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具有波形槽微结构的导光板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导光板是背光模组的关键组件,决定了出光效率以及出光均匀性。针对目前导光板的均匀性差和亮度低的问题,通过光学工程软件LightTools对导光板进行了设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波形槽微结构的侧光平板式导光板的设计方法,并对微结构的分布方式和其参数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当矩形分布下的微结构按照规律在导光板上形成波形槽后,能够得到均匀性在80%以上的高性能导光板。相对微结构呈点阵式矩形分布下的导光板的均匀性只有60%~70%而言,这种高性能导光板的均匀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且该导光板尺寸在40~60mm范围内变动时,导光板的均匀性均能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传输-散射理论设计LED照明导光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输-散射理论设计了用于LED照明的导光板网点结构。导光板网点具有直径40 μm,高度10 μm的微凹透镜结构,依据传输-散射理论对导光板分区并获得各分区域中的微透镜排布参数。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网点排布能够实现导出光的高均匀性,建立了尺寸为70.0 mm×41.5 mm的微透镜结构的LED导光板模型,并利用光线追迹的获得了90%的均匀度。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高均匀度LED照明的导光板设计。  相似文献   

3.
LCD导光板自由曲面微型槽结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满足液晶显示器对于背光模组亮度高、发光均匀、厚度小的要求,提出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新型组合导光板结构设计方法。即在理想Lambertian光源侧向入射时,为满足导光板亮度均匀性的要求,提出并确定了一种基于自由曲面函数的导光板底部微型槽结构。借助于TracePro光学软件对该导光板进行了建模,并通过合理设置微型槽镀膜和组合反射板的光学属性,实现了导光板照明效果的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基于该微型槽的导光板符合工程上的亮度均匀性和超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LCD导光板微结构成型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导光板表面的微结构是实现其导光功能的光键,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现,微结构的新型设计不断涌现,而微结构成型技术随之不断发展。文章介绍了导光板微结构的基本形式、微结构的成型方法及发展情况,对导光板微结构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HDR技术在侧入式局域动态调光中的特殊要求,采用结构导光板搭配LED灯条进行聚光,以此提高背光对比度,实现液晶显示器的分区动态调光控制。首先,基于现有导光板出光面亮度分布,确定了导光板出光面微结构为锯齿形,然后利用光线追迹法对结构导光板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结构的导光板出光面微结构棱高、棱宽比和曲率对聚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光性与导光板出光面结构直接相关,光学胶折射率为1.49,棱高为20μm,棱宽比为0.47时,聚光性能最佳;根据仿真结果开发了实际背光产品,并对此产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导光板相比,使用结构导光板后,背光聚光效果显著,对比度由6.01提升到127.15,满足动态调光聚光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侧光平板式导光板散射网点设计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导光板是LCD背光模组里的一个重要组件,而底面散射网点的设计是设计导光板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通过对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光源的侧光平板式导光板中光传输过程的分析得到了这种导光板散射网点的一种排布公式和设计方法,并用ASAP软件进行模拟仿真,比较了这种网点分布公式和设计方法与其他一些网点设计方法的优劣,验证了这种网点设计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这种网点设计方法获得了均匀性很好的输出亮度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LED侧照明中,为了减小近光源处明暗相间非混光区对导光板有效均匀照明面积的影响,对导光板入光面处微结构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阵列棱镜结构的微棱镜膜,在不改变LED与入光面距离以及相邻LED间距的前提下,将其贴附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处。试验结果表明:当棱镜顶角为105°时,入射光线的出射角度最大,微棱镜膜的散光作用可以将非混光区的宽度由原来4mm减缩至2mm。有效地增加了近光源处混光区域的面积,对于LED侧照明式背光模组入光面微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渐变槽线宽带宽角扫描天线阵列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种新的改善扫描驻波的方法对渐变槽线天线的研究.一是天线单元内部的结构参数,包括带状线开路段、圆形槽谐振腔、槽指数率、槽长度;另一个方面是阵列中的排布,包括阵列栅格距离、栅格形状.仿真分析借助HFSS进行,最后给出了结果,带宽大于3:1,E面H面扫描角大于45°.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散射导光板模拟设计软件设计了LCD体散射导光板的有关参数,根据设计要求制备了体散射材料及导光板样品,对导光板样品的视角和光学均匀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表明,所制备的体散射导光板样品的出射光主要分布在偏离出光面法线一定角度的方向上,具有良好的光学均匀度.样品的实际测试结果和软件模拟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手机背光源的导光板基本上为单面网点(球型微透镜阵列)的结构。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手机用导光板的设计,其采用一面为网点结构,另一面为轮廓渐变的V-槽形结构的自由曲面,以使导光板的配光更加合理。模拟结果显示,导光板照度比单面网点的导光板要高出1倍左右。采用这样的结构,背光模组中至少可以少用一层3M公司的增亮膜(棱镜膜).倬背光樽组的成本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