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铸铁》2004,24(4):39-39
在当前国际汽车业重组并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具有巨大潜力,将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高速增长。2003年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4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4%。我国一些传统产品,如汽车电器、制动器、铝车轮、汽车线束、等速万向节、刹车片等在世界上已占有重要地位。汽车音响、汽车轮胎、发动机零件等产品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潜力越来越大。我国在中重型载货汽车、微型汽车、大客车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3.
《铸造纵横》2005,(11):27-27
汽车工业是广州工业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广东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记者日前从黄埔海关了解到,伴随着广州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广东省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贸易也高速增长。今年1—3季度,广东省进出口汽车零部件价值1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的幅度达34.6%。其中,进口9.56亿美元,出口5.12亿美元,分别增长31.4%和41%。  相似文献   

4.
《铸造纵横》2005,(3):16-1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日前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中国产品贸易地位的加强,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今年开始呈现高速增长势头。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出口额达39.6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42%。  相似文献   

5.
《铸造纵横》2004,(5):17-18
现在应该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黄金时期之一。2003年汽车行业产量增加30%以上,因此,配套市场需求将以相近的速度增长,加上售后市场和日益扩大的出口市场,去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总体市场需求增长达到40%到50%之间。如此巨大的市场增量的拉力下,相当多的  相似文献   

6.
《铸造技术》2008,29(2):159-160
跨国公司正在中国逐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从过去分散的、单打独斗的若干企业,变成了一个个有统一目标、统一战略、统一品牌和统一协调的企业集团。而且,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大,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力将大大加强。随着全球化趋势愈趋明显,跨国巨头采取步步紧逼的态势,本土众多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策略将决定未来的命运。中港汽车铸件行业可以通过优势互补,携手合作来应对这一机遇和挑战。香港铸造业保持香港制造业优良的声誉,一直积极准备进入汽车零部件市场,目前在汽车零部件第一级的汽车生产阶层中担当加工的角色,有望进一步提升为汽车零部件第一级(Tierl)供货商。同时香港铸造业在技术开发、先进技术转移方面有着良好的本地支持,在技术开发、商业化和量产上有一系列赖以成功的经验。香港独特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法律体系,也使得香港铸造业可以吸引先进国家、地区、公司在港进行研发、商业动作等活动,为铸造业的持续进步奠定基础。可以说香港铸造业为进入高增值铸件市场构筑了良好的平台。中国汽车业蓬勃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国产率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欠缺的不是设备,欠缺的恰恰是串起整个生产作业链的本地技术支持、品质管理体系,当然生产的自动化率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杨国强近日在深圳表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具有许多竞争优势,而且拥用良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可以帮助内地汽车企业拓展高端市场,香港希望成为内地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长期、终生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8.
《铸造纵横》2004,(10):11-12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杨国强近日在深圳表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具有许多竞争优势,而且拥有良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可以帮助内地汽车企业拓展高端市场,香港希望成为内地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长期、终生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9.
《模具工业》2013,(5):50-50
<正>汽车零部件及模具是四川省产业经济的两大支柱。数据显示,2012年四川省汽车零部件及模具制造实现工业总产值608.91亿元,同比增长19.61%。  相似文献   

10.
汽车零部件需求对铸造业之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利坚 《铸造纵横》2005,(10):15-17
铸造行业是机械工业中最重要的环节,机械工业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拉动铸造行业的同步发展。在全球汽车市场转移浪潮中,中国正成为新兴的汽车王国,为铸造业提供良好的商机和技术提升机遇。汽车零部件是稳定、精确、安全可靠的代名词,正意味着汽车铸件商机背后的高门槛。香港铸造业保持香港制造业优良的声誉,一直积极准备进入汽车零部件市场,日前在汽车零部件第一级的汽车生产阶层中担当加工的角色,有望进一步提升为汽车零部件第一级(Tier 1)供货商。同时香港铸造业在技术开发、先进技术转移方向的有着良好本地支持,存技术开发、商业化和量产上有一系列赖以成功的经验。香港独特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法律体系,也使得香港铸造业可以吸引先进国家、地区、公司在港进行研发、商业运作等活动,为铸造业的持续进步奠定基础。可以说香港铸造业为进入高增值铸件市场构筑了良好的平台。中国已经是铸件牛产大同,但还不是铸件生产强围,高端的铸件产品仍大部分依赖进口,如中国汽车业蓬勃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国产率是中国汽车业发腱的重要瓶颈。欠缺的不是设备,欠缺的恰恰是串起整个生产作业链的本地技术支持、品质管理体系,当然生产的自动化率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除允许进口车用发电机、起动机及微电机进行再制造用于汽车维修外,不得进口废旧汽车零部件直接或经过再制造用于汽车组装生产或维修”。  相似文献   

12.
《铸造纵横》2005,(12):10-11
“是因为奔驰轿车的零部件国内不能生产,但中国又想在本土生产奔驰车,才上演了北汽控股与戴.克集团不平等合资的怪剧。”1月11日,北京一家奔驰轿车4S店负责人卫先生(化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的观点是:零部件才是汽车的灵魂。他用了一个排比句表达他的忧虑:宏伟的金字塔是一块块岩石堆垒成的,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一块块城砖垛砌成的,一辆豪华的奔驰轿车是一个个零部件组装成的。  相似文献   

13.
《铸造纵横》2008,(5):20
近年来,印度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出口业务与目俱增,现每年出口额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2年,印度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仅为5.78亿美元;而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14亿美元。在过去5年中,仅美国从印度采购的汽车零部件就从I.79亿美元增至4.6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铸造技术》2008,29(11)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趋势加快,全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的产业发展趋势已经形成。国内竞争程度在加剧、竞争的层次在提升,企业生存的底线在上移,企业的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当前国际正面临新一轮汽车产业转移,汽车零部件实现了由本土、区域生产转向全球生产,形成一批新的产业集群。据统计,跨国公司到2007年年底前计划在低成本国家采购500亿美元的零部件,其中70%的企业瞄准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表面工程资讯》2010,10(5):24-24
上半年的中国汽车产业,销售市场一片火爆,2010年1~5月中国轿车总销量为3898667辆,同比增长51.4%。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为1241671辆,同比增长64.9%。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渐显现,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不但使用汽车企业们赚得个盆满钵满,也使汽车生产产业链条上的汽车涂料、钛白粉等行业市场随之打开,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汽车涂料等行业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6.
《铸造技术》2009,30(4)
在刚刚召开的第七届中国汽车电子电器领导人论坛暨协会年会上,河南省要在“十一五”末实现年产汽车70万辆、“十二五”期间实现年产汽车100万辆的目标已经明确,开封将成为与之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基地。开封市市长周以忠表示:开封将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近年来,开封市充分利用较好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使之正在成为开封的一大新兴产业受到国内汽车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目前在建的海马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  相似文献   

17.
《模具制造》2012,(1):3
规划面积最大、动工速度最快、一次性签约安徽省内外26家汽车模具企业的合肥模具产业园位于合肥长丰岗集镇的江汽配件工业园内,总规划面积3,700亩,首期规划面积1,000亩,是目前国内规划面积最大的模具工业园。  相似文献   

18.
李鹏  胡成亮  张质良 《锻造与冲压》2014,(5):34-34,36,38,40,42
精密成形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制造全球化及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汽车零部件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能耗、保障安全等成为了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此,精密成形技术中冷温锻等近净成形的少无切削加工技术成为了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美国、加拿大3家铝材行业协会共同合作研究的项目中得出结论:铝制的汽车零部件可使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最低,并且可使汽车达到最佳的节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是一种离散生产过程,离散生产型企业的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这种生产形式的突出问题是订单的交货期不能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