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旭  邓帅  王如竹 《制冷学报》2019,40(5):109-117
基于内冷式干燥剂换热器的新型固体除湿空调技术,可有效克服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升温除湿的不足,并能充分利用大量略高于环境温度的工业废热(30~60℃),具有巨大的节能效益。本文基于内冷式干燥剂换热器的固体除湿空调技术,从干燥剂材料、热湿传递过程和系统性能3个方面,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面临的相关科学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梳理。高吸附、40℃低温再生且无腐蚀干燥剂的研制是提升该技术的前提,针对不同干燥剂种类考虑其与空气间的热湿传递过程机理是该技术的关键。基于制冷空调或材料学科的发展趋势,给出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该新型固体除湿空调技术在工业余热利用、环境湿度处理、新风机组和空调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台由美国Cargocaire工程公司制造的除湿转轮正在位于Eden Prairie的Lnnds超级市场中运行,美国燃气研究所的有关人员对该装置进行全面的测试。这台除湿转轮主要由放置干燥剂的转轮和配置天然气燃烧系统的再生器等构成。除湿转轮作为空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负责把经空调制冷系统冷却的低温高湿空气中的水分除去。  相似文献   

3.
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可实现温湿独立控制,与传统空调相比具有舒适、节能、环保等优点。本文阐述了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及其吸附剂再生特性的研究进展,包括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形式及其特性、转轮除湿性能和吸附剂再生方式及再生特性等内容。最后,指出了目前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研究不足,并对转轮除湿空调系统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转轮除湿复合式空调系统利用转轮除湿处理新风用于承担室内湿负荷,室内显热冷负荷和新风显热冷负荷由干冷设备承担,可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复合式空调系统采用热回收装置可有效地节约新风冷负荷和提高除湿能力,当新风送风温度等于室内设计温度时,系统冷水采用高温冷水(18/21℃),可有效地提高制冷机组性能系数,节约制冷能耗42.83%.但转轮除湿再生能耗过高,复合式空调系统总能耗远大于传统空调系统,降低转轮除湿再生能耗是复合式空调系统应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转轮除湿/冷辐射吊顶空调系统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转轮除湿应用于冷辐射吊顶系统后形成一种复合式空调系统,解决了冷辐射吊顶系统所存在的除湿问题、冷却能力问题及室内空气品质问题。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复合式空调系统的热舒适性、室内空气品质及系统能耗。认为转轮除湿/冷辐射吊顶空调系统是一种节能、舒适的空调系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集中再生式除湿空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空调系统是通过降温的方法来提供房间冷负荷。夏季空调过程分析表明,如果将冷负荷中的热、湿负荷分开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制冷机的能耗,还可消除冷却器盘管表面的冷凝水带来的污染,从而提高室内的空气品质。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就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太阳能等低品位热源实现除湿剂再生的固体、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原理及过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以地下工程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能耗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软件分别建立适用于地下工程的双冷源式、溶液除湿式、转轮除湿式等三种典型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和常规式空调系统的能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对比不同空调系统的能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以广州地区地下工程为例,相比常规空调系统能耗而言,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能耗更低,其中双冷源式空调系统的节能率为20.3%,溶液除湿式空调系统的节能率为18.7%,转轮除湿式空调系统的节能率为11.3%。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利用排风潜能的全新风液体除湿空调系统,描述了系统原理及流程;针对上海夏季气候特点,对该空调系统的性能做了分析,并指出该系统在节能和低品位能源利用上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罗纪超 《制冷》2013,(3):7-10
提出了一种新型前置预冷转轮除湿复合空调系统,除湿转轮采用第Ⅲ类吸湿剂。对利用该系统用于独立新风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夏季两种典型工况下,该转轮除湿采用再生温度为45℃就可以满足室内湿度的要求;对于相对湿度为90%且温度低于36.7℃的高温高湿工况,该转轮除湿采用再生温度为60℃仍可以满足室内湿度的要求;但与除湿转轮采用第Ⅰ类或第Ⅱ类吸湿剂相比,不能达到更低的送风露点温度。因此,该系统方案所需再生温度较低,较适用于高品质/舒适性空调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工程采用了带转轮除湿的空气处理系统。简要介绍了空调形式、转轮除湿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的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