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热岛效应为体现的热环境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宁波市为研究区,在利用单窗算法计算1987年~2015年间夏季地表温度的基础上,获取近30年热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宁波市夏季热岛效应明显,各行政区域内热岛强度空间差异显著;此外,近30年宁波市强热岛和极强热岛面积增加了352.10 km2,年变化率在1997年~2007年达到最大,且城市内部空间分布逐渐从聚集向多个次级热岛分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颜廷凯  金虹 《建筑科学》2020,36(8):107-113
本文探究严寒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规律,为严寒地区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以典型严寒地区城市哈尔滨为例,选取冬、夏两季的高温晴朗天气作为气象背景,采用中尺度WRF/UCM系统模拟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分析不同季节热岛效应对严寒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严寒地区热岛效应对冬季室外热环境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哈尔滨白天热岛分布均匀、强度较低,夜间热岛以城市中心呈现逐级递减趋势;实验分析得到冬季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比夏季提前1~2 h,其中最大热岛(UHI)强度为5.52℃,且日平均热岛强度比夏季高出1.03℃,热岛效应对严寒城市的气候环境影响冬季比夏季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与快速城镇 化的叠加影响,城市极端高温频发,热环境问 题凸显,严重威胁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城市 形态是影响热环境时空分布的关键因素,如何 通过优化形态要素缓解城市高温问题,降低 城市热浪风险已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 题。本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410个街区单元为 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地表热环境,利用遥感影 像数据、建筑矢量数据、谷歌地图数据,通过 ENVI地表温度反演、ArcGIS空间统计分析、 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量化了研究区 内地表热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二维地表 覆盖—三维空间组合—景观格局特征”三个 维度对街区形态要素进行系统描述,在此基 础上,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科学评估了各形态 要素对地表热环境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9年西安市热岛由中心向周边连片式蔓延,一般高温区为商业密集区(如钟楼、小 寨等)、集中工业物流区(如北部工业区、西部物流仓储区、西南部工业区等),低温区为城市公 园、绿地水体周边,总体而言,西安市热环境延展方向与城市扩张方向基本吻合;第二,2000— 2019年研究区内平均地表温度上升7.29 ℃,平均热岛强度上升3.15 ℃,约99.7%为热岛区,总升 温量达3 491.84 ℃/km2 ,其中四级、五级热岛强度区逐年递增,一级、二级热岛强度区逐年减 小,整体升温效果显著,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第三,二维地表覆盖、类型水平景观格局是影响地 表热环境最为主要的两类主控因素,指标权重占比为36.64%、35.50%,其中建设用地占比、建筑 密度正向影响突出,贡献度为0.658、0.319,绿地占比负向影响最大,贡献度为-0.718。建筑高度 变异度、孔隙率、天空开阔度等三维空间指标的贡献则相对较小,该类指标权重仅占9.39%。本 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形态改善局地热环境,缓解其负面效应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统计了地中海气候范围内的米兰、贝鲁特与伊斯坦布尔2000年以及2020年城市发展变化。借助局地气候区系统,探索分析了城市地表热岛强度(Surface Urban Heart Island, SUHI)的时空变化分布。局地气候区框架直观地展示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变迁,同时更有针对性地表征了地表热岛强度的区域变化特点,为地表热岛强度的缓解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米兰的城市扩张范围最小,产业升级造成的工业园区(LCZ8)更新是城市过去20年来的主要变动,LCZ 2与LCZ 3对LCZ 8的替代创造了更多的人工排热,使当地地表热岛强度平均提升了1.2℃。贝鲁特的扩张规模是3座城市中最大的,其建成类局地气候分类面积提高了约8%。伊斯坦布尔海岸沿线与近郊出现快速城市化的趋势,近郊的建筑密度不断提升,区域内平均提升了1.3℃。总体来看,在夏季地中海城市,与工业排热相比,人工排热也会使区域产生强烈的地表热岛效应。伊斯坦布尔的结果证明了千万人口城市中的局地气候区变化会产生更强烈的地表热岛强度。大都市的交通排热也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因素。3座城市展示了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面临的热岛效应问题,研究城市变迁将为...  相似文献   

5.
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简写为LCZ)是一套用于城市气温研究的客观、标准、通用的局地热气候分类方法。基于LCZ方法对南京城市气温进行观测,分析了2016年夏季时段(7—9月)分布于南京城区至郊区的12个不同类型LCZ地块的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包括热岛日变化特征、平均热岛强度、日最高/最低温度差异、升温/冷却率差异。结果表明:各LCZ地块的热岛强度在日落后迅速增加,日落后3~5h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这一现象与各LCZ地块的升温/冷却率变化特征相对应;城市化强度越高的LCZ地块热岛强度越大;午间部分地块出现城市冷岛现象;水域区(LCZ G)在白天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夜间则会产生热岛效应;各LCZ地块的夜间平均热岛强度差异明显,日最低气温差异显著高于日最高气温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通过劈窗反演算法获取了2015、2016、2017和2019年的北京通州区(含北京城市副中心)地表温度,分析发现如下结论。1)2015年的夏季和秋季,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建成区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周边林地和农田区域,总体呈现出片状和零星热岛共存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热岛分布格局则呈明显的多中心,不仅在老城区,位于郊区的宋庄、姚辛庄因建筑面积较大,也出现了明显的高温区域。随着城市副中心绿化建设的持续推进,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局部区域夏季地表温度有所下降。2)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老城区冬季"地表冷岛效应"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冬季上午时段,因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较弱,下垫面能量输出大于输入,在传递热量至大气的过程中,郊区的裸露土壤因比热容较大,降温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其地表温度高于城市下垫面。3)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城市绿化引起的植被面积增长有助于缓解整体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7.
热岛效应的成因与城市开发建设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梳理规划和建筑设计因素与热岛效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取建筑设计中影响热岛效应的绿化率、建筑外墙、建筑屋顶反照率以及水体面积比例等4项典型指标,并结合某商业综合体实际项目案例,模拟分析了不同指标取值工况下项目所在场地的热岛强度。最后提出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采取降低热岛强度的典型指标控制策略,做到对场地热环境的低影响开发。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绿化与热岛效应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62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同步测定的方法,对北京规划市区地面热场状况进行研究.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提取和分类,建立北京市热岛分布图和城市绿化现状图,分析了城市热岛的分布和强度特征;进行不同类型下垫面热特性的系统测定,分析了热岛效应与城市下垫面绿化分量的关系研究了热岛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和缓解热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背景城市体检亟待社区尺度的精准化延伸在我国新发展阶段下,为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有效应对和解决“城市病”问题,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城市体检试点工作,2021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提出“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要求。城市体检通过常态化地对城市建设状况及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成为保障城市健康发展、提升规划效力和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当代社会需求分化和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日益显著,对城市问题的判别需要从基本的有无,转向关于适宜和品质等更高阶的维度。  相似文献   

10.
社区生活圈层面的体检与更新结合将带动城市基本人居单元的精准优化,推进城市人居品质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文章以“城市人”理论为指导,提出以“人居特征识别—社区生活圈基础划定—典型社区生活圈选取—社区生活圈体检评估—社区生活圈更新优化”为核心步骤的“体检—更新”联动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方法,并以武汉市为例,选取4个典型社区生活圈展开实践探讨,在体检层面,开展基于物性匹配的空间接触机会评估、基于理性优化的空间承载系统评估;在更新层面,提出重点提升方向与规划意向,基于自存与共存平衡确定重点项目库,并提出围绕人的典型属性、社区治理模式的规划实施保障手段,为我国社区生活圈更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蔡震 《室内设计》2016,(1):4-13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 国内外政治与经贸格局呈现出了一定的变化 趋势。国家战略的长期贯彻实施,有赖于国 家内部空间格局的全面支撑。基于这一背 景,需要系统地考察国外地缘政治与经贸格 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全面梳理国家内部空 间格局的演变历程,并对现有空间格局进 行必要的研判和思考。文章提出在“一带一 路”战略背景下,国家内部格局的构建思路, 即从单向开放、梯度推进调整为全面开放、 东西分工对进的整体空间格局。国家空间格 局的轴带组织上建立从海陆分割、东西失 衡、北重南轻调整为海陆统筹、东西均衡和 南北贯通的网络框架。在国家空间格局节点 构建上,配合海陆统筹的轴带网络框架,发 展和培育网络上的关键节点,分级组织,建 立西部双核,优化“钻石结构”。并提出在国 际门户地区建立国家新区+自贸区的顶级政 策平台的设想。进而,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对 局部地区空间格局调整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转型的大环境下,随着城市新区的开发以及城市中心区传统产业的外迁和置换,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正日益受到城市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以杭州为例,在分析目前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城市宏观层面的空间发展格局与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不断消逝的空间——城市非主流空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帅  孙晖 《规划师》2009,25(7):95-99
城市非主流空间包括积极非主流空间和其他非主流空间,积极非主流空间包括过渡空间、余留空间、附属空间等,其以本身"丰富生活,促进交往、传承文化、增进和谐"的独特品质,诠释了城市公共空间"回归街道生活"的本质,并保持着自身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当城市发展的某些条件发生变化时,城市主流空间与非主流空间会发生转变,从而形成新的城市非主流空间,而当形成城市非主流空间品质的基本条件不成立时,城市非主流空间就可能会不断消失.  相似文献   

14.
随着“30·60”双碳战略的提出,探 索我国城市低碳建设途径刻不容缓。研究证 明空间规划是结构性控碳的重要手段。现行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尚未形成低碳空间规划 技术方法及相关标准,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 划编制助力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 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国土空 间规划的前身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所对 应的学科视角出发,选取两学科领域涉及低 碳研究的国内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提取 其关键词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对比分析两学 科在低碳空间规划研究进展中的阶段特征 及热点异同。提取空间碳计量方法、空间规 划要素与碳排放影响关系以及低碳空间规划 方法三个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研究侧重与相应 结论的文献比对,基于两学科研究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特征,整合性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低碳规划技术纳入路径与内容衔接关系,为 国土空间规划中低碳技术方法与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的研究已成为测绘科技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当前空间数据库更新形势和任务,更新模式以及制约空间数据更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以EPSW2008为例对相应的技术与方法进行探讨,可供空间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的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柏林库尔登大街206-209地块的改造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历史和官方资料及实地调研访问,对库尔登商业综合体的周边环境及地块本身的所有权变化、功能变化和空间变化做了系统整理,并为双剧院地块提供改造方案,解决现有空间问题,协调各社会力量的利益,为库尔登商业综合体地块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可操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厦门城市空间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城市为对象,先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进行阐述,再对其城市空间发展的门槛、结构和质量等分别加以分析研究,对城市空间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结合实际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没有理论的评论文章,目的在于为解读DnA的鄂尔多斯美术馆项目提供更多的视角,包括建筑师具有性别色彩的感性,工作室的工作模式,建筑对环境的反应,概念的明晰性和建筑所表达的空间体验。  相似文献   

19.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in 15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Beijing Cit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sources (surface water source, mixture water source and ground water source), seasonal variation and spatial variation were examined. Trihalomethanes and haloacetic acids were the major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found in all treated water samples, which accounted for 42.6% and 38.1% of all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respectively. Other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cluding haloacetonitriles, chloral hydrate, haloketones and chloropicrin were usually detected in treated water samples but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The levels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drinking water varied with different water sources and followed the order: surface water source > mixture water source > ground water source. High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the drinking water of Beijing was shown as a result.  相似文献   

20.
徐卫国  胡文娜 《规划师》2005,21(2):35-37
黄岐镇-河两岸区段的规划以“三网联江”构筑亲水空间,保护具有岭南风格与西洋形式相结合的民居建筑,建设商业、休闲区域,分别对新村和日村进行改造,提出“叠合城市”的规划构想,力图拯救失落的地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