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典型人体词"nose"的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词义拓展的基本规律、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而且对于揭示认知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特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的角度对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和转喻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二者不仅是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也是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通过一词多义的词义网络,揭示出词义的拓展不是任意的,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拓展过程中是相互交织的,进一步证实语言不是自治的、封闭的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驳斥了索绪尔的语言"任意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黑""白"为例,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基本颜色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简要总结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而顺序象似原则是其重要原则之一.本文分析了"葛底斯堡演说"中的顺序象似性,并对它在这篇演讲稿中所起到的文体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加深对这篇演讲稿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4.
以认知语言学的"人的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一部分"假说为理论背景,探讨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转用或称活用的认知机理,认为词类转用在于语义成分的变化,而语义变化只不过是人对事物事件的分类或范畴化在语言中的反映而已.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境是许多因素的组合体,其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认知语境由情景信息、语言上下文、百科知识及逻辑推理能力构成,其组构要素之间的关系既非常紧密,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应重视这些组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增进对认知语境的认识,深入了解认知语境在语言使用与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隐喻在比喻范畴中的类典型性(prototypicality)、隐喻概念与隐 喻表达式之间的概念与概念因子关系以及概念隐喻的"喻体"和"本体"中所涉及的诸概念之间 的蕴涵关系。语言使用中充满了隐喻,其原因是人们能通过隐喻或其它语言手段来解决在表 达和理解某种概念时遇到困难。从人类认知的意义上讲,隐喻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具有形体特 征的身体经验,帮助人们托此于彼,进行思维和理解活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就外语学习行进中各阶段有可能产生"语言滞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滞化现象不仅仅是学习者个体对语言运用的浅表反映,更是一个控制语言运用的潜在的认知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英语委婉语和"认知转喻"进行界定,分析认知转喻机制下委婉语的生成,指出获得委婉效果有用整体替代部分和用部分替代整体这两种方式。从认知的角度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强调邻近性语言的运用和凸显性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境是许多因素的组合体,其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认知语境由情景信息、语言上下文、百科知识及逻辑推理能力构成,其组构要素之间的关系既非常紧密,又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应重视这些组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差异,增进对认知语境的认识,深入了解认知语境在语言使用与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概念及概念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感知基于体验,认知基于心智,心智活动形成概念,概念化产生范畴,最终通过语言符号来表征。"颜值"是新近出现的新词热语,它的认知与人类认知主体的概念及概念化密不可分。从概念及概念化的实践性、意向性和互动性三个角度研究"颜值"的语义形成与认知,以期对同类新词的认知与理解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教学中一直举足轻重,但往往仅仅被视为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的语言教育和测试辅导.为更准确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课程"大学英语"应打破传统的灌输教学,结合最新语言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建构"原型范畴—输出驱动"模式,以认知化教学思想来指导语言教学实践.突出强调教师的认知化教学,学生的主动认知学习和课程的认知化架构.同时通过在某高校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试点实践,探讨新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抽象的、不易表达的,它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情感中"愤怒"的隐喻表达进行英汉两种语言资料的收集、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这两种语言在情感隐喻方面的认知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3.
语块(chunk)是兼具词法和句法特征的语言单位。将其放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分别从经验主义语言观、格式塔完型、原型和范畴化,以及“认知语法”的角度来探讨其特点和生成理据。  相似文献   

14.
lose oneself这种语言现象,蕴涵着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迷失的深层原因亟待我们思考与认同。审视两者的关系和区别,需要从中西方的语言文化传统层面、我国社会存在的现实状况、以及个人的认知状态出发,去寻找真正的原因。在认知和实践的层面,全面而深刻地理解"lose oneself"的意蕴,努力在把握和驾驭中实现发展与升华。  相似文献   

15.
范畴化是认知主体基于自身体验,以客观世界为认知对象,以主客观互动的心智活动为认知方式,不断形成范畴和概念的过程,并通过语言符号来表征认知主体所形成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心理表征.针对当前不断大量出现的"门"族新词,从范畴化的体验性、规则性及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研究了范畴化对"门"族新词的认知.结果表明,范畴化对"门"族新词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进而有利于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正确认知和运用"门"族新词.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中,色彩语码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迅猛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从认知对比的角度对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基于认知的视角对英、汉色彩语码"白"(white)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统结构主义语言理论之上的传统语言教学法有着其必然的枯燥性、语言学习者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词汇记忆牢固性差等缺陷。为了改善这种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本文依据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架构起一种全新的语言词汇教学方案。这一方案具体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聚合理论、喻性认知模式和范畴化等理论在语言词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词汇教学实践、也证明这种基于现代认知语言学理论之上的词汇教学方案确实能弥补传统词汇教学法的缺陷,大大提高语言词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前沃尔夫提出了"语言相对论",他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阐述和对语言的特异性和普遍性的假设引起语言学界广泛关注,开创了对比语言学的新领域。50年后有关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探究仍在继续,并且对当代认知语言学形成了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空间表征的跨语言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空间表征与空间认知之间的关系,试图从不同语言的空间表征形式透视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认知系统模式,从认知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式英语"现象及其成因,认为:"中式英语"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受汉语负迁移影响的一种中介语,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其发生的必然性;由于学习者所处的格局不尽相同,其同化能力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每个英语学习者的"中式英语"程度也就轻重有别;从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写作和翻译等方面看,学习者在词汇层面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相当严重,他们往往不顾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直接把母语的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中去.揭示这一现象对于英语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于方位的认知是通过"空间隐喻"实现的,哲学上把这种空间隐喻叫做"意象图式",这是"自然意象图式"。除了"自然意象图式"外,还有个"心理意象图式",这是客观方位认知在人类头脑中的"镜像"反映,它是人类在方位问题上的一个更高级、更深入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与一个民族的习俗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笔者经过分析可知,汉语心理方位词"上"和"下"除了表示具体方位以外,它们的指称意还有更丰富的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