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人”规划理论是“人”在自存共存的平衡原则下创造的最优空间,而民族村寨作为一种“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一种人类聚居形式,具有典型“城市人”匹配典型人居的空间属性。因此,基于“城市人”规划理论,结合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民族村寨典型案例,归纳民族村寨的空间特征,从传统的传承与现代性调整,塑造典型“城市人”匹配的典型人居、民族文化的还原与功能再造,促进典型“城市人”与文化活态关系的建立、关注多方利益主体,实现典型“城市人”自存-共存需求的最优平衡三个维度探讨“城市人”视角下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路径,为民族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鲁中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我国北方景色最为秀美的山群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影响下,创造了极具北方山区特色的乡土建筑群。通过对鲁中山地村落进行田野调查、测绘、民访,发现石砌民居存在地域性差异,依形态类型可分为硬山石头房、平顶石头房、囤顶土石房,且民居形态与村落选址、建筑材料、内部结构息息相关。文章发掘鲁中山地村落石砌民居形态与结构特征的形成缘由,可为石砌民居的保护和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浅谈居住区的园林化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德嘉 《中国园林》2003,19(3):55-56
当前城市建设中较为活跃的居住区建设已能注意到环境建设,但多数地方在规划,设计,施工中田间重视硬质景观,而真正对居住环境起改善作用的绿化,因其受建成速度的限制而得不到重视,为此,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提出居住区的环境应以绿化为主,要服从生态原则,从设计思想,苗木,施工等各个环节予以保证实施。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回族聚落建设,出现了彻底抛弃传统营建智慧、抛弃传统聚落优势、脱离地域资源条件约束、不顾民族地域文化传承的现象,进一步导致资源损毁与人居矛盾的加剧。宁夏西海固回族聚落营建体系研究,不但有助于缓解宁夏地区自身的人居环境矛盾,而且对于引导我国西北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地区聚落建设具有启示意义。研究从四个方面建构了回族聚落营建模式的研究框架,并提出回族聚落的三种建设模式:传统聚落改造模式、城郊型聚落更新模式、生态移民新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拉祜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拉祜语"卡"是村寨(聚落)的意思,"卡"作为拉祜族特有的乡村聚落,展现了拉祜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卡"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值得研究与保护的传统聚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和集中的拉祜族传统聚落"卡"主要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选取澜沧地区的拉祜族传统聚落"卡"作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的角度切入,分析其自然人文环境并追溯"卡"形态特征的成因,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团状内向型、带状延展型和枝状组合型三种类型的传统聚落"卡"形态特征,并详尽分析其聚落空间形态内的构成要素。以期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内容。  相似文献   

6.
断层地质构造的存在将严重影响穿越采空区高速公路路基路堑的稳定,选取既有断层构造存在,又有采空区的箱涵高路堤高速公路段落,依托典型工程实例,采用岩土工程常用的数值模拟分析软件—Flac3D,研究采矿引发断层“活化”不利的地基稳定性,研究“活化”地质断层,分析高填方路基“疾病”的机理、变形和地面不稳定,探讨修筑箱涵通道及高填路基而出现的变形与失稳问题,发现预防道路路基的不连续变形、沉降,旨在为确定合理的技术基础。研究表明:煤层开采改变了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形态,是影响断层“活化”的主要因素;断层“具有屏蔽作用,影响水平方向的移动、下沉变形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冬冷夏热地区,天然热环境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冬季采暖。本文根据国家节能要求,分析了该地区利用发热电缆地板采暖的经济性,论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吴林芳  许建伟  厉华笑 《规划师》2020,(5):82-84,9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国性扩散,极大地危害了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开始逐步提升与完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城市防灾防疫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因子,需要有意识地超前考虑与安排。文章从居住空间组织乃至空间转换的维度,从城市空间基本单元-住区入手,探索性构建以"大开放"街区、"中防控"住区、"小隔离"组团为核心的城市住区三级空间防控体系,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求一种动态平衡,在服务职能与防控角色之间快速转换,来应对"平疫"时期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智慧平台、物资保障平台的建设,多方位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集结多民族建筑文化的原生态建筑 撒拉族篱笆楼在民居构造方面极具特色,但 近年来遗存数量逐渐减少。本文基于循化县 现存篱笆楼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发展变迁 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从 篱笆楼的承重体系、围护结构和装饰装修三 方面入手,考查撒拉族篱笆楼的构造特征,以 期为循化撒拉族篱笆楼民居的全面研究和更 新保护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0.
超大直径盾构下穿老旧棚户区微扰动施工控制是地下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武汉地铁8号线黄浦路站—徐家棚站区间盾构下穿棚户区项目为工程背景,首先对提出全断面粉细砂层注浆加固工艺并进行浆液配比实验给出最佳浆液配比,并对盾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监控,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盾构机下穿掘进参数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棚户区施工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袖阀管注浆加固工艺对超大直径盾构下穿的老旧棚户区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现场试验确定最佳水灰配比为0.8∶ 1;盾构穿越过程中地表沉降纵向变化呈近似U型分布,横向变形出现明显沉降槽,加固棚户区老旧结构基础最大隆起值为15 mm,建筑结构整体先隆起后减弱,且沉降值控制在15 mm以内;盾构机总推力和刀盘扭矩、盾构机总推力和土舱压力、出土率和土舱压力具有变化规律一致性。研究结果为揭示超大直径盾构下穿老旧棚户区施工过程对地层和地面建筑结构的影响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坚守"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聚焦伊犁河谷草原人居环境背景资源、活动方式、规划建设的三元一体,将草原人居环境作为三元互动、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尝试寻找一种构建荒野、乡村、城市共存融合的草原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模式。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主观需求为准绳,寻找及保留草原人居环境演化中相对稳定不变的基因,构建草原人居环境CVA三力评价体系,建立草原人居环境发展CVA量化模型,以求指导草原人居环境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推行这种模式不仅可为中国西部地区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也将使伊犁河谷成为多种人居环境生命共同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ousing experiences of immigrants to Canada through a survey of first-generation Portuguese homebuyers in Mississauga, a suburb of Toronto. The survey focused on the push/pull factors leading to their decision to live in the suburbs, their housing search strategies, and their use of services in Mississauga and in the initial area of Portuguese immigrant settlement in downtown Toronto. This study uses data from a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to 110 Portuguese homebuyers in 1990, shortly after their first move to suburban Mississauga; a sample of those respondents were re-interviewed in 2003.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se immigrants were ‘pulled’ into relocating to Mississauga because of their desire to live in a single-family dwelling in a good neighbourhood. Their housing search relied extensively on ethnic sources of information, particularly Portuguese real estate agents. In general, this group of immigrants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move. The Portuguese community in Mississauga is characterized by a form of voluntary segregation, which seems to be partly a result of their reliance on their own ethnic community for information, language barriers to participating in non-Portuguese activities, and a cultural preference for living near people of the same ethnic background. One consequence of this re-segregation process, by which Portuguese people recreate a Portuguese ‘homeland’ in the suburbs, has been the limitation of their social contacts with members of other ethnic communities that have also settled in suburban Mississauga.  相似文献   

13.
滨海地区深厚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本文以珠海航空新城某近海市政道路工程为依托,对超深软土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等效桩墙简化的平面应变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及变形;(2)持力层沉降占地基总沉降比例超80%,当边桩桩间距较大时,最大沉降及最大桩-土差异沉降均发生...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傣族风土聚落具有独特的环境—文化因应特征,与中原汉族地区的聚落在空间形态和营建模式上有很大差别。基于文化人类学的"主位"与"客位"视角,从"主位"视角出发,发现傣族对地形、形貌的选择原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创设的8种聚落类型;从"客位"视角阐述寨心和寺心的"双中心"特征、"山-林-水-寨-田"的区域分布、水网与路网的路径编织三方面特征,试图构建西双版纳傣族风土聚落的建成环境模型。说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民族地区风土聚落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新疆自治区“尼雅遗址”考古发掘的相关成果,钧沉了尼雅古聚落的布局形态、建筑形式、建造与装饰工艺,比较了现存和田传统民居与尼雅古聚落建筑的异同,最终认为:和田传统民居继承了尼雅古民居的诸多特点,并根据自身之自然与人文环境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与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量大,容易引起建筑物开裂破坏。本文以庆阳市西峰区某小区填沟造地项目为背景,对董志塬区黄土高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⑴黄土高填方地基在回填后200天到250天左右工后沉降量较大,最大沉降量可达到79cm。⑵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在沟谷处较大,距离沟谷越远,沉降量越小。⑶干密度是影响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提高干密度的方法提高黄土的回填质量,对于超厚的黄土高填方地基,宜采用高能级强夯进行分层回填。  相似文献   

17.
王劲  陈健  谢超 《中国园林》2022,38(3):56-61
中山市南朗镇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里,其从宋代珠江口外的海岛隙地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民主革命的摇篮,经历了漫长的移民开拓与环境改造,即人化自然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二龙戏珠"景观.通过文献考证,在GIS系统中复原了南宋至民国时期南朗丰阜湖小流域聚落及风景格局的演变过程:1)海湾时期,早期移民形成福佬与广...  相似文献   

18.
李浩然  董璁 《中国园林》2022,38(1):64-69
面对大自然塑造的不同地理空间单元,人类为获得生存的话语权,不断探索出应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生存智慧,营造出各具特色的乡土场景。从营造的角度,首先界定乡土景观营法,分析其内涵与策略,以鄂西南土家族为例,探索在万山稠叠、坡多地少的自然条件下乡民创设出的满足自身生存所需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乡土景观营造方法,分述了地法、农法、水法、居法、匠法、礼法的具体措施、营建智慧和相关经验,总结其价值所在,以期让人们重新审视乡土景观营法,留住乡土景观营造之本,指导当前乡土建设,固守鄂西南土家族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19.
可达性是影响老年人出访公园的关键点之一,年龄 阶段、交通条件、公园数量与分布都会对老年人的实际可达性 距离产生影响。基于多源大数据,以武汉市中心城区范围内80 个公园和出行访问公园的11万人次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 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出访公园的可达性距离和相关影响因素, 并据此展开空间评价。在可达性距离方面,数据统计显示,老 年人访问公园实际可达性距离约在6 km,“超标”情况普遍, 且在空间上以二环线为界,内外差异明显。在相关影响因素方 面,当公园可达性距离超过1.5 km时,随着距离的增加,年龄 越大的老人出访比例会越低;当公园与居住地的距离超过老年 人适宜的模式(步行2 km)时,老年人可能因不愿改变出行方式 而减少出行;当公园彼此布点距离在3 km以内时,随着布点密 度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提升高龄老年人的出访意愿。在空间 评价方面,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发现汉阳西部、洪山中南 部居住的老年人出访公园出行比例异常偏低,三环线边缘的部 分公园较难吸引周边老年人出访。总体而言,一方面拓展了老 年人出访公园可达性的研究技术框架;另一方面能为相关规划 建设提供指引建议,实现理论与实践互促。  相似文献   

20.
郁枫 《华中建筑》2004,22(2):115-118
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应涵盖其人居环境形态、生活习俗、地域文化等诸多方面。我们以浙江柯桥“三桥四水”历史地段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试图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协调,并探索一种物质环境保护与生活习俗保护并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