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在180oC下反应36h合成了具有规整八面体状的烧绿石结构La2Sn2O7:Eu3+微晶。采用XRD、TEM、SEM、EDS、FT-IR、Raman和PL对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对前驱体溶液的pH值、前驱体浓度、水热反应温度和水热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前驱体溶液的pH值不仅决定合成产物的物相结构,而且对合成产物的形貌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pH值为12时可以获得平均尺寸为700nm的规整八面体状晶体。提出了八面体状La2Sn2O7:Eu3+微晶的可能形成机理。光致发光光谱显示:八面体状La2Sn2O7:Eu3+微晶与其它形貌的样品相比较,在582-592nm区域具有更强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2.
以分析纯的NH4Al(SO4)2和NH4HCO3为原料,选择合适的溶液浓度、分散剂及pH值,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得到NH4Al(OH)2CO3前驱体化合物.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1h,得到粒径为80~100nm的超细α-Al2O3,Al2O3颗粒基本上呈球形,粒度均匀.研究了溶液浓度、分散剂及pH值对前驱体化合物颗粒细度的影响,用XRD法对前驱体化合物及其煅烧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对Al2O3多晶转变与热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用SEM对Al2O3粉体的形貌、大小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便宜,综合成本较低,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制备过程pH值对FePO4·xH2O及LiFePO4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SO4·7H2O,H3PO4,H2O2和NH3·H2O为原料合成FePO4·xH2O前驱体,考察制备过程溶液pH值对合成FePO4·xH2O前驱体性能的影响;将Li2CO3,FePO4·xH2O和乙炔黑球磨混合,通过低温固相反应合成LiFePO4.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FePO4·xH2O和LiFePO4进行结构和表面形貌表征,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合成的FePO4·xH2O前驱体为原料对制备的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1.5时制备的FePO4·xH2O中含有少量Fe(PO4)2(OH)2杂质.当pH分别为2、3、4和5时,合成的FePO4·xH2O均为纯相.pH值为2左右合成的FePO4·xH2O前驱体制备出的LiFePO4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振实密度达1.11 g/cm3.  相似文献   

4.
张传福  蒋伟燕  湛菁 《贵金属》2011,32(3):13-18,24
以可溶性硝酸银和草酸或草酸铵为原料,利用氨为配位剂,通过配位沉淀法制备了棒状银粉前驱体,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研究前驱体粉末的物相、成分与形貌,系统考察配位沉淀条件包括溶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陈化时间对前驱体粉末形貌、粒度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Ag(Ⅰ)-C2O42--NH3-NH4+-H2O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LaCl3.7H2O、Yb(NO3)3.6H2O、SnCl4.5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PEG-600作分散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了镧/镱共掺杂二氧化锡纳米粉体。考察了反应pH值、煅烧温度、镧掺杂量对镧/镱共掺杂二氧化锡粉体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对粉末的前驱体进行综合热分析(TG-DTA),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对最终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优化得到共沉淀法制备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60℃,pH值为9,煅烧温度800℃,镧/镱/锡的摩尔掺杂比为0.5:1:8.5。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的钇铝石榴石(YAG)粉体真空烧结制备多孔陶瓷,通过分析讨论表明,YAG前驱体中绝大部分吸附水蒸发以及绝大部分Al(OH)3和Y(OH)3的分解分别转变成Al2O3和Y2O3失去离子水而产生的失重出现在600℃以下完成。YAG前驱体在1100℃下煅烧后,大量YAG晶相已经形成,而且具有完整的晶型。升高煅烧温度对晶粒尺寸和晶粒形貌的影响显著,也说明YAG粉体颗粒粒径和形貌对最终煅烧温度非常敏感。采用真空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孔结构均匀规整,大部分微孔径处于5μm左右,且外形保持良好的YAG多孔陶瓷,综合考虑性价比,确定YAG多孔陶瓷的烧结温度为150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采用配位共沉淀制备了铁镍合金前驱体,用氢气直接还原前驱体得到了超细纤维状铁镍合金粉。系统研究了反应物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及添加剂等参数对前驱体制备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XRD、TG-DTA和SEM对前驱体的结构、热分解过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2%的PVP作为添加剂,当Fe2+和Ni2+(1:1)总浓度为0.8mol/L,pH值为6.2,反应温度为60°C时,可以制得分散良好、形貌均匀的纤维状前驱体。前驱体在420°C的氮气和氢气混合气氛下直接还原可以得到纯度高、分散性好的纤维状铁镍合金粉。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以硫酸铝(Al2(SO4)3·18H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在一定的醇水比例下(体积比2:1),制备出具有不同形貌的氧化铝前驱体,用SEM、XRD和TG-DSC分析对粉体的微观结构及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水热处理温度影响氧化铝前驱体的微观形貌及向α-Al2O3转变的温度,随水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其相结构由无定型态向结晶度高的薄水铝石相转变,而其煅烧产物向α-Al2O3转变的温度逐渐升高。利用Doyle-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经水热温度为100、140和160℃处理获得产物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通过该两种方法得到的表面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150.68、155.46、171.09 k J/mol。用Kissinger法确定了反应级数、频率因子和不同水热处理温度下产物的热分解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择性控制合成条件,制备一种新型的纤维状镍钴合金粉末前驱体。该前驱体中镍、钴摩尔配比精确。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能谱(EDS)研究前驱体粉末的成分与形貌;考察溶液pH值、反应温度、金属离子浓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前驱体粉末的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的形貌取决于前驱体中氨的含量,这种纤维状前驱体为一种复杂的含氨草酸镍钴复盐。形貌控制合成纤维状镍钴合金粉末前驱体的最佳条件为:氨作为配位剂和pH值调节剂,草酸为沉淀剂,反应温度为50~65°C,镍、钴离子总浓度为0.5~0.8mol/L,PVP为分散剂,溶液pH值控制在8.0~8.4.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工艺方法制备SiC/YAG陶瓷复合粉体,分析pH值和洗涤剂对共沉淀浆料及复合陶瓷粉体分散性的影响,对比添加剂(Al2O3+Y2O3)和复合陶瓷粉体SiC/(Al2O3+Y2O3)在加热过程中YAG相的形成过程.得出制备该复合陶瓷粉体的溶胶体系适宜pH值为10左右,采用无水乙醇水洗;复合陶瓷粉体在加热过程中YAG相的形成是一个由Y4l2O9→YAlO3→YAG过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