然地形特征;另一方面彰显建筑与山林环境的依存关系,强化建筑空间向山林空间的流动和转折,巧妙将历史空间与现代公园功能结合,以发展求保护,探索基址自然和文化的可持续,实现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建筑量体的地景配置、户外空间的穿流与分置、植栽绿景的延展等,来带动整体社区的开放性活动环境,而建立"文化"与"自然"有机共生的理想。更以各区构造体与建筑之错列和互融来与户外空间呼应,并以多重丰富的空间内容与形式,不仅扩张了原本空间机能的限制,也提供了不同时间的变性,建立一个多重繁质的空间容器  相似文献   

20.
黄华青 《华中建筑》2020,38(2):20-24
CEPT大学建筑学院是印度建筑师B·V·多西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并设计的教育设施。建筑受柯布、康等现代主义大师影响而采取理性之"形";然其空间之"质"为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的闲逛诗意,呈现为一系列可让人"随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上课和学习"的多义开放空间;这种空间多义性,源于印度地域建筑中台、阶、廊等开放空间原型的诗意之"魂"。论文从"空间-主体"建构的视角,揭示了多义开放空间与闲逛诗意的关联,为当代建筑教育空间及范式的设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