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别是增强扫描后的特征,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2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32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31例,特征为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肿大,不融合,增强后呈中等度较均匀强化;肺内病变25例,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网状结节。结论:肺结节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CT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王青怀 《影像技术》2012,24(3):12-1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1年5月的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肝癌50例,然后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在50例患者中,36例肝癌患者病灶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证常肝组织,14例肝癌患者呈相对高密度。螺旋CT增强检查检出45例,诊断准确率为90.0%;没有检出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病灶靠近大血管和肝脏包膜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可有效进行组织学分析,同时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法对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3D图像,CT轴位扫描,并分析患者的X线图像,3D图像,CT轴位扫描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以CT轴位扫描图像的结果为标准,其中X线诊断的灵敏度为61.55%,X线诊断的特异度为66.68%,3D图像容积重建(VR)诊断的灵敏度为98.55%,3D图像容积重建(VR)诊断的特异度为87.52%。结论 :螺旋CT容积扫描法对胸廓股骨折及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显示出骨折位置,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彩色超声与增强CT对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彩色超声和增强CT检查。将2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对比,计算检出率,并分别观察影像学表现。结果:增强CT对AP的总检出率和出血坏死型AP检查率均明显高于彩色超声(P0.05),对水肿型AP的检出率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影像学表现比较:胰管扩张、局限性增大、胆总管结石方面的检出率,彩色超声高于增强CT(P0.05);胰内小灶液化、胰外片状高密度方面,增强CT的检出率优于彩色超声(P0.05);实质不均匀、脂肪层模糊、胰外脓肿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彩色超声和增强CT在AP临床诊断中各有利弊,必要时可结合两者,发挥优势,弥补缺陷,提高AP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图像表现,比较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肠癌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在外伤性肝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CT检查和手术探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的结果 ,并计算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该准确率即为两种检查的相符率。正确率(相符率)=两种检查结果相同的例数/总例数×100%。结果:CT检查中,40例肝损伤患者中无Ⅰ级肝损伤患者,有11例Ⅱ级肝损伤患者,6例Ⅲ级肝损伤患者,11例Ⅳ级肝损伤患者,12例Ⅴ级肝损伤患者;而手术探查中,发现CT检查结果中的11例Ⅱ级肝损伤患者有1例,实为Ⅰ级肝损伤患者,其余均与CT检查结果一致。即CT检查的准确例数为39例,准确率(相符率)为97.5%。结论:CT检查在诊断外伤性肝损伤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临床价值,应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65例早期肺癌患者,均采取螺旋CT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观察两种扫描方式的肿瘤形态、辐射剂量。结果:常规剂量CT早期肺癌准确率(96.92%)与低剂量准确率(93.85%)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空泡征的检出率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低剂量检查的最大有效辐射剂量、CTDIw、DLP均少于常规剂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检查用于早期脑梗死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分别进行2次CT检查。将首次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数据,且检查须在患者病发后6h以内进行;将复查结果作为观察组数据,且复查应在第一次检查结束后24h以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CT影像结果均显示存在异常表现,其中观察组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CT检查,能及时发现病情,且在首次检查后进行复查,能提高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性肾脏损伤CT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闭合性肾脏损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患者MSCT表现根据肾脏损伤程度、范围以及部位来分为5型,其中肾包膜下血肿诊断出10例,为Ⅰ型;肾实质局灶性挫伤诊断出9例,为Ⅱ型;肾实质挫裂伤伴肾周围间隙血肿诊断出7例,为Ⅲ型;肾实质粉碎伤伴肾筋膜外血肿诊断出3例,为Ⅳ型;肾蒂撕裂伤诊断出1例,为Ⅴ型。患者肾脏损伤分型等级越高代表附近脏器发生伴发性损伤的几率越大。结论:MSCT诊断闭合性肾脏损伤能明确的显示范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江文章 《影像技术》2015,(3):14-15,33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在CT增强扫描时对预防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到1000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分为实验组500例和对照组500例,观察记录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20-30分钟内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和8.60%,轻度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60%,中度反应分别为0.20%和1.00%。结论:地塞米松不仅可明显减少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同样可以明显减少非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而且使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减轻,可作为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肋骨骨折,阐述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2月期间本院和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CT扫描检查,研究组采用CT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肋骨及肋软骨损伤情况及周边组织解剖结构关系,以及肋软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合常规剂量增强扫描与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平扫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60例结肠癌患者,分别给予患者增强扫描结合50mAs低剂量平扫、150mAs剂量平扫,比较检查图像呈现的质量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不同剂量扫描的病灶确定结果一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mAs增强扫描腔外组织和肝脏组织的非常清晰图像概率明显高于50mAs增强扫描的相应概率;50mAs平扫+150mAs增强扫的辐射量最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剂量增强扫描与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平扫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图像清晰度高能够保证诊断准确率且辐射量低,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诊断及治疗中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术中情况,对比三维CT重建影像及X线检查的结果。结果 :两种方法的诊断率对比无显著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维CT重建影像的分型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骨骨折诊疗中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可对治疗进行有效的指导,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非增强扫描核磁共振(MRI)在诊断产前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接收的25例胎盘植入患者和25例非胎盘植入患者。25例胎盘植入患者为观察组,25例非胎盘植入患者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影像特点对比显示,观察组经过非增强扫描核磁共振后,能够发现患者子宫变形、局部隆凸、胎盘信号不均匀、血管增多、胎盘呈信号影等现象发生率比对照组非胎盘植入患者多,两组患者的影像特点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增强扫描核磁共振(MRI)在诊断产前胎盘植入中能够及早地发现许多异常影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包虫病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肝脏包虫病患者术后病理证实病例,术前对肝脏包虫病患者在平扫的基础上行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4例患者病例中大多数肝包虫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均显示无明显强化特征,部分病灶动脉期出现轻度强化与囊周及囊内感染有关,肝包虫病的CT影像特点较典型。观察动态三期扫描肝包虫病强化特征,并且利用多排CT后处理软件重建功能观察包虫占位周围血管走形及特点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疗价值。结论:利用多排CT的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包虫占位病变的强化特点可与其它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进一步明确包虫病影像诊断,观察包虫周围血管走向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好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CT与X线在矽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100例经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矽肺患者的X线与CT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它们在矽肺诊断过程中的检出率。结果:CT检查的总确诊例数为32(32.0%)例,X线的总确诊例数为32(32.0%)例,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矽肺I期、II期、II期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矽肺的诊断中更具有优势,矽肺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但为了早期诊断矽肺和确定其进展,为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在X线的基础上结合CT检查更有利于矽肺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鼻骨骨折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轴位加冠状位HRCT扫描。结果:19例鼻骨粉碎性骨折,13例线性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8例,额骨骨折4例,眼眶壁骨折10例,鼻中隔骨折2例,鼻额缝分离2例。结论:HRCT扫描技术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轴位扫描和冠状位扫描相结合的HRCT扫描可作为鼻骨骨折常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诊断中应用CT和MR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中选取58例,分别给予所有患者CT和MR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和MR检查均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患者的病变位置,病变位置主要为小脑蚓部、胼胝体内壁、第四脑室和额叶等。CT扫描主要表现为肿瘤实质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的有20例,表现为囊性病变4例,片状钙化有7例,其他患者表现为肿块呈分叶状和结节状钙化等。MR检查主要表现为肿瘤实质呈等或稍低信号、丝瓜瓤样囊变等,其中表现为血管流空5例、瘤内钙化、7例表现为坏死囊变、出血8例。通过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CT与MR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5.17%和81.03%,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均能为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提供重要依据,但MR诊断的准确率相对更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仔细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方波 《影像技术》2014,(2):38-39,20
目的:通过患者临床表现,结合X线摄片结合CT扫描诊断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探究其诊断结果对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进行颈椎病诊治的患者12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X线摄片及CT扫描,根据影像学结果,分析两组的诊断水平。结果:X线平片可良好地展示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及骨质改变,而CT对椎间盘、黄韧带、后纵韧带、椎体形态程度及病变部位具有良好地诊断作用,故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影像学检查,提高诊断意义。结论:临床诊断颈椎病,X线摄片常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只能显示部分颈椎病变,CT扫描诊断颈椎管及椎间盘的准确性高于X线摄片,故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根据病情选取检查方法,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诊断当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经CT技术诊断的60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给予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扫描方法在图像效果、发现结节的数目、肺结节形态学的特征以及对其进行定性的结果方面比较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在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且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降低了患者辐射的危害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