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建筑空间信息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空间紧凑度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的紧凑特征进行评价,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研究使用的建筑信息提取和分类方法简单易行,获取的城市建筑空间属性信息准确,能有效应用于城市空间紧凑度的分析;(2)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表征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物理空间、功能布局以及社会组织紧凑程度的差异;其中,人口净密度是评价城市空间紧凑度的关键指标;(3)产业密集的工商业地区以及交通主干道附近区域的空间紧凑度更高,商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适度混合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的紧凑度。城市各功能区空间紧凑度大小依次是中心商业区次级商业区普通商业区一般街区。  相似文献   

2.
影响轨道系统吸引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距离、建筑密度、土地多样性、可达性和步行系统完善程度等是重要的空间因素。考察已经完成的香港港铁站周边站域空间的居住单元和城市功能设施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紧凑的城市空间形态是高乘坐量轨道站的基本特征。结合香港案例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深圳为案例的比较研究验证了站域空间的紧凑形态影响轨道系统分担城市总出行比例,同时在轨道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从规划原则、土地开发策略和完善步行系统等方面归纳出了影响紧凑空间形态形成的各类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紧凑度的视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从“城”与“市”、“里”与“坊”、“街”与“巷”、“院”与“园”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构成、居住形式、交通结构以及景观空间的特点。相关定量空间形态数据的分析显示,受制于文化心理及建造传统,城市空间紧凑度并不是中国古代城市营建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也造成了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紧凑城市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4.
城镇建成环境通过改变城镇空间要素属性和布局逐渐适应城镇气候环境系统,是影响城镇气候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协调度分析为评价方法,构建城镇街区空间形态与其气候背景适应性的量化评价方法体系。以浙江省长兴县典型街区空间紧凑度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降水、气温对研究区气候系统的温和湿润程度综合贡献最大,达到64%,土地开发强度、土地集约利用对街区空间紧凑程度影响最大,达到60%。(2)就促进系统协调度而言,地域气候的温和湿润程度与街区空间紧凑程度均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紧凑城市的理论兴起于西方国家,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转向紧凑的城市建设模式,制止城市蔓延,试图从城市形态角度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我国大部分城市化地区正面临城镇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土地资源迅速消耗的困境.本文以昆山为对象,主要分析它的用地布局和工业用地的发展模式,以及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希望借鉴紧凑城市的相关理念来改善城市...  相似文献   

6.
邹玥虹 《城市建筑》2023,(8):109-112
在当前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挖掘城镇空间土地资源的潜力成为缓解用地粗放低效、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县域城镇空间对于优化国土资源配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也起着直接作用。结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确定用地结构、空间效率、空间品质三个维度的指标,创新构建县域城镇空间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体系。并以黄梅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筛选出用地结构与人口规模、经济支撑基础、城镇化水平三类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黄梅县城和小池滨江新区土地利用潜力最大。针对黄梅县城、滨江新区、依山滨湖型乡镇三类城镇空间,分别提出优化用地结构、集聚产业空间、提升空间品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巴彦县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管治规划体系为"双心、三轴、五片".支撑空间管治实施的路径为建立规划管理机制、乡镇撤并、强化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与集约利用,以及建立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机制,进行区域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形态理论和职住空间关系理论,以问卷数据和质性访谈数据为依据,运用分层回归研究法和质性研究法考察建成环境对通勤行为的影响,辅以北京市大栅栏社区、草厂社区和天通苑小区3个分别位于北京市老城区胡同和中心城区外围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访谈。研究发现:(1)北京市通勤碳排放呈现出中心低碳化、外围高碳化的空间分布特征。(2)公交供给和轨道交通对降低通勤碳排放有显著作用。职住相对平衡的街道、轨道和公交网络密度较高的街道,其通勤碳排放也相对较低。(3)不仅居住地建成环境特征会影响通勤碳排放,通勤过程中的附加活动需求与换乘便利程度对通勤碳排放也有间接影响。因而,建成环境对通勤碳排放的影响除了直接的物质空间因素,还包括间接的个体视角。以期为超大城市制定因地制宜的减碳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计算样本家庭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量。然后分析交通设施便利度与家庭日常交通出行碳排放的关系,并分析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市层面,公交线路条数越多,交通出行碳排放越低;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公交线路条数、道路交叉点越多,交通出行碳排放越低;反之亦然。考虑到武汉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分区层面交通设施便利度与碳排放呈现不同结果。最后提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较为完整地解读“紧凑”内涵的基础上着力探讨“紧凑”的度量与评价.文中从形式、规模、密度、结构和过程五个不同视角分类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关于“紧凑度”的相关研究,并就其切入点与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系统地展现了国际间关于紧凑度量研究的现状.同时,本文从“紧凑”内涵出发,有效界定出“紧凑度”的概念本质,即“对城市空间相对土地利用的效率以及相对市民行为的质量的衡量”,进而将其分解为“客体紧凑度”与“主体紧凑度”.在这一宏观思路的指导下,本文构建出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紧凑度”概念体系与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控制碳排放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县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统筹县域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对中国实现控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172个县级单元的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法,对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一、县域碳排放总量与经济总量和工业化水平高度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碳生产力,降低碳排放强度;二、县域内工业的集聚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但服务业的聚集将会导致县域碳排放水平的上升。基于此,建议在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加强县域工业用地的集中布局,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是以空间为依托的,因地制宜地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空间,真正让人们诗意的栖居并能享受居住的生活环境,才是我们推进城市化建设的初衷。本文主要通过对个例的城镇空间设计介绍,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来探讨建设有特色的精品城镇。  相似文献   

13.
吕江波  彭俊 《华中建筑》2010,28(10):105-108
该文以湘中上梅镇为案例,梳理小城镇历史街区演变中整体与局部、时间与空间的内在关系,对物质与非物质空间演变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同时对演变的内在动因与基本特征作归纳。  相似文献   

14.
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过程被挤压乃至消解,是历史古镇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具体表现在非遗传承断层与文化空间失活、非遗过度产业化和空间文化性丧失、文化空间同质化与非遗认同感降低等方面。厘清非遗与文化空间之间“空间、要素、主体”三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非遗文化—生产主体—空间”三元辩证的文化空间生产分析框架;以崇州怀远古镇为例,对民间力量主导下的自发建构、政府与本土企业合作的资源集聚,以及借助外力对文化空间符号化与商业化拓展构想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空间生产过程与实践结果进行剖析;从文化空间演化、文化空间符号化逻辑、文化生产参与主体三个方面,揭示了历史古镇文化空间生产过程的典型机制。对历史古镇构建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空间格局和场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朱渊 《建筑师》2019,(5):85-89
日常生活,逐渐成为城市与建筑空间实践的重要话题。本文希望从中国的乡村研究实践出发,阐述日常阅读带来的空间的启动特质。其中,日常观察与阅读、日常与非日常视角下物的介入,基于秩序结构的地点关联以及通过文本建立引发的空间的物像呈现,展示了日常生活在社会空间实践中的启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于国内外建筑材料碳排放测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后,本文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材料制品碳排放测算模型,即将建筑材料制品的全生命周期界定为从其原材料获取到最终报废或回收的整个时间段,着重分析了建筑材料制品各个阶段碳排放来源,明确各阶段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同时以蒸压粉煤灰标砖的碳排放测算为例进行测算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对于建筑材料制品碳源分析及其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同时通过计算分析蒸压粉煤灰标砖生产各个阶段及其生产工艺对其排放量的影响值,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相关生产工艺的建议以降低其碳排放量。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对今后建筑材料制品的碳排放测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乡镇医疗卫生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建设无疑是问题的重点之一.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该文重点探讨乡镇卫生院的规划与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18.
詹庆明  徐涛  周俊 《华中建筑》2010,28(4):7-10
结合GIS技术,该文提出综合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对不断演变的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通过计算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用地分维数,对城市空间外部形态特征和拓展方式进行分析;利用空间句法解构城市空间网络,分析其内部结构的演进规律;最后,以福州市为例进行实例论证。  相似文献   

19.
都市区外围城市作为城市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发展动力与空间演变较为独特,存在以空间碎片化为代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江西南昌县城的空间发展路径及动力机制分析,认为南昌县城空间发展受小城镇自然生长和中心城市影响下生长双重路径的共同作用,存在空间分异明显、内部联系薄弱、功能分散、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结合南昌县城实际,文章从工作机制、发展模式、空间组织和特色塑造4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南昌县城自身及整个都市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戈壁绿洲城市张掖为研究 对象,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 化和敏感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使城市绿地的 研究别具意义。通过分析张掖城市绿色空间 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发展演变特征,得出自 然环境是绿色空间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是 绿色空间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政府行为、规 划思想是绿色空间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并探讨了未来张掖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和人 居环境的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