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绕管式热交换器内部缠绕管束质量占设备本体质量的80%以上。为提高液化天然气绕管式热交换器在海洋平台及浮式生产设施中的利用率,从提高缠绕管束对流传热系数、减小设备质量和占地面积出发,提出了绕管式热交换器用高效换热管方案。对常见高效换热管材料、形式及绕管式热交换器用高效换热管的特点进行分析,自主开发了高效换热管加工成型工艺,成功实现超长内波外螺纹管的加工并完成了换热管流动传热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下,高效换热管对流传热系数比同规格光滑管对流传热系数提高15%~30%。  相似文献   

2.
绕管式换热器应用于天然气处理工艺时效果不稳定,频繁出现冻堵且换热效率大幅度下降。通过分析绕管式换热器结构及除垢工艺,掌握其换热和运行、维护的特点,并以克拉美丽天然气处理厂的原料气预冷器为例,找出冻堵和换热效率低的原因,结合绕管式换热器和天然气处理工艺特点提出了关于绕管式换热器应用的建议:根据气质条件确定换热器物流安排;严格控制原料气杂质含量;均匀注入防冻剂,为绕管式换热器在天然气处理工艺中的安全平稳运行及节能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2019年NB/T 47006—2009《铝制板翅式热交换器》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考虑了NB/T 47006—2009实施以来国内板翅热交换器行业的新发展和新需求,参考了ALPEMA—2010《The Standards of the Brazed Aluminium Plate-fin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ers’Association》、API 662-2—2006《Plate Heat Exchangers for General Refinery Services—Part 2—Brazed Aluminum Plate-fin Heat Exchangers》等技术先进标准。介绍了国外标准组织及国内板翅式热换交换器标准及其版本修订概况,多角度对比了这些标准的特点,指出NB/T 47006—2019中钎焊工艺评定、干燥度测试、气阻试验方法及无损检测方法等的规定更加详尽,更具可执行性,也更符合我国国情。介绍了NB/T 47006—2019中温度和压力范围调整、高压产品技术审查、钎焊工艺评定及气阻试验的修订详情。  相似文献   

4.
由于绕管式换热器管板计算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标准,本文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对绕管式换热器管板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其受力特性和应力分布规律,并对该管板进行了应力强度评定。  相似文献   

5.
齐鲁烯烃厂芳烃装置歧化混合进料反应换热器由列管式换热器改为绕管式换热器后,反应前的进料与反应后的出料得以充分换热,使得进料已接近反应器内物料反应所需温度。改后该设备的热端温差低,致使加热炉负荷大大降低,从而节省了大量加热炉燃料。  相似文献   

6.
绕管式换热器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绕管式换热器作为高效紧凑换热器的一种,在余热利用和节能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介绍了绕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以及发展的现状和主要趋势,对换热器系统最佳化和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LNG绕管式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及其取值范围,从理论上推导换热管缠绕层的各项参数计算公式。汇总壳侧流动间隙、流通面积、当量直径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公式下的流动间隙、流通面积计算数据进行对比,给出了流动间隙、流通面积计算公式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8.
采用组合式密封层和特制的引出导线密封装置,测定了在较高水压作用下的绕管式换热器的管板应力。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螺旋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换热器,在石油化工、核工业、化工的深冷、天然气液化领域都有应用,其使用效果与板翅式换热器相当,在结构和材料方面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紧凑、高效、可靠性高。本文介绍了螺旋绕管式换热器结构形式、优缺点、制造技术要点,可为工程技术人员在换热设备选型上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何晓瑛 《石油商技》2011,29(1):72-76
随着齿轮传动设备制造技术的发展,对工业闭式齿轮油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SH/T 0586—1994(2003年确认)《L-CKC工业闭式齿轮油换油指标》已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新的NB/SH/T 0586—2010《工业闭式齿轮油换油指标》于2010年5月1日颁布,2010年1O月1日正式实施。NB/SH/T 0586—2010标准对L-CKC、L-CKD工业闭式齿轮油产品的换油指标进行了规定。对SH/T 0586—1994与NB/SH/T 0586—2010标准的差异以及修订要点等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使用ANSYS CFX软件下的欧拉模型对绕管式换热器壳侧乙烷剪切汽化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控制方程组中影响相间作用的离散相液滴粒径展开了研究。从能量守恒角度推导出离散液相平均粒子直径公式,通过引入热相变比参数得以简化计算液相平均粒子直径,实现对壳侧剪切流汽化换热过程准确模拟,换热模拟偏差在±20%范围内。壳侧冷剂入口干度和工作压力是影响热相变比的主要因素,以入口干度和汽相密度为自变量对热相变比进行公式拟合,给出了适用于变工况下的热相变比计算式。  相似文献   

12.
陈美名 《石油商技》2011,29(4):80-85
基于法规限制及环保考虑,国内汽车空调已普遍以R134a(四氟乙烷)制冷剂替代传统的氟利昂R12。为规范国内汽车空调R134a制冷剂配套用冷冻机油的生产及使用,制定了NB/SH/T0849—2010《汽车空调合成冷冻机油》。本文对国外相关冷冻机油产品标准状况进行了介绍,对NB/SH/T0849—2010标准的指标及其与国外标准项目设置的差异做了分析,提出了执行NB/SH/T0849—2010标准时的注意事项。NB/SH/T0849—2010《汽车空调合成冷冻机油》标准于2011年1月9日发布,并于2011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修订的NB/SH/T 0636—2013《L-TSA汽轮机油换油指标》与旧版SH/T 0636—1996(2003)标准的差异,将NB/SH/T 0636—2013标准的换油技术要求与国外运行汽轮机油标准的警告值要求进行了比较,以利于新标准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型新兴行业之一,随着行业的发展及出于汽车安全的考虑,热管理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关注的焦点,对冷却液产品和相关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改变电动汽车冷却液无产品标准的现状,由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牵头制定了相关标准,即NB/SH/T 6047—2021《电动汽车冷却液》。本文从标准制定的依据、适用范围和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及标准需要改进之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5.
李谨  周勤祖 《石油商技》2011,29(5):66-68
为引导和规范合成切削液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于2010年对GB/T6144《合成切削液》进行了修订。本文介绍了标准的修订背景,重点对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并对新标准实施近一年来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王益荣 《石油机械》1989,17(7):50-52
<正> 众所周知,钻井液旋流器是钻井液固控系统中的主要固控设备之一。按分离固相颗粒大小,旋流器可分为除砂器(分离粒度为74~100μm)、除泥器(分离粒度为25~44μm)和微型旋流器(分离粒度为7~10μm)。旋流器还可与细目振动筛组成钻井液清洁器,用于回收钻井液中的贵重化学液相和重晶石粉。  相似文献   

17.
绕管式换热器作为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FLNG)的主低温换热器,研究其在海况条件下换热性能的变化对提高FLNG在海洋环境运行时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绕管式换热器内换热管的管外降膜流动换热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圆管与椭圆截面正弦波管管外降膜流动换热模型,分析对比了水平静止和横摇工况下2种换热管的周向局部换热...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及石油化工标准的制修订速度不断加快,标准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15—2016年,我国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对一批石油及石油化工领域的国家、行业标准进行了制修订,其中部分标准已于2016年3月1日实施。本刊特约请了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人撰写系列解读性文章,以使这些标准尽快地为社会各界周知,促进新技术的发展,规范管理,提高生产和检测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制定的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方法,即NB/SH/T0905—2015《石油产品颜色的测定自动三刺激值法》已于2015年10月27日发布,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NB/SH/T 0905—2015标准与其他相关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标准进行了比较,介绍了标准对仪器的选择及要求、执行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20.
万涛  周舟  钱晖 《石油商技》2016,(4):57-59
正本文介绍了DL/T 1419—2015《变压器油再生与使用导则》标准的制定背景、意义及主要技术内容,提出了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促进国内变压器油再生与使用的良性发展。DL/T1419—2015标准于2015年4月2日颁布,2015年9月1日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