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比较了我国新、旧抗震规范中钢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分析了新建筑抗震规范中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影响系数的差异性,说明了在抗震设计中重新引入结构影响系数,恢复折减中震弹性地震反应得到设计地震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郭恩  郭永刚 《山西建筑》2007,33(32):16-17
介绍了新的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2002-01-01实施)中场地类别划分和地震影响系数的有关内容,针对当前规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285组美国西部强震记录进行的分析整理,提出了初步的修改意见和方案,为其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绍了新的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2002-01-01实施)中场地类别划分和地震影响系数的有关内容,针对当前规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285组美国西部强震记录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了初步的修改意见和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欧洲Eurocode8规范,说明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更符合理论意义和统计规律。并按三种规范的规定绘制了不同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利用图形直观地分析了新规范的一些新特点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1959年起第一部抗震规范颁布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从主要沿袭苏联标准到自主试验探究再到主动与国际接轨、逐步提高抗震设防水准,此过程中我国的抗震规范不断完善。本文主要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Eurocode 8》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考虑材料基本性能、分项系数、荷载组合系数、抗震设防目标等基本原则;场地类别和设计用反应谱取值、底部剪力法等地震作用计算;内力调整、抗震构件等具体设计方法等。此外,利用算例对比两本规范在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安全性验算、内力计算和配筋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澳大利亚规范和新西兰规范之间的关系以及新西兰规范的应用背景。对比分析中国和新西兰抗震规范在抗震设防水准、场地类别、弹性反应谱、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根据算例对比了中、新两国抗震规范中不同场地类别和延性系数下的地震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中、新两国抗震规范中抗震设防水准、场地类别的划分大致是相近的,但在反应谱的表达形式、参数的确定和地震作用取值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对中国GB 50011-2010规范[1]和美国ASCE/SEI 7-10[2]规范中的水平地震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对比了中美规范中设计反应谱的差异,主要包括了反应谱曲线的基本规定、场地类别的影响和反应谱取值。此外,还对比分析了中美规范中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差别,并以一个三层框架结构为例,分别根据GB 50011-2010和ASCE/SEI 7-10,采用底部剪力法(等效侧向力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美国主要的几种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并对其主要两本规范IBC 2006和UBC 1997与中国抗震规范GB50011—2010在制定目标和技术细节上做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工程实例比较了相同条件下,三者地震力差异。  相似文献   

9.
新旧抗震设计反应谱在地震作用计算上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与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设计反应谱方面的主要差别,文中将北京地区常出现的两类场地,按上述两规范确定的设计反应谱和场地类别判定方法分别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建议北京地区按“89规范”为Ⅱ类而按新修订的规范为Ⅲ类的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按新的抗震设计理新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验算。  相似文献   

10.
中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地震作用取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兴 《国外建材科技》2004,25(3):115-117
地震作用是抗震设计的基础 ,在相同超越概率 (重现期 )的基础上 ,对中国与欧洲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作用取值进行对比 ,不涉及荷载组合、材料强度取值等。将地震作用取值归结到基底剪力的计算 ,比较弹性和弹塑性基底剪力的差异。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周期段 ,中国与欧洲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作用取值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玉珍  南国栋 《山西建筑》2009,35(22):71-72
介绍了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不同场地类别对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影响,阐述了建筑场地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指出设计时应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特征周期,以保证结构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2.
从地震作用取值的历史演变,揭示小震和中震设计的内在联系,还原小震设计的本质。初期,地震工作学者提出了地震系数法,地震作用为单一水平侧向力。此后,随着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的建立,各国开始采用反应谱理论计算地震作用,反应谱最大加速度值以前期单一地震作用为基础确定,可称为小震计算阶段。设防烈度地震(中震)提出后,抗震设计进入中震反应谱计算阶段,由于以此计算的地震作用大幅提高,各国为保证规范的延续性,对中震计算的地震作用进行了折减,高延性结构折减后与小震值相当。我国基于概率可靠度回归小震的地震作用取值,同时增加了抗震措施以大幅提高结构延性,此设计方法经受住了地震考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与原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比较,说明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设计反应谱的一些新特点,并按新规范的规定绘制了不同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利用图形直观地分析了新规范反应谱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际地震动加速度谱曲线的短周期段、中周期段和长周期段所分别对应的加速度谱、速度谱和位移谱可近似看作是常量.因此,可以预估设计加速度谱曲线的基本形态和基本表示式.该式有3个待定参数.通过对几百条实际地震动加速度谱曲线逐条拟合分析确定.经统计分析分别给出各参数与震级大小、震源距和场地条件等因素相关的衰减关系.可用场址的地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某高层建筑结构在7度多遇地震下楼层反应谱探讨玻璃幕墙的地震作用。对各楼层反应谱进行适当包络,得到考虑不同阻尼比的楼层设计反应谱,并拟合了楼层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可用于考虑幕墙自身自振周期、阻尼比的地震作用。提出了该高层建筑不同区域、不同安装状态时,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平行于玻璃幕墙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公式,并且探讨了大跨度幕墙基于位移的地震输入。研究成果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地震记录的比较分析,提出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简要叙述了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的方法以及竖向地震作用的研究进展。从国内外一些震害现象阐述了结构抗震分析中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并归纳了地震分析中的一种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认为结构的抗震设计可以采用从设防烈度地震作用降下来的设计地震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合理的抗震结构具有的延性能力,二是按照各国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的结构的整体超强特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式分析了小型双曲线冷却塔的地震反应,并通过反应谱方法比较了同类型冷却塔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将冷却塔划分为壳体筒壁、杆件支柱和环形基础三部分,在基础底部施加水平和竖向地震谱曲线用以模拟地震反应.数值结果表明,场地类型对冷却塔的受力影响较大,且在冷却塔简体的底部出现了最大的应力和变形.冷却塔结构偏移位移随塔高自底向上先减小后增大,塔体喉部位置是位移偏移量的转折点.因此,应在软土地区加强冷却塔简体与支柱的接头和咽喉位置的抗震措施,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塔体局部压坏.本文研究结果对于不同地区的小型冷却塔的安全性评价和抗震加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认为结构的抗震设计可以采用从设防烈度地震作用降下来的设计地震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合理的抗震结构具有的延性能力,二是按照各国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的结构的整体超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