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铜电解精炼生产过程中,净液工序平衡电解液中铜离子浓度的主要方式有生产硫酸铜和电积脱铜两种方式。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下,铜电解液的净化过程还应综合考虑上述两种方式的经济性,实现效益最大化。贵溪冶炼厂电解车间根据电解液杂质情况,在净液工序合理停开一次电积脱铜生产电积铜。前期电积铜质量不稳定,但通过加强装槽质量和槽面管理,合理给液流量,改进供液方式,调整添加剂等措施,电积铜化学成分与物理外观均达到1#铜标准,部分达到A级铜标准。  相似文献   

2.
铜电解液净化工序通常采用电积脱铜和生产硫酸铜两种工艺实现电解液中铜离子的平衡.本文对两种生产工艺的成本及产品销售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经验公式,对铜电解生产中选择平衡铜离子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将电积脱铜工艺与诱导脱铜工艺相结合,取代真空蒸发生产硫酸铜的工艺,在电解系统借鉴平行流技术,用铅阳极取代铜阳极,在250 A/m2的电流条件下生产出标准阴极铜,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适宜废杂铜为原料的最佳电积脱铜方式,本研究以永久不锈钢阴极板作阴极,对电积脱铜工艺进行改进,有效地抑制酸雾的产生和降低短路率,并控制好工艺参数,产出高纯阴极铜,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夏微君 《有色冶炼》1993,22(5):34-40,10
在一透明、有刻度、连续运行的大深度电积槽中,进行了硫酸铜电解液中铜和红磷共沉积现象的研究,红磷来自磷粒子的稀悬浮液,已发现沉积于阴极上的红磷粒子的局部浓度仅与阴极表面电解液的流体动力学液流有关,根据目视观察以及以前的资料,本文完整地介绍在电积槽中的体动力学流型,该项研究论证了一种可行的生产磷铜复合物(可转变为工业合金-磷化铜)的电解方法,也指出了电积槽中电解液流型对悬浮杂质预期的沉降行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铜电积车间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杰 《有色冶炼》1993,22(5):24-29
鉴于铜回收工艺的现代趋势,本文综述了铜电积车间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因素。讨论了确保阴极质量,有效地输送电极、降低能耗、高度可靠地生产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所需的基本设计参数。在铜电积过程中,通过除去富电解液中的有机物、减少夹附的阳极腐蚀产物,同时为增加致密、无结瘤电积铜的产量提供电积槽的生产条件等措施来保证电积铜的质量。本文讨论了采用高电流密度电积的重要设计因素,其中包括“永久性阴极”电极,为增加电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处理杂铜采用歧化─—电积制粉工艺。即将杂铜和氯化钢混合液置于一隔离空气的容器中使杂铜溶解生成亚铜离子溶液,然后在电积槽电积。在阳极室亚铜离子氧化为铜离子作为浸出液返回浸出工序循环利用;在阴极室亚铜离子还原为铜粉附着在阴极上。该铜粉经过处理即为产品铜粉,其成份及粒度完全满足粉末冶金工业所需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大冶冶炼厂二段电积脱铜工序终液铜浓度高和电耗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改进后电积终液铜浓度小于1 g/L,电耗小于2 000 kWh/t铜。  相似文献   

9.
介绍金隆铜业有限公司近几年铜电解精炼的生产状况,分析高杂质电解条件下阴极铜出现质量波动的原因和采取的解决措施、电积脱杂方面的改造和效果、萃取法脱除锑铋在电解液净化方面的应用、降低阴极铜含银的措施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铜电解液净化工序中脱铜通常采用电积脱铜和生产硫酸铜两种工艺,两种工艺可以单独和组合生产。本文对三种生产工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经验公式,对铜电解生产中选择电解液净化脱铜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原料铜精矿杂质含量的上升,原有净液除杂能力无法满足要求,每天需开路脱铜终液,一方面增加废水处理成本,另一方面造成金属镍、酸的损失,同时铜电解过程中需额外补充损失的酸。通过对开路脱铜终液处理的研究,采用硫氢化钠气液硫化除杂处理后,脱铜终液砷、锑、铋去除率达98%以上,而镍、酸基本不损失,且处理后液返回电解系统不会对高纯阴极铜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具有投资少、指标稳定、效益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增设电积槽脱铜、增加净化除杂能力、净化终液泵至阳极泥酸浸处理后的一系列技术改造,最终实现了电解系统铜、杂质和酸的平衡,保证阴极铜品质,提高了铜直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脱铜终液废水处理成本、阳极泥酸浸过程中硫酸消耗,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对同行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连续电积除杂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电积除杂的给液方式,以分段脱铜、除杂的方法,解决电解净液系统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设备潜能,提高除杂效率,优化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阐述某铜冶炼厂在新建2.0×105t铜系统改造工程中,充分借鉴原有电解系统生产实践的经验,对净液厂房配置及工艺设备选型进行优化,首次采用了大跨度、敞开式(开放式)钢屋架设计方案;在生产实践中针对高杂质原料净化脱除率低的问题,优化净化系统中两个重要工序的生产工艺,提高杂质脱除率,提升适应高杂铜阳极板的能力。自投产以来,净化工序真空蒸发效率与设计指标相比提高了4%,硫酸铜结晶率与设计指标相比提高了6%,电蒸发脱镍能力提高17%以上,体现出生产运行更加合理,物料运输更为便利,现场环境优良,指标先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锦辉 《铜业工程》2020,(6):105-108
电解铜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含硫酸铜及有机物的滤泥。硫酸铜作为一种重金属盐,对环境的危害极大。生产过程中对废液滤渣中硫酸铜的高效回收利用及处理,不仅有利于减少铜的流失,降低滤渣废液外排处理费用,也满足国家绿色环保发展的要求。为解决电解硫酸铜滤泥传统脱渣方法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废渣含水量高等问题,基于烛式过滤器有着高效节能、密闭高精、维护简便、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较高等特点,设计了使用烛式过滤器对电解铜箔滤泥进行脱渣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并在试验条件下对此方法和工艺效果进行验证,为在实际生产中的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占康乐  邹贤  姚敏 《铜业工程》2021,(6):73-76,94
介绍了高铋电解系统的形成原因和铜电解过程中杂质铋对电铜质量的影响,采取了跟踪阳极板 Bi 含量,稳定电解工艺参数控制,提升电解系统自净化能力,加强电解液过滤,提高净液能力,加强大修期间电 解生产组织等措施,实现了高铋电解系统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7.
张析  王进龙 《甘肃冶金》2013,35(5):63-65
电解液制取的硫酸铜含酸高,杂质含量超标,采用氧化除杂净化硫酸铜溶液后,进行蒸发浓缩得到硫酸铜产品,试验结果表明:氧化除杂效果较好,杂质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产品符合YS/T94-2007二级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贵溪冶炼厂电解净液工段为了消除高杂原料生产过程中电解液杂质上升带来的影响,研究对比了几种提高净液除杂能力的改进方法。具体阐述了从提高真空度、增大换热面积、将诱导法脱杂改为分段循环法脱杂以及对硫酸镍冷冻结晶工艺等方面的改进,在提高净液工序脱杂能力、满足现有生产规模以及改善脱杂槽面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某冶炼厂采用萃取-旋流电积工艺从镓锗浸出液中生产阴极铜的工业化应用情况。在铜的萃取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反萃液酸度、萃取温度,同时监控浸出液中有害杂质含量和增设活性白土有机相净化装置,有效解决了铜萃取率低、分相慢和萃取有机相降解等技术问题;在铜的旋流电积生产中,采用钛基二氧化铅阳极替代钛基贵金属阳极、溶气泵加气浮澄清除油装置替换二级纤维改性材料除油装置,通过铜离子浓度电积终点准确控制、古尔胶助剂添加量、铜电积循环液温度优化,解决了阴极铜析出质量差、钛基贵金属阳极损耗大等生产难题,阴极铜的质量和阳极寿命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阴极铜中银含量达10 g/t以上时,一方面会造成银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阴极铜中的银往往属于有害杂质,对下游铜深加工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对电解生产情况的分析,优化调整电解液Cl-、添加剂配比、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可有效控制阴极铜银含量至8 g/t以下,阴极铜银平均含量降至6.86 g/t,按照年产阴极铜30万t计,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36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