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建筑》2020,(1)
正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有中国第一竹乡的美誉。为了让更多竹建筑、竹设计、竹元素走进中国美丽乡村,在助推安吉竹产业发展的同时,为高校的设计和建造实践寻找一条新的路径,安吉县人民政府、国际竹藤组织于2017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获得较好反响。2018年12月3日,在第二届"国际竹产业、竹建筑、竹文化高峰论坛"上,2019年第二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正式启动。本届大赛由安吉县人民政  相似文献   

2.
正组织机构主办单位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政府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单位安吉县发展改革与经济委员会安吉县孝丰镇人民政府安吉县竹产业发展局支持单位中国竹产业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国际竹藤组织邀请嘉宾国际嘉宾约翰·哈迪(John Hardy)巴厘岛"绿色学校Green School"创始人马儒骁·卡德纳斯·拉韦德(Mauricio Cardenas Laverde)意大利著名生态竹建筑师、卡德纳斯事务所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2020,27(1):47-50
1.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安吉县人民政府、国际竹藤组织承办单位:安吉县经信局、安吉县竹产业发展中心、安吉竹材应用行业协会策划和执行单位:浙江竹境文化旅游发展股份公司媒体统筹:《新建筑》杂志社、《风景园林》杂志社2.竞赛主题2019第二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与安吉县文化旅游和乡村建设振兴项目相结合,精选余村、竹博园、大竹海、龙山源、中旅安吉和乐小镇、潴口溪村、黄杜村、新丰村等安吉著名景点和美丽乡村为建造点,以“竹建构的无限创造——全球最专业的竹设计建造大赛”为主题,为师生们搭建一个展现创造力的舞台,助力中国最美县域建设,助推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竹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正2014.11.29~30无锡11月29日至30日,第一届"竹建筑·竹生活高峰论坛"在无锡大剧院成功举办。活动迎来了600余位研究竹材方向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高校学者、竹产业及竹材技术专家,通过跨行业的产业论坛,促进了相关领域人士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发了行业关注。论坛同期还举办了"UED建  相似文献   

5.
正曹晓昕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第三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器空间建筑工作室(原第七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竹建筑·竹生活" ,在各位建筑师的眼中竹生活是怎样的?如何理解竹材在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呢?对乡村建筑又有怎样的启发呢?郝琳INTEGER绿色智能公司董事总经理,欧华尔顾问公司董事,乡村营建社联合创建人,香港中文大  相似文献   

6.
正4月24日上午,2019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CBIE2019)、2019第三届中国(上海)竹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本次展会以"匠心竹,世界品"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关注。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理事长蓝晓光,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环境事务宁奕芸,国际竹藤中心绿色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中国竹产业协会副会长李智勇,中国林学会竹  相似文献   

7.
正竹,作为一种精神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品格。竹子也因其具有鲜明的东方性格,一直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青睐。随着人们愈发追求建筑与生活的返璞归真,竹建筑材料作为一种接近自然、低碳环保的新型绿色材料,从无形的创意设计到具象的建筑呈现,竹材的利用催生出设计师与材料之间的多种化学反应。设计赋予了竹不同的灵魂与内涵,而竹材特性的挖掘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细节与思路。论坛主办方邀请国内外"竹"  相似文献   

8.
《园林》2011,(4):32-35
竹有节,不易摧折,故以竹喻人之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人士无不爱竹。竹笋是台湾人喜爱的美食,鲜美甜嫩的绿竹笋,酱烧、煮汤、腌渍的毛竹、桂竹、高山仡都是佳肴。竹是建筑、家具、工具及工艺品的好材料,用途非常多,可谓“不可一日无竹”。闽南语里“竹”的发音为“德”或“得”,人生有“得”有“舍”,是种修为境界。老圃团队以台湾的竹为主题,从知“竹”常乐之心出发,“舍得”为台湾庭园做点实事,也是一“得”。  相似文献   

9.
刘云佳 《城市住宅》2010,(2):124-124
为了更好的推广和落实低碳经济.由建设部产业促进中心、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权威指导.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新浪乐居主办的“低碳地产绿色生活——中国低碳地产高峰论坛”于2010年2月在上海举行。众多知名地产开发、建筑环保、低碳新技术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房地产及家居建材行业的绿色之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策展人葛千涛三次访谈内容进行整理,试图在问答之间回顾并勾勒出"中国龙泉·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从发起、策划到落地的始末概况,并针对本届竹建筑双年展所萦绕的竹建筑、场所精神、乡土建设、低技术等几个核心概念的探索展开陈述。这场以"场所精神,乡土建设"为主题、以"竹"为载体的国际竹建筑双年展,试图以建筑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方式,探索未来中国乡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或许可以为当下的乡土建设与竹建筑设计实践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INTERIORDESIGNCHINA杂志中文版.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联合发起.以“设计引领产业.创意创造生活”为主题的“2012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于4月9日至12日在上海举行。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上海“设计之都”以后连续举办的第三届大型国际性室内设计产业交流盛会。  相似文献   

12.
正"竹"日本料理是由国际著名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师梁志天创立的品牌公司梁志天国际有限公司(简称SLX)首次联合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携手打造的首个SLX餐饮设计项目,同时也是隈研吾首个位于香港的餐厅项目。项目又邀请著名灯光设计师关永权合作,三位大师联手,引领客人感受如漫步于日式庭院般的自然韵味,享受难忘的餐饮体验。餐厅设计以17世纪日本江户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庭院建筑为灵感,打造呈现"侘寂"之美的现代餐厅。设计师以其擅长运用的竹、木、石等天然材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巨大的竹资源储备,我国竹材建筑工业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寻“建筑用竹”在材料与建筑层面的工作导向,作者访谈了德国自由装置艺术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获取他对相关议题的评价与建议。结合其作品中竹材应用的经验,马库斯先生认为我国竹材工业化利用成果值得肯定,但对材料特性的认识与运用、耐久性改善、可持续建筑市场的应用推广等问题尚缺乏解决方案,应开展更多竹材的缺点研究,并加强相关设计教育工作。该访谈可为我国竹材工业及其建筑应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为第十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的系列活动之一.太阳能建筑国际高峰论坛暨“迈能杯”国际太阳能建筑创新应用大赛颁奖仪式12月7日在深圳蛇口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中外绿色人居论坛组委会、国际铜业协会联合主办.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承办.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12月19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地面供暖委员会年会暨"日泰杯"第五届中国国际地暖产业高峰论坛、首届中国国际壁挂炉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中国建筑金属结  相似文献   

16.
3月17日,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和佛山市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首届“品牌·经济·合和”高峰论坛暨科技创新论文大赛启动仪式在广州省佛山市三水区举行。  相似文献   

17.
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等颁奖仪式5月15日在京举行。同期举办的还有第三届全国建筑设计创新高峰论坛。“国家游泳中心”等22项工程获建筑创作奖优秀奖;  相似文献   

18.
五竹亭位于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景区,是一座采用中式做法的景观建筑。论文通过对五竹亭现状及现存与之相关的图文档案的研究 , 考证五竹亭的建置变迁、建筑结构、纹饰装修特点 , 并重点对其“仿竹”做法的产生、具体作法及其演绎进行研究,同时与故宫倦勤斋、静明园竹垆山房等建筑进行对比。总结其“仿竹”是清中期普遍施用于皇家建筑中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寻求强化编织竹建筑“轻”表达的设计路径,旨为更好地挖掘传统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时代价值。通过文献研读和案例分析,借助建构理论的视角,从物质、视觉、环境和建造四个层面解析编织竹建筑的“轻”表达优势。结合对编织竹建筑的材料特性、编织织理、结构形态和节点处理的分析研究,发现搭配材料的轻质化、连接节点的应用升级、结构形体的非线性设计、织理的透明化以及建造设计的参数化和预制装配化等是建构“轻”表达编织竹建筑的关键策略。强化“轻”表达的建构策略为编织竹建筑的创作者提供借鉴参考,推动绿色建材的进一步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新型竹建筑”之于云南和东南亚建筑文化圈。有着广阔的经济、文化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二十年前,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考察云南后,就遍及云南各地的竹资源敏锐地提出:成立云南竹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竹建材开发和“新型竹建筑”一议即在此背景下提出,并有过一些实践。由于课题的综合性较强,20年来,各学科专家就“新型竹建筑”的文化背景、市场开发、资源状况、技术条件等各方面的研究作了不懈努力。现拟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与低碳经济对此系统总结,目的在于发挥区域性比较优势.借助现代科技的支持,把它形成以版纳、德宏为主并沿湄公河、伊洛瓦底江而下,一项改善民生、发展区域性低碳经济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