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时代的到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成为一个核心的问题,但其往往会伴随绅士化现象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旅游开发式的绅士化和高端房地产开发式的绅士化两种典型模式的案例分析,分析探讨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绅士化现象发生的过程、特征及原因。政府以政策为导向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导致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口置换和土地价值的上升。需要采取以保护引导为主的城市更新策略,从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为例,调研分析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过程中出现的旅游绅士化现象及其影响。对平江路原住民(包括已搬迁的原住民)、更新后入驻的商户、游客等不同人群分别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从街区社会群体结构的转变、对多元社会群体影响的差异、被置换阶层的社会空间特征3方面分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绅士化产生的社会空间影响,并对未来旧城更新规划提出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3.
绍兴古老优越的历史、文化、地理条件为其创造了独特的历史街区风貌,然而目前存在街区建筑风貌不统一、道路狭窄且坑洼不平、电路线杂乱,以及交通路线不合理等问题。文章以明代画家徐渭故居“青藤书屋”所在的前后观巷为例,基于绍兴地域特征,着重讨论分析该历史街区风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应用空间规划、建筑设计等方法解决现有问题和安全隐患,将以青藤书屋为核心的前后观巷历史街区打造成绍兴知名文化生活区块。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既能够在其自身层面提升商业和旅游价值,又能够增强吸引力,提升街区的活跃度,从而使街区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使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保留。从城市设计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可以从更高的高度和更深的层次针对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进行探究。本文以济南市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总结了风貌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当前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于绅士化空间发展演变模式的现有研究,提及"成团"和"零散分布"的绅士化空间(何深静,2011),区别于大规模"面状"的绅士化,近年在北京历史街区有自发的"点状绅士化"这一新的绅士化类型出现,其针对性研究尚处空白。借助多维数据集,研究识别出北京市二环以内历史街区内的点状分布的绅士化,并加以分析。街景与实地调研分析首先得出绅士点的总体分布情况,发现不同街区绅士化点分布差异较大,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背后可能存在的街区特征与城市治理因素;接着进行不同功能绅士点的分布分析;随后将绅士点分布与交通、人口密度、设施等空间要素的分析进行叠加,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得到绅士化点远离主要道路,趋近历史文化点分布的趋势特征;之后对其影响的调研显示,绅士化点带来有限的改建整治,对居民的影响因功能而异,加剧了社会网络的碎化与断裂,作为商居混合空间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影响;最后提出建议作为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传统文化集中、风貌特色鲜明的城市地段,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展现城市记忆与城市精神,成为城市更新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所特有的景观基因是储存街区基本构造和特性、还原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的唯一序列。以呼和浩特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HOZO软件对语义编码,从街区空间格局、肌理风貌特征、街区建筑特征3方面构筑街区景观基因体系。同时对各基因进行详细图解和特征解析,厘清塞上老街景观基因的排列结构和空间特征,为草原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传统风貌打造一直是当前城市空间改造中的热点话题,重庆中山四路是具有抗战时期大量建筑遗存的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街区色彩组成是该区域一大特色。从色彩地理学角度出发开展研究,分析街区色彩风貌成因,以《中国建筑色卡》(GB/T18922-2008)为基本研究工具,采用色彩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中山四路民国行政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主色—点缀色独特风貌组成,对历史色彩风貌的现实价值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传承历史文脉,开展历史街区规划设计时的色彩技术语言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快速城镇化的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面临挑战。该文以湖北谷城县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其发展概况,通过其建筑特征和街巷空间两方面体现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研究意义,且进一步分析了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所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相关策略,力求恢复街区功能与风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功能而形成的,以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空间为载体的街区。因为记录了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街区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因为承载了独有的生活方式而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面临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原有街区风貌和忽视街区居民生活需求的问题。原生态理念是重视地方社会生活记忆和人文环境延续的一种全面优化发展策略。本文以原生态理念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研究,从物质环境到人文环境,提出整体规划、风貌完整、文化延续三大原则,并以新疆喀什高台民居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保护和活化的双向平衡。  相似文献   

10.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是南昌老城发展兴衰的见证者,其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和风貌延续等问题不断产生,逐渐滞后于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文章从文化IP的概念与特征着手,分析街区文化资源提取IP元素,从业态、建筑、街巷、空间四个方面提出以文化IP为核心的活化策略,并进行规划引导,探索一条文化IP与历史文化街区融合创新发展的活力复兴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中国家,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化进程的矛盾日益彰显,亟需历史街区复兴的策略研究。居住型历史街区尤甚,街道交通与生活功能倒置,使得其性格特征受到威胁,街区活力每况日下。文章选取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为研究对象,以慢行系统作为切入点,初步探究历史街区复兴设计策略,以期对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和一定历史时期风貌的古旧街道、地段。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指对其的再度开发利用,对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环境部分进行改造,使其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改造为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性改造策略,提出了街区改造的地域性传承、街区改造中城市定位明确及街区内居民生活适宜性三大策略,探讨老街改造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今"仿古浪潮"和"嫁接风格"的泛滥,显示出建筑风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的缺失,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筑风貌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考验,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可实施的风貌管控。本次研究借助西安大明宫周边街区的风貌研究,探索历史文化风貌现代公共建筑的风貌控制策略。分析历史风貌基因,结合现代公共建筑的空间需求,总结历史建筑元素与现代公共建筑结合的4种方式,提出建筑风貌分区的"二八原则"策略、风貌结构的"系统控制"策略、建筑立面的"三段控制"策略,以及地标街区的"黑白清单"策略,并为各街区制订建筑风貌图则,对建筑的尺度、高度、色彩、材质、界面等方面提出控制要求。通过以上策略,以期实现兼具传承性与创新性,既能体现地域特征,又能适应全球化下城市功能需求的"旧貌新颜"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完整、民居建筑特征连续性强,与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区别。本文回顾了我国聚落遗产保护中建筑分类保护方法的沿革,指出应该加强对传统村镇中单体价值一般、但对整体风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实践为例,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传承及乡土建筑的延续。  相似文献   

15.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特色的组成部分。目前,历史文化街区的状况不尽人意,一方面,城市的更新正威胁着传统街区的生存,另一方面,传统街区内部的居住环境质量管理普遍较差且居住人群呈老年化趋势。本文通过对吉首市乾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着重探讨既保存传统的风貌特色又使历史文化传统街区获得生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与风貌的展示窗口,具有传承精神文明、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景观叙事策略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设计,能够强化使用者体验,增强街区的故事性与可读性,使街区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文章从理论出发,探究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叙事性景观设计策略,并以温州“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叙事性景观节点塑造与空间逻辑构建方法,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城市整体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既要体现对真实历史文化遗存和完整传统风貌的保护,又要充分重视对政策机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民生等相关因素的协同发展。社会—空间视角是在过程与机制、结果与影响、策略与方法、目标与愿景等方面,对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过程中社会与空间问题的综合思考。探讨了在北京老城整体环境、不同历史街区以及居住院落内部等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上,在社会—空间问题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与难点,提出了重塑空间秩序与功能结构调整相结合、空间保护利用与社会结构梳理相结合以及空间行动单元与社区多元治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精准化、长效化的整体保护策略建议,并使之纳入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战略框架之中,有效推动历史街区保护理念的完善与实践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面临着个性趋同的危机。历史街区承载着厚重的城市记忆,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文化,成为发展城市个性的重要方面。然而,在街区开发中,城市特色与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街区逐渐走向"千街一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该文以乌鲁木齐二道桥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在理清其发展脉络后,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入手,分析街区建筑、街巷和文化等特征,探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保护与更新的主要思路及策略,力求保护与恢复街区的功能与风貌,探索适合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漳州古城东宋河街岸更新为例,在不损害片区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引入“城市织补”的理念,采取街区肌理织补、公共空间织补、建筑风貌织补、历史文脉织补等设计策略对东宋河片区进行改造和更新,以实现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活力再生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历史街区保护的误解与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仪三 《规划师》1999,15(4):27-28
在我国许多中小型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还保存有不少的历史街区。这些历史街区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发展信息,反映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再加上街区的居民和各种各样的活动,显示了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生命力。但遗憾的是,由于城市的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必要的资金对这些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整治,使其处于自然毁损和居民任意改造之中。今天,我们要特别呼吁,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仅存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从历史环境保护来说是属于历史地段,它必须具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该地区传统风貌特征;历史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物和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