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考察国内不同类型、品种、产地和部位烟叶样品中游离态甾醇质量分数的分布情况,采用UPLC-MS联用法测定了国内烤烟、雪茄烟和晒烟共47个烟叶样品中5种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胆甾醇、麦角甾醇)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烟叶样品中游离态甾醇的总质量分数呈现特定规律,其中豆甾醇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β-谷甾醇、菜油甾醇、胆甾醇和麦角甾醇;(2)烤烟和晒烟中β-谷甾醇的质量分数大于菜油甾醇,而雪茄烟中菜油甾醇的质量分数大于β-谷甾醇;(3)不同品种、部位和产地的烟叶中游离态甾醇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下部烟叶采收时间对上部叶生理生化变化及烤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为改善上部烟叶的品质,进行了烤烟下部叶4个采收时期对上部烟叶生理生化变化及烤后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下部叶不同采收时期对烤烟上部烟叶的转化酶、多酚氧化酶以及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均有一定影响,且打顶后10d采收处理的烟株其上部烟叶烤后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3.
精甲霜灵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和降解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6年分别在山东、湖南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精甲霜灵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和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精甲霜灵在烟叶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1.2~1.5d,在土壤中消解相对较慢半衰期为6.4~12.8d.按照推荐用量施药3~4次,末次施药14d后烟叶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2mg/kg.建议末次用药到烟叶成熟采收的安全间隔期为21d.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初烤和复烤环节对烟叶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贵州湄潭、平坝和惠水的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加工阶段(初烤前、初烤后、复烤前和复烤后)烟叶的真菌群落。12个样本共检测到真菌界4个门、23个纲、71个目、196个科、445个属、724个种和1 171个OTUs。结果表明初烤和复烤前后的烟叶真菌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在属水平上,初烤前Sampaiozyma和Symmetrospora为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4.27%和21.24%;初烤后Sampaiozyma、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未分类的亚隔孢壳科(Didymellaceae)真菌为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37.87%、18.42%和12.89%;复烤前曲霉属(Aspergillus)、Sampaiozyma和根霉属(Rhizopus)为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60.82%、24.12 %和2.51%;复烤后Sampiozyma和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属,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6.12%和25.78%。Sampaiozyma在4个加工阶段一直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烤烟烤前晾制时间对烤后烟叶香气吸味和TSNAs含量(质量分数)的影响机制,采用电热式烤房,进行了采收后直接烘烤(对照)、采收后晾制24、48、72和96 h 4个时间梯度后再烘烤的试验,并测定了烤后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和TSNAs含量,同时进行了感官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随烤烟烤前晾制时间的延长,调制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感官品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SNAs含量在晾制72 h内和直接烘烤差异不大,超过72 h后显著增加。因此,烤烟烤前晾制时间设定在48~72 h再烘烤利于改善烟叶的香气吸味及控制TSNAs含量。  相似文献   

6.
特殊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及烤后质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常烟叶为对照,对黑暴烟、黑胫病烟叶、叶斑病烟叶、病毒病烟叶等特殊烟叶烘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烤后烟叶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特殊烟叶烘烤前中期水分含量偏高或偏低;黑暴烟烘烤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明显高于正常烟叶和其他特殊烟叶,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类叶比)变化较小,黑胫病、病毒病、叶斑病烟叶烘烤过程中类叶比的高峰值出现时间早于正常烟叶;烘烤前期特殊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正常烟叶高;特殊烟叶烤后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含氮化合物含量高,评吸时香吃味变差、杂气和刺激性加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初烤硃砂烟叶面不同区位的理化特性,为烟叶打叶复烤精细化和分类加工提供参考。选取云产硃砂中部烟叶,切除叶柄后沿纵向平均分成25个区位,利用光谱分光测色仪、厚度测定仪、卧式拉力仪和连续流动分析仪等测定各区位的理化特性,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不同区位烟叶的理化特性指标变化趋势,并通过聚类分析确定硃砂烟叶适宜的分段数和分切比例,经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质量评价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研究表明:(1)初烤硃砂烟叶面各区位的理化特性指标均呈差异性分布和规律性变化趋势,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818 2);(2)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结果显示,硃砂烟叶面各区位理化特性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其适宜分为3段,叶基、叶中和叶尖的分切比例为32.31%∶55.38%∶12.31%;(3)硃砂烟分切后各段的总糖、质体色素、总多酚、挥发性香味成分等化学成分差异显著(P<0.05),且叶中糯米香、干草香、焦甜香的香韵特征凸显,香气量和烟气量足、烟气柔和细腻、杂气和刺激性较小,整体感官质量表现较好,进一步说明硃砂烟采用分切打叶复烤更有利于提升烟叶原料的利用价值及其在卷烟产品中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8.
SPAD值与鲜烟叶成熟度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快速、无损判断鲜烟叶成熟度的量化指标,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应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各部位不同成熟度鲜烟叶SPAD值,并对相应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评价测定。结果表明,SPAD值能够较灵敏地区分烟叶黄绿面积10%~20%的差异,且与烟叶成熟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较好地表示烟叶成熟度。综合烤后烟叶各项质量评价指标,下、中、上3个部位烟叶适宜成熟度对应的鲜烟叶SPAD值分别为8.6~11.4、17.9~18.6和13.2~20.3,SPAD值可作为成熟度的快速判定量化指标,用于指导烟叶适熟采收。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用量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云烟 97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于 2013年在陕西汉中研究了花生壳生物炭不同用量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生物炭提高了植烟土壤全碳、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2)添加生物炭增加了烤后烟叶中 Nic、K+和 Cl-的含量,其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量添加生物炭可以改善烤后烟叶单料烟评吸质量。(3)以常规施肥配施生物炭用量 600kg/hm2的处理效果最好。(4)过量的生物炭可能会对烤后烟叶品质造成负面影响,需进一步开展增施生物炭配减氮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研究不同材料来源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方法  以云烟97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在陕西汉中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四个处理:T1常规施肥;T2(T1+花生壳生物炭600 kg/hm2);T3(T1+稻壳生物炭600 kg/hm2);T4(T1+麦秸生物炭600 kg/hm2)。  结果  (1)施加生物炭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水溶性碳、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土壤碳库指数显著增加,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下降。(2)施加生物炭能降低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烟叶钾氯比、糖碱比,但可以增加烟碱含量,提升烟叶两糖比。(3)花生壳生物炭对土壤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最好,对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同时,也提高了烟叶钾含量。(4)麦秸生物炭显著地增加了土壤全碳含量,但也增加了烟叶烟碱含量,对烟叶品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结论  施用生物炭有利于活化土壤碳库,但不同材料来源的生物炭对烟叶品质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双能源烘烤系统研究及其在烟叶初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烟叶烘烤污染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控制方式落后等一些列问题,根据烟草初烤的工艺特点和要求,开发研制了双能源烘烤系统。该设备以空气源热泵为主要热源、燃气为辅热,从供热系统、循环系统、智能控制三方面进行开发设计,在凉山地区成功的进行了烟叶初烤应用试验。试验显示使用双能源烘烤系统较煤炭密集式烤房,升温快、控温准、能耗低,烘烤出的烟叶色泽鲜亮均匀,烟香味浓厚香醇,烟叶内在品质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烤后烟叶的分子标记并用于烤烟遗传多样性分析,以烤后烟叶为材料,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SRAP与SSR标记在烤后烟叶中的多态性和稳定性,并基于稳定性较好的SSR分子标记分析了云烟87、云烟97、云烟116、翠碧1号、红花大金元、中烟100、K326、KRK26、NC297等9个烤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新鲜烟叶相比,烤后烟叶DNA降解较为严重,其降解主要发生在烘烤过程中干筋期的中后期。与SRAP相比,SSR标记在烤后烟叶中扩增稳定性更好,但多态性略差。此外,NTGS66290、NTGS66292、NTGS66295、PT30008、PT30169、PT30361、PT30403和PT30424等8对SSR引物能将9个烤烟品种进行有效区分,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250~0.900,平均值为0.622。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在提高烟叶品质和安全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该文简述烟叶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微生物在烟叶提质、降解有害物质及其处理烟草废弃物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将微生物应用于卷烟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贵阳烟区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素质特点和适宜成熟度特征指标,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下中上3个部位由低到高3个成熟度鲜烟叶的含水量、色素、主要化学成分,以及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随着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片、叶脉和整叶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类胡萝卜素/叶绿素逐渐增高,且达到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从不同成熟度的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均价、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综合分析表明,下中上3个部位适宜成熟度为XM2、CM2、BM2,即下部烟适宜成熟度外观指标为叶面60%黄绿色,主脉变白1/3以上;中部烟为叶面70%黄绿色,主脉变白1/2以上;上部烟为叶面80%黄绿色,主脉变白2/3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QuEChERS前处理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大米中的4种真菌毒素及5种农药残留的方法。结果表明:大米中4种真菌毒素及5种农药残留测定结果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定量限为5μg/kg(AFT-B_1为0.1μg/kg,玉米赤霉烯酮为50μg/kg),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2.8%~98.1%,相对标准偏差为2.3%~13.5%。该方法高效、准确、节约,可用于大米中4种真菌毒素及5种农药残留量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6.
施氮水平和烘烤条件对烤后烟叶品质及含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烤后烟叶主要含氮化合物之间及含氮化合物与评吸结果之间所作的统计分析表明,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相互间均达1%的极显著相关,亚硝酸盐与总氮、烟碱、蛋白质分别达显著相关水平。评吸的各单项指标与含氮化合物之间大多数达到显著相关水平。香气、刺激性、吃味、劲头、甜度、总体质量与主要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在10%的显著水平上成立。低温或高温变黄使各种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活性状态,使物质转化和积累更充分,有利于烟叶香味特征的形成,烤后烟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分析研究了造纸法再造烟叶各工艺环节产物中5 种多酚(绿原酸、咖啡酸、莨菪亭、芸香苷及愈创木酚)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再造烟叶原料中89.2% 的多酚存在于碎烟叶中,烟梗中只有10.8%,其中原料中3 种主要多酚(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占多酚总量的97.2%;②提取阶段,原料中90.3% 的多酚转移到提取液中,二级提取固相物中多酚为9.7%,由于二级提取液相物的循环使用,最终提取液中多酚为97.1%;③真空浓缩阶段,绿原酸受热分解,损失量相当于多酚总量的10.0%,其余多酚变化不明显,最终涂布液中多酚占总量的89.7%;④打浆和抄造阶段,多酚随着水的流失而损失,片基中多酚剩余0.9%;⑤涂布阶段,多酚在有氧及高温下发生氧化,损失多酚48.7%,最终再造烟叶中多酚剩余41.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进一步量化烤烟上部叶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方法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应用叶绿素测定仪对上部叶成熟度进行分类,并对各类鲜烟组织结构、生理指标及烤后烟叶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  ① 上部叶SPAD值均值在9~25范围内,与鲜烟叶的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蛋白质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与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比值呈负相关;与烤后叶片TSNAs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多酚、烟碱含量呈线性负相关;②SPAD值低于17时叶片衰老特征明显,碳氮代谢大幅下降,POD、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H2O2、MDA含量大幅增加。  结论  鄂西南烟区上部叶采收SPAD值适宜范围为13±1.5。   相似文献   

19.
酶抑制剂对烤烟成熟期氮代谢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生长过旺烤烟成熟期的氮代谢、改善烤后烟叶品质,于2013—2014年烤烟成熟期喷施适宜浓度的酶抑制剂4-[羟基(甲基)膦酰基]-D/L-高丙氨酸(草胺膦),测定了烟叶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化学成分含量(质量分数),并对烤后烟叶进行了评吸鉴定。结果表明,成熟期喷施不同浓度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烟叶NR和GS活性,且酶抑制剂浓度与NR、GS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10、15 mg/L浓度下叶片NR和GS活性降低较快,且叶片田间表现较好;适宜浓度酶抑制剂喷施于成熟期烟叶,烤后烟叶蛋白质、烟碱、总氮含量降低,还原糖、总糖含量(质量分数)提高,化学成分更加协调,色素含量(质量分数)降低,中性致香成分含量(质量分数)提高25.04%~42.76%,感官品质得分提高7.22%~10.43%。从成本和安全性方面综合考虑,10 mg/L更为适宜。因此,10 mg/L浓度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烤烟氮代谢关键酶(GS和NR)活性,抑制成熟期氮代谢,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造纸法再造烟叶各工艺阶段甾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5种甾醇(麦角甾醇、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及β-谷甾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烟叶原料中5种甾醇的含量(质量分数)均高于烟梗,且两种烟草原料中的甾醇类化合物均以豆甾醇和β-谷甾醇为主;②在提取和浓缩阶段,甾醇含量均降低,降低量分别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21.35%和15.13%;③在掺配阶段,低浓浆中甾醇实际增加量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10.64%;④在打浆和抄造阶段,甾醇含量均降低,降低量分别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14.06%和14.18%;⑤其余工艺阶段的甾醇含量变化不大,最终再造烟叶产品中甾醇量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48.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