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Ce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应用于丙烯腈废气的性能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CuCe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均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在220℃时,所制催化剂的氮气选择性高达60%以上。并对催化剂进行XRD、H2-TPR、SEM等表征,结果表明,Cu含量的变化会导致CuCe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微观结构及氧化还原能力的不同。相比Cu1Ce1、Cu0.5Ce1,Cu2Ce1由于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较好的还原能力,使其丙烯腈催化性能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以γ-Al2O3为催化剂载体,铜、锰为活性组分,稀土元素铈为助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复合氧化物催化剂5%Cu/γ-Al2O3、5%Mn/γ-Al2O3、5%Cu-5%Mn/γ-Al2O3和5%Cu-5%Mn-1.6%Ce/γ-Al2O3,并考察其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具有显著的效果,5%Cu-5%Mn/γ-Al2O3催化剂和5%Cu-5%Mn-1.6%Ce/γ-Al2O3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活性和催化性能,对甲苯的完全燃烧温度分别为340℃和285℃。采用SEM和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和催化剂的孔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丙酮氧化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氯化锆和过渡金属硝酸盐为原料,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锆载体,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纳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过渡金属氧化物(Mn、Ni、Cu、Fe和Co)催化剂进行初步筛选,其中Mn2O3/ZrO2催化活性最佳。考察了活性组分含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锰负载量为6%,450 ℃焙烧6 h。丙酮的转化率达62%。通过TEM、SEM、XRD和TG-DTA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颗粒均匀,大小约为20 nm;无定形的Mn2O3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大量副产氯化氢的资源化高效利用是涉氯行业亟需解决的共性难题。氯化氢催化氧化循环制氯气是一个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该过程的核心。本文重点介绍了铜基、钌基和铈基等催化剂,并对各类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其活性、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归纳。不同于铜基催化剂,钌基和铈基等催化剂主要按照Langmuir-Hinshelwood路径催化反应,具有更佳的反应活性及稳定性。基于该反应为放热过程,指出降低反应温度是增强氯化氢转化的关键。此外,活性组分烧结导致分散性变差是钌基和铈基催化剂的主要失活因素。高低温活性、高稳定性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将是未来本领域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16.
室内装修装饰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是一级致癌物质,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催化氧化法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可以将甲醛转化为无毒的CO2和H2O,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除甲醛技术。其中该技术采用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目前研究的最为广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单一金属氧化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研发情况;对这些催化剂的合成、结构及甲醛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部分甲醛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另外还对非贵金属催化剂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各种制备方法调控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进而暴露大面积活性面和丰富优化活性位来提高催化性能;同时借助一些先进的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探索非贵金属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甲醛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等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尺寸的CuO,然后采用微乳液法或浸渍法将CeO2负载在CuO上制备逆负载的CeO2/CuO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比表面分析(BET)和富氢气中CO优先氧化活性测试等研究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CeO2/CuO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与CeO2和CuO颗粒的尺寸密切相关,大颗粒的CuO载体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小颗粒的氧化铈负载在大颗粒的氧化铜上,可以产生更多两相接触界面,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恒定pH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为前驱体,NaAlO2为活性组分,在一定温度下焙烧得到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负载铝酸钠催化剂。利用XRD、SEM、BET、CO2-TPD、DSC-TG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通过高温焙烧可实现铝酸钠在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稳定分散。该催化剂可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催化碳酸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和乙二醇(EG),表现出高催化活性及对产物的高选择性。在醇酯物质的量比为10∶1、4 h、65 ℃条件下,DMC收率为74.8%,对DMC和EG的选择性均为100%。循环实验过程中,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下降。该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可多次重复使用,是一种低温高活性酯交换固体碱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Chandra S. Sharma Palghat A. Ramachandran Ronald Hughes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Oxford, Oxfordshire : 1986)》1976,26(5):231-238
The kinetics of the oxid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over fiv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xide catalysts have been determined at CO concentrations of 4–15 mol% and initial temperatures up to 170°C. The reaction showed a fractional dependence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and was inhibited by CO2.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data a Langmuir-Hinshelwood reaction scheme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