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常规的土石坝表面变形监测方法速度慢、工作量大及监测信息无法与自动化系统实时共享等缺陷,在燕山水库大坝中采用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观测大坝变形,系统分析了折光系数并提出了大气折光修正模型.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三角高程测值的修正及竖向位移测量能较好地满足大坝安全监测的精度要求,可为研究及开发土石坝三维自动监测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大坝远程移动监视、重要缺陷的自动识别和重点监测设备测读,开展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和轨道机器人的大坝安全智能移动巡检技术研究。首先基于轨道机器人构建了大坝安全智能移动巡检系统,在此基础上,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大坝典型缺陷的自动识别和重点监测设备测读。结合某水库大坝进行实际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大坝安全远程、大范围巡检,可显著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并可在极端自然条件下取代人工巡检及时掌握大坝等水工建筑物运行情况。研究结果可为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控提供重要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Web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Web浏览器上对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远程测量的设计方案,通过使用这种远程测量模式将使管理单位获得更大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烟气成分分析的电站锅炉入炉煤质监测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了基于烟气成分分析的电站锅炉入炉煤质监测模型,利用较容易测量的烟气气体含量和燃煤灰分数据,结合煤中元素成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通过软测量技术,实现了锅炉入炉煤元素成分和发热量的全面监测。现场试验表明: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的实验室分析结果和模型计算值的偏差在-684~895kJ/kg之间。本文提供了入炉煤质的监测方法,与机组性能监测、能损诊断系统相配套,完成入炉煤元素含量、发热量以及机组运行经济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建立了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的非线性故障自诊断系统。根据系统一步超前预报值与在线实测值的残差逻辑判决.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实时诊断。实例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故障自诊断系统能够较好地实现故障的在线诊断和实时隔离。  相似文献   

6.
针对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预报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RBFNN预报模型,以RBFNN模型的预测结果为基准,利用马尔科夫链进行误差修正,进而显著提高模型的预报精度。以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变形监测为例,建立大坝变形预报模型,并将其结果与单一的RBFNN模型的预报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马尔科夫链修正的RBFNN预报模型精度更高,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三峡大坝施工期应力监测资料建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的大坝施工期应力监测资料统计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了自重分量,利用坝工原理和力学知识,推导了自重分量的数学形式,从而得到了一个新的统计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三峡大坝施工期应力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精度,各分量所占比例合理。  相似文献   

8.
分析与处理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在大坝安全监测中意义重大。支持向量机(SVM)在大坝安全监测建模中应用广泛,但采用标准粒子群(PSO)算法对SVM参数寻优过程中,易陷入局部最优,且残差也会影响模型的预测精度。为提高大坝监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采用改进后的自适应位置PSO(APPSO)算法,对SVM模型的参数进行寻优,并利用马尔科夫链(MC)模型修正PSO-SVM模型的残差。工程实例分析表明,PSO-SVM-MC模型可提高模型预测的泛化能力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地处地震活动区的水电厂对强震安全监测有着实际管理要求,但由于行业标准和管理体制等原因,地震台网监测系统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间是各自独立运行的,难以实现强震发生时对大坝安全概貌进行即时监测与分析。文中论述了强震发生时大坝实时监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可靠用户数据包协议(UDP)通信的强震监测系统对大坝测量系统实时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和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坝安全的监测效率,降低运管人员的工作负担,就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从大坝监测自动化运行管理和使用的角度出发,探讨建立一套自动化的大坝监测任务系统,解决大坝安全监测的定时周期测量、监测成果计算、在线实时报警等业务需求,并提供任务执行发生异常时候的重试、日志及通知机制,以及可视化的任务监视、管理视图。实践表明,本系统具有按需组态、运行稳定、易于扩展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良好工程应用价值的轻量级的自动化任务框架。  相似文献   

11.
将GIS技术与环境模型紧密集成,以.Net平台为基础,利用ArcGIS Engine 9.3组件开发了基于GIS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分析系统,针对点状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利用DEM数据进行地形修正及模拟结果成图输出,并以重庆市中国六冶钢结构厂为例对其排放的污染气体进行了扩散模拟.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较准确地模拟污染气体的扩散情况,且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浙江省大中型水库大坝中安装埋设的典型安全仪器及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现状,通过对90座大中型水库函调和15座典型水库安全监测系统现场调研和检测,分析了监测系统完备性、监测仪器可靠性、监测资料合理性及自动化采集系统稳定性,掌握了浙江省大中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运行现状,为制定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技术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一模型在大坝变形预测中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S-SVM—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方法,即基于LS-SVM模型的预测结果,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其进行误差修正,从而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对某拱坝变形的预测分析,并与LS-SVM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LS-SVM—马尔科夫模型的预测结果较符合实际情况,该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现行大坝安全监控技术不能按实测信号中不同频段信号特征分别选取不同监测模型进行处理,影响了大坝变形预测精度。为此,在利用小波包分解获取实测信号中的系统信号和随机信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逐步回归和GDCS-SVM的大坝变形预测组合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工程实例表明,GDCS-SVM预测效果优于CS-SVM,而所建组合模型预测精度高于单一监测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和较好的全局预测精度,可用于大坝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基于烟气成分分析的电站锅炉入炉煤质监测模型,利用较容易测量的烟气气体含量和燃煤灰分数据,结合电厂记录的煤质数据的研究结果,通过软测量技术,实现了锅炉入炉煤元素成分和发热量的全面监测,并可以进一步矫正入炉煤量。试验表明:燃煤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验室分析结果的偏差在3%以内,入炉煤量偏差在3%以内,各元素的偏差也在2%以内,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6.
张帅  张楠  杨孟 《水电能源科学》2011,29(11):87-89,211
介绍了SAS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探讨了基于SAS系统的大坝服役性态原型观测数据分析的实现技 术,并以古田溪二级大坝#23坝段坝顶垂直位移观测资料为例,利用SAS系统构建了大坝服役性态回归分 析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的要求,并能很好地预测大坝的安全状态和趋 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差分吸收光谱(DOAS)大气监测系统紫外光强不足,信噪比不高等问题,研制了基于光纤收发一体的紫外增强DOAS大气监测系统。该系统在光纤收发一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优化,并采用紫外增强氙灯作为系统光源,改进了系统光源耦合设计,用角反射镜阵列替代单个角反射镜。对优化的DOAS系统进行了紫外光强外场测试,结果显示,单光程为135 m下光谱仪积分时间仅为15 ms,接收光强能达到最大量程的80%以上。采用SO2、NO2标气对系统进行了标定实验,并利用系统对大气污染物SO2、NO2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系统性能先进,完全满足雾霾等能见度低的天气下大气在线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RANS模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研究南澳岛风场的风速分布。基于中性大气稳定性条件,对来流风廓线、湍流模型参数和壁面函数进行分析,将风向划分为16个扇区,进行多风向流场数值计算。基于实际测风数据的时间序列和流场数值计算结果,建立全风向月(年)平均风速的计算方法。利用风场内6个测风塔上12个测点的实测数据,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测点的平均计算偏差为4.41%,其中与基准点相同高度的测点计算偏差均在3.7%以内。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TCA2003测量机器人全圆观测法机载软件的组成与特点。以陈村水电站大坝的三角网观测为应用实例,基于对其测量平差成果的精度及测量时间分析,将其与传统人工观测的效率进行比较,证明了测量机器人测量的优越性。指出了一些仪器使用及机载软件存在的问题,对自动目标识别(ATR)仪器机载软件的应用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田溪三级大坝变形监测系统改造是在混凝土支墩平板坝且运行近40年的老坝上进行的.正倒垂、引张线、静力水准、裂缝等自动监测仪器均为国产的步进马达光电跟踪式遥测仪,系统改造后.每天监测一次.系统运行至今,能达到自动化监测的目的。同时为国内同类型坝的自动化监测系统改造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