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环境设计》2016,(10):233-235
UED:您从事建筑业已经25年了,往西南地区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您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可谓家学渊源.请您谈一下,在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您对建筑的认识是什么样子,和现在又有什么不同.郑勇:我从事建筑行业的这20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目前正慢慢趋于饱和,它将会是怎样的一个进程还不清晰.中国建筑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最开始大家接触的项目规模都很小,建筑面积为一万、两万平方米的就是不得了的大项目了;现在项目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建筑面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的项目人力投入还没有以前大.设计也有很多变化:最开始的小规模项目由我们自己来设计,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项目就会请外部建筑师参与.如今,中国建筑师已经逐渐开始独立完成一些大项目,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2.
正工程名称:海淀区实验二小综合楼及橡树湾爱儿坊幼儿园项目建筑面积:10520m~2竣工时间:2010年设计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其下属的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各种类型的大中型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是国家相关部委甲级单位。建筑设计院自成立以来,先后设计完成了大量的作品,涵盖了民用建筑的各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规模:191,900m~2设计起止时间:2004.09-2010.06项目竣工时间:2011.01.27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原有馆舍建成于1959年8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建筑面积将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正工程名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面积:15 000 m~2竣工时间:2007年设计单位:株式会社矶崎新工作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其下属的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各种类型的大中型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是国家相关部委甲级单位。建筑设计院自成立以来,先后设计完成了大  相似文献   

5.
世界建筑导报: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您怎么看待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卢济威:我想建筑应该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去我们的建筑建造比较少,而现在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以什么方式融入城市,这是现代建筑师要充分考虑的.  相似文献   

6.
《住区》2015,(4)
<正>秘书处: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建筑策划?您如何理解建筑策划?Hack: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曾在一些建筑项目中进行过策划工作。因此,我对于为何要策划及如何做策划产生了兴趣。对于公共建筑项目来说,经常需要进行策划工作来确定建筑的规模和造价,从而指导建筑设计。如果对于建筑师没有这方面的约束,他们的设计经常有可能是公共财政无法负担得起的。  相似文献   

7.
正高青:黄总,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访谈。您作为从事建筑创作多年的职业建筑师,想请您谈谈建筑与创作这方面的话题吧,首先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经历,或者谈一谈您的一些作品?黄劲:作品也谈不上,从毕业到现在,26年了一直都在湖南省院做建筑设计工作。刚来的时候是在沿海的分院,到2000年就是院里面的建筑副总工程师,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04年成立了自己工作室,当时以建筑创作为主,通过几年的发展,业务量扩大。扩大后成立综合所,当时叫第六设计所。现在院里通过资源整合,经过一些调整,2013年开始成立建筑二院,规模扩大,专业也齐全了,大概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以前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创作、施工图、工地服务),从成立工作室后来逐步走向设计管理和对外经营的开拓。  相似文献   

8.
正项目地点:上海市嘉定区安虹路安拓路项目功能:科技研发建筑规模:36600平方米设计时间:2009年—2010年建成时间:2015年安亭汽车城研发创新港地处上海西北郊区的安亭新城内,是一个以汽车研发为主要业态的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逾15万平方米。项目共分成五个地块,大舍承担了其中D地块的建筑设计工作。项目有个比较详尽的规划,规定了各地块的总体布局以及单体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介绍:工程名称:成都来福士广场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竣工时间:2013年设计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其下属的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84年,主要从事各种类型的大中型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是国家相关部委甲级单位。建筑设计院自成立以来,先后设计完成了大量的作品,涵盖了民用建筑的各个类型,其中包括许多在国内外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秀建筑。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期、中华世纪坛、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北京燕莎中心、北京招商局中心、中山公园音  相似文献   

10.
世界建筑导报: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您怎么看待城市与建筑的关系?卢济威:我想建筑应该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去我们的建筑建造比较少,而现在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以什么方式融入城市,这是现代建筑师要充分考虑的。世界建筑导报:老北京和老上海分别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城市布局到街道到居民住宅无一不是如此,而今天的上海浦东越来越像北京,而北京似乎也越来越少有古老的味道。对类似现象您怎么看?卢济威:城市的趋同现象不但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信息传播越…  相似文献   

11.
正项目介绍工程名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基地环能院实验楼建筑面积:11600m~2竣工时间:2013年设计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相似文献   

12.
<正>建筑有自身的规律,好的形式不一定是好的建筑。现在有很多建筑师喜欢像上帝那样,从天上往下看。而真正的建筑大师始终关注的是建筑的内在,"上帝在细部之中"。好建筑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寻找好建筑应该成为一种信仰,发现美,做到更美!2014年冬季的一天,我和a+a《建筑知识》编辑部副主任侯立萍来到柴裴义大师的办公室,请他就2013年全国建筑设计行业奖获奖项目谈谈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好建筑。赵敏:2013年全国建筑设计行业奖评奖过去1年多了,它作为政府鼓励建筑创作的风向标,今后将继续引导大家进行怎样的建筑创作?您能  相似文献   

13.
<正>记者:您最初学的是建筑设计,后来为什么会转向室内设计呢?在您看来,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室内设计的迷人之处在哪里?梁志天:我是读建筑的,故毕业后也顺理成章从事建筑,之后创业也是以此为重心。在机缘巧合下,我取得了第一个室内设计的项目(即香港帝琴湾),从此开展了室内设计事业。室内设计相对建筑更为灵活且周期较短,可在设计上尝试更多不同的东西。这种转变在某程度上也是我性格的  相似文献   

14.
对话王兴田     
彭礼孝:2011年,UED杂志承办了"天津大学第18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暨首届UED中国建筑节",邀请了3位院士、6位大师、日本建筑师隈研吾,以及中国的70余位知名建筑师。请问您怎么评价本届论坛?王兴田:本届论坛是论坛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很多优秀的建筑师、学者都参与其中,特别是来了不少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建筑师。可以说本次论坛也是对中国建筑最近十年的一次回顾和审视,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李总,感谢您接受本刊的专访!您从事智能建筑行业十几年了,请从行业资深专家的角度谈谈中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给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李炳华;中国智能化建筑行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摸索。当时我国还没有这个行业的标准,只能参考国  相似文献   

16.
科班出身的甲方柳青:二位均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是中国建筑的老四校之一,在建筑学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想必二位在求学期间也是获益匪浅。那么您认为,作为甲方,建筑学的背景与您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及价值观是否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个在大设计院工作的朋友曾询问我们是否有兴趣做一个在外地的约10hm2的项目,我们反问道为什么你们不做呢,答曰,规模太小.10hm2的尺度,最容易出效果的设计尺度,但大设计院却没有兴趣做,究其原因仍还在于经济上的考虑,规模太小意味着设计费总数有限,而工作却并不能减少很多,没有多少利润,自然没有积极性. 前几天阅读一位建筑师写的介绍她所设计的一座建筑的文章,她谈到,这座建筑面积为1.1万m2,这个规模的建筑是她所在的设计院承接工程的最低限.建筑面积为1.1万m2的建筑,是许多国外建筑师一生中都没有机会完成的大建筑,而在我们这却是大设计院愿意做的规模最小的建筑.  相似文献   

18.
正项目规模:3,500m~2设计起止时间:2013.10-2015.05项目竣工时间:2015.04.13米兰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简称中国馆)是中国首次以独立自建馆的形式赴海外建馆参展,也是第一个在欧美发达国家落地的中国当代建筑。此次中国馆的项目功能主要包括了:展览、装置、餐饮、影厅、接待、会议、办公、纪念品销售等功能。项目基地面积为459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共两  相似文献   

19.
<正>如恩:我们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建筑学士学位后,郭锡恩到哈佛修了建筑硕士学位,胡如珊获得了普林斯顿的建筑和城市设计硕士学位。海外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我们建筑思维和设计流程的基础。导报:在您的教育及成长背景中,什么对您现在的设计和思想影响最大?是您所接受的教育,还是别的因素影响了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在2005年到中国来的时候,发现我很难跟别人讲什么叫可持续建筑,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什么叫可持续建筑,什么叫被动房,这一点我非常高兴。具有挑战性的地方是我们建筑和设计一个项目,让这种理念更好地在中国进行传播。我们的兴趣关注点并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