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析了在通信系统中对通信危害较大的频率漂移问题的产生原因。着重阐述了在监视系统研制过程中针对频率漂移问题所提出的以外向信道为参考基准,通过周期性检测外向信道的频偏值,软件实时修正各用户信道接收频率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通用航空的发展,通用航空器的空域监视成为重要的问题。文章依据我国自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ADS-B技术发展及其数据链能力和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结合我国低空空域管理的现状,提出一种通用航空器协同监视技术方案,弥补了单一方式空域监控的不足,为低空空域监管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贯超 《电子技术》2022,(2):166-167
阐述眼动分析技术,探讨眼动频率、瞳孔大小变化、平均注视驻留时间、注视点序列以及第一次到达目标兴趣区的时间等参数,对目标在的眼动状况,改进驾驶舱设计、改善注意力分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珠海电视发射台原有监视系统的缺陷,提出了发射台监视系统新的设计思路和抗噪声干扰,改进接地等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应用中取得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可见星数大大增多,为了减少接收机运算量,需选择可见卫星的一个子类。本文分析了卫星导航系统中N个4星最优分布与某4星最优分布中的k(k≤3)个卫星(共4N+k颗卫星)的联合分布GDOP值,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类低复杂度近似最优的基四选星算法。该算法以经典的4星选择算法(最大体积法和四步选择法)为基础,通过多次迭代与部分执行,实现任意多于4星的卫星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准优算法相比运算复杂度和GDOP值都更低。  相似文献   

6.
鹿玮  卞紫阳 《激光与红外》2018,48(10):1283-1288
对边海防立体监视系统设计及组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传感器组网探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立体监视系统组网探测技术,并基于此实现了高探测率、低虚警率的边海防立体监视联动探测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鲁平  李飚 《电视技术》2001,(4):85-85,87
应用ALTER公司生产的MAX9000S系列的EPLD器件EPM9560A240设计开发了一个多路视频监视系统,由于应用EPLD技术,该系统集成度高,结构小巧,可以在一台监示器上显示多路视频,所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记者:请介绍—下成都华日公司发展的总体情况。奠景猷:成都华日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从1993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完成了从单一的设备供应商到无线电频谱管理全方位服务商的蜕变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包括:为客户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有建设性意见的方案,生产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系统集成,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周到满意的售后服务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0.
王刚 《现代导航》2019,10(4):241-246
为了满足 GPS 星基增强(SBAS)系统中 GEO 卫星高码速率的通信需求,导航电文格式的设计引入了信道编码,分布式帧头,帧头隐藏等特性。针对 SBAS L1 电文格式,传统的特征字符匹配法存在数据位需求量大和识别率低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CRC 校验的帧头搜索方法,比传统方法所需数据量少 260 比特和时间节省 1.04s,更快速和准确的完成帧同步。  相似文献   

11.
卫视多星站技术刘凤翔文雷达工程中有偏轴扫描的技术方法,其要点是在“抛物面天线或卡塞格伦天线的焦点附近放置多个馈源形成多波束,可用来发现或跟踪多个空间目标”。根据天线的可逆性原理,以上原理则可叙述成为“多个空间目标所发射的多个信号波束,可被放置在抛物面...  相似文献   

12.
雷达工程中有偏轴扫描的技术方法.其要点是在“抛物面天线或卡塞格伦天线的焦点附近放置多个馈源形成多波束,可用来发现或跟踪多个空间目标”。根据天线的可逆性原理,以上原理则可叙述成为“多个空间目标所发射的多个信号波束.可被放置在抛物面天线或卡塞格伦天线焦点附近的多个馈源所接收。”本法所依据的正是这个原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柏林噪音理论构建了立体边防监视系统的地形模型,设计了包含边海防感知层、边海防网络信息传输层、边海防智能应用层的立体边防监视系统,并在建立多传感器组合簇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基于修正模糊理论和D-S证据决策的航迹关联算法对立体边防监视系统多传感器进行了融合算法。仿真实验证明,基于多传感器组网探测的边海防立体监视系统的探测准确率要高于单一传感器的探测预警率。  相似文献   

14.
浅谈星载天线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概述 装载在人造地球卫星上的天线称为星载天线,是卫星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器,卫星通信正是通过星载天线与地球站天线之间互相传输电磁波来实现的。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星载天线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对星载天线的技术性能要求也越来  相似文献   

15.
阎吉祥  俞信 《激光技术》1996,20(1):37-40
论述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对人造导星的需要;简单介绍了两类激光导星;重点描述了销激光导星的产生机理及可用于销激光导星的一些激光系统.  相似文献   

16.
无线电掩星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详细介绍无线电掩星技术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局长起来的星载地球大气遥感高新技术的国际发展态势,给出其应用于探测从地面至800km高空大气和电离层参量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有关的掩星仿真,观测及其与其他观测技术对比的结果,讨论了掩星技术的应用及其正在改善和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扩展射频信号带宽使其远大于发送信号所需最小宽可以增强通信信号在传输中的反对抗能力,解调/调制可以清除干扰、噪声对上行信号的影响并增强下行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基带处理可以进行一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通信卫星上采用这些再生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反侦察、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许祖彦  薄勇  彭钦军  张雨东  魏凯  薛随建  冯麓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1):101001-0101001(13)
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最重要的科学工具之一。大型地基光学望远镜对天观测时,大气扰动使星光波前畸变导致其实际分辨率大幅下降,是长期困扰高精度天文观测的重大科技问题。因此世界各大望远镜均在竞相发展自适应光学技术,以校正大气造成的波前畸变,使望远镜达到近衍射极限分辨率,这标志着地基光学望远镜正在进入自适应光学望远镜时代。激光钠导引星是用激光激发海拨约90 km电离层中的钠原子产生的人造亮星,作为自适应光学校正的信标源,是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的核心技术之一。文中介绍了激光钠导引星技术的原理、方法与国内外发展状况,尤其是该实验室采用的固体激光和频技术,实现了钠D2线光谱匹配和钠层激发匹配的微秒脉冲钠导引星激光,并在国内外大望远镜上使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未来星载SAR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卫星等空间飞行器为运动平台,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观测能力,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对地观测手段。当前,我国星载SAR已实现分辨率从米级到亚米级、系统体制从正侧视条带向方位扫描聚束、从单通道向多通道、极化方式从单一极化到全极化的技术跨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星载SAR将在体制、概念、技术、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包括高分辨率宽幅成像、多基地、轻小型化、智能化等,从而不断拓展星载SAR的观测维度,实现多维度信息获取。该文将围绕星载SAR的技术发展趋势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同步轨道上转播电视节目的卫星不断增多,星上功率的不断增大。多个卫星电视节目的同时接收已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用普通抛物面天线同时接收多个卫星电视节目的新方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对用前馈抛物面天线如何接收两颗以上卫星节目进行了实用性介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转播电视节目的卫星很多,对多颗卫星信号的接收,过去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采用多台天线,每个天线分别固定接收一个卫星信号;(2)采用电动自动天线接收。以上两种方式.分别存在造价高和选择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