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授予深圳泰格公寓项目环境和能源设计领导奖(LEED),泰格公寓也因此成为中国迄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建筑项目。泰格公寓是建设部科技学技术综合示范项目,此项目采用了特灵能效卓越的暖通空调系统。这一奖项是在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外绿色地产论坛上颁发的。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参加了这一论坛并深入讨论中国绿色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LEED认证是由美国联邦绿色建筑委员会提出,目前建筑界广泛接受的世界级高规格绿色建筑设计、运行和认证的标准。泰格…  相似文献   

2.
郑斌 《福建建设科技》2014,(2):30-31,29
绿色建筑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绿色建筑体系难以有效的应用在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中,无法充分发挥其节能低碳的价值。本文通过借鉴绿色建筑体系的四大特点,总结出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开放空间网络、分布式能源系统、土地开发模式、城市规划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应对之道。希望能为城市生态规划思路提供研究依据,为建设实施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一个绿色建筑—招商泰格公寓的全方位介绍。指出绿色建筑需要依靠实实在在的绿色建筑技术,即四节一环保,它必须考虑在全生命周期成本内建筑耗费,还要有先进的咨询理念作为指导,相对准确的手段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4.
<正>"总有一天,深圳泰格酒店公寓会在环境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这栋新月型的公寓建成于2005年,是中国第一栋绿色商用建筑。"2007年11月26日的美国《新闻周刊》对中国的一幢建筑不吝篇幅地给予了如此的赞美,在业界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在中国房地产业中首开绿色先河的项目其负责人就是一位绿色地产的先行者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  相似文献   

5.
超高层建筑的开发建设、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平衡已逐步成为建筑业的关注要点。本文结合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这一实际工程案例,对超高层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所采取的绿色建筑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该项目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建筑设计与绿色理念相结合,在建筑本体节能、绿色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运用了多项绿色设计策略,以期为超高层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样板,为建筑领域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优秀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6.
本案例是一个以生态设计作为手段,实现低性能住宅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化的实验性建筑改造项目。项目位于北京的一个中高密度社区,北京褐石公寓。建筑多由5层多家庭公寓组成,容积率高达1.2。北京气候恶劣,冬季寒冷(一般夜间最低温度可以降到-15℃到-10℃),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探究其驱动机理及策略。从绿色建筑市场开发环境、绿色建筑经济价值、绿色建筑社会参与程度和绿色建筑生态价值四个方面着手,在潜在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和AMOS软件构建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驱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关键驱动路径及13个关键驱动因素,探究了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绿色建筑市场开发环境和绿色建筑生态价值分别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有最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基于此,提出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关注绿色建筑的市场开发环境(利益相关方态度)和生态价值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元端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这无疑将对我国社会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人居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和大众所关注。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生态文明可以简单表述为:“绿色建筑+周围良好的生态环境”,即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张元端指出,绿色建筑首先要求具备健康、舒适、安全的标;隹,同时,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土地、水、材料等资源。最后,绿色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是最低限度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0)
确保露天金属矿山土地复垦工作顺利进行,调整好矿山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达到矿山开发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选取正确的复垦方向是必要的。依据对破坏土地的调查和预测、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土地复垦的要求和破坏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对于土地的复垦宜耕宜林方向进行探究,为矿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矿山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城市空置土地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对建设健康城市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优化效应。引入“同一健康”理论,阐述将城市空置土地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健康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转化路径,进一步探讨城市空置土地的分类与评价方法,作为转化后绿色基础设施的分类依据。【方法】基于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对近20年国内外城市空置土地相关研究文献与实践案例进行梳理与总结。【结果】将城市空置土地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的健康效应包括人类健康、生物健康、环境健康3个方面,转化路径遵循“基础研判——类型学研究”“潜力评析——评价体系构建”“转化方向——模式与措施”探索3个递进的阶段。【结论】阐释了将城市空置土地转化为绿色基础设施的意义、评价方法以及转化模式,探讨了中国城市空置土地研究价值认知缺失的空白,以及未来在中国国情下城市空置土地向绿色基础设施转化的实践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