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借助建筑现象学中本质直观的研究方法对店头古村的传统聚落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居住、栖居、存在三个层面从物质表象到精神内核逐步递进,分别针对其历史沿革、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居民意识、场所精神进行论证,得出店头村传统聚落具有适应性和延续性、离散性和向心性、意识性和归属感三类特性。并以此思考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中如何顺应客观规律,使针对聚落特征的分析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历史村落的传承与再生。  相似文献   

2.
传统聚落的改造与更新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处理好村落发展与更新之间的关系,使传统聚落可以可持续的发展,激活传统聚落的内在活力,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风貌更新与功能置换的方式,尝试对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店头村古聚落进行了解析与设计.通过这一案例的研究,文章试图寻找古聚落更新在旅游发展中应对的策略,从利用和改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福建晋江传统村落有浓厚的宗族意识,在其影响下晋江村落形成了独特的聚落风貌景观。研究以晋江传统村落为例,解析宗族文化与传统村落空间建设的联系,得出中心性、伦理性、场所性三大主要空间特征,以期为当下新农村规划建设及传统村落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店头古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它依山而建、因地制宜,是一座以层楼式石碹窑洞为建筑特色的聚落。本文通过现场采风、实地测绘等方法,对店头建筑群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店头古村落独有的价值特色,指出危害村落特色的一些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提出合适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文针对在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下,新乡村建设均质化布局对传统聚落产生的影响和破坏,运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并结合对黑龙江省鄂温克乡索伦村、宁安市小朱家村等地传统聚落的田野调查及资料分析等方法,对传统民居聚落布局的肌理、公共空间系统、村落建筑风貌、择地选址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了一种研究分析传统村落布局特色的新的视角和理论。论文总结和归纳传统村落布局中的特色与智慧,为黑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结合农村调研实录和新村规划实践,剖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传统村落乡土聚落空间大环境与农居空间小环境的互动规律,分析传统村落乡土聚落空间整体格局功能利弊,探讨其生成定位与互动选择。一、传统村落乡土聚落空间与农居空间在传统村落乡土原生态环境里,个体农居的农居本体空间与其所承载的乡土传统文化资源衍生空间,构成农居空间小环境,乡土聚落中的农居空间小环境之间互动,农居空间小环境与乡土原生态环境互动,最终形成整个传统村落乡土  相似文献   

7.
以齐心村为代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依傍自然山川河流自然生长,是独特的自然、人工、社会文化景观相互和谐共生的产物。本文以湘西州传统村落齐心村为例,通过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方法,剖析该村落的自然、人文背景,宏观层面的聚落整体空间、中观层面的聚落与周边环境的组合关系、微观层面的聚落景观要素三个层面,对传统村落齐心村进行分层剖析,解读了齐心村实用质朴性、生态适应性的村落景观。  相似文献   

8.
传承和实践     
正乡土建筑,是民间自发的传统风土建筑,具有浓厚的民间与民族气息。而传统聚落是由一定范围的乡土建筑与居住者共同形成的生活场。随着时间的变化,村落与建筑也在不断地演变。乡土建筑是乡土性在其岁月流逝中乡土精神和本土文化的外在显现,而乡土聚落则是地区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因此乡土建筑与聚落的保护传承和实践利用对于保持我国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文脉的延续至关重要。本期的主题为传承和实践。内容包含传统聚落的保护,更新与文  相似文献   

9.
摘要 顺德水乡具有丰富的聚落形态,揭示其聚落分布、形态多样性形成的规律和发展特征,可以更好地掌握村落演 化趋势,并为珠江三角洲乡村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分析史料和实物资料中关于村落发展的时间点、 重要事件和推动因素,并与村落在三角洲的选址标高、水网形态进行关联分析,发现顺德传统聚落主要受三角洲自然 环境演变、特别是洪涝灾害的影响,逐步发展出从初期的适应环境到逐步实现与环境互动的村落选址和建设方式的模 式谱系,形成了特点鲜明的三种村落形态类型。这种适应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变化的低地聚落发展,因在三 角洲水网地带选址的不同而发展出避水患趋水利的岛洲特点的水乡聚落,最终也形塑了乡村社会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10.
杨豪中  韩怡  卢渊 《安徽建筑》2011,18(5):43-44,47
通过对陕北佳县木头峪村传统聚落的村落形态、空间构成、居住空间、礼制空间、祭祀空间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传统人居环境中人文结构及文化意义在传统村落空间构成中的具体体现及社会功能,以及特定时期礼制文化和民间信仰对于乡村日常生活空间和精神生活空间的濡染和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传统聚落的人文结构与传统文化之间一一印证、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的研究以及反映了这种关系的建筑文化特征的类型学研究,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传统聚落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特征,对村落空间的秩序及其精神内涵作了一定的解读,指出传统聚落的空间处理和营建体现了古人追求自然和创造舒适生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康市大藏乡春口村与其他文化区聚落相比具有独特的地域特性,其村落空间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出神圣的场所精神。以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以别具特色的嘉绒藏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空间上的映射进行深入地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在其影响下传统村落场所精神的传承,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多样的传统村落中,闽南传统聚落别具一格。在宗族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双重影响下,闽南传统村落的形态呈现出一定的演进规律和布局特征。而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中的空间规划却忽略了对传统村落的本质——历史与文化的主客观评价的整合。本文以泉州市晋江福林村为例,梳理其村落形态和空间演变的历程,并分析其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在总结村落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发展规划的新思路,为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祭祀空间是传统村落形成场所感的基础,而传统村落又是祭祀空间的载体。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出晋中传统村落祭祀空间在地理位置上是村落和民居院落的核心,代表着村落建筑在工艺和形制上的至高级水平。同时它也是村落人文景观环境特质的象征,主导着传统村落的文化和精神,可谓聚落社会(宗族)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建成遗产认知维度的扩展,以中国传统村落为代表,承载了各地风土特色的传统聚落进入遗产保护的视野.此类乡村聚落遗产量大面广,亟需从保护方法、治理模式、法律制度等各方面,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体系.受英国、日本城乡建设管控中的景观意识与景观政策启发,针对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的现状及问题,文章尝试建立中国"景观式保护"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景观式保护的对象范畴与基本原则,提出应在国家与区域层面建立乡村景观分区,在村落层面制定景观规划,以基层村委为主体进行建设管控引导,并由专业技术团体提供全周期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6.
车龙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有保存完好的客家传统聚落,其保护与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本文针对车龙村的传统村落格局、传统建筑、基础设施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建议:在优先保护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民俗旅游的驱动模式,并提出相关的规划策略及实施建议,对于我国众多的传统村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总结《〈宁波市走马塘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实施导则》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存在的成果千篇一律、内容特色缺失等问题,提出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试行)》的标准化规定下,规划编制还应因地制宜地分析、提炼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在地特色,凸显乡土聚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走马塘村这一典型的在地血缘型聚落为例,从宗族社会视角出发,通过宗族社会与村落空间的耦合关系梳理,提炼和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和房族院落特色,以院落单元为载体,统筹传统村落的保护对象、修复措施和利用方式,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分析吐鲁番绿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与营造形式,从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类型、空间元素、空间尺度、功能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绿洲村落公共空间可分为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等,并得出绿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形成与演进规律。发掘公共空间对传统聚落整体空间营造的组成作用,进而为当前类似绿洲聚落的公共空间发展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赣江流域Landsat 8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源,选取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3个方面的8个因子作为赣江流域乡村聚落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赣江流域聚落分布适宜性进行评价。其中,高度、中度、低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的聚落面积分别占8.66%、27.44%、29.14%、27.15%、7.61%,表明赣江流域的聚落适宜度总体上较高。将传统村落分布情况与适宜性评价等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聚落空间适宜性与传统村落数量分布之间呈现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适宜性的乡村聚落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聚居动态进化的视角,对山背村民居建筑、聚落组团和村落结构进行了形态演变过程的4个阶段划分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表明:(1)在村落建筑形态演变过程中堂屋空间一直是民居的核心空间;(2)在聚落组团形态演变的前两个时期受到瑶王庙、溪流、耕作半径的影响较大,反应了信仰空间和耕作半径在聚落形成初期对聚落形态演变的影响,在聚落形态演变的后两个时期,信仰空间对聚落的影响出现裂解,人口结构、政策、旅游发展、交通优势等社会发展动因成为村落形态演变的主导;(3)在村落结构演变过程中受到多种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且每个发展阶段中主导性作用力有所不同。研究成果旨在为传统村落形态保护和聚居文化传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