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朝长地区扶扬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主要有构造、岩性、断层-岩性、构造-岩性4种油气藏类型,在研究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期次的研究,总结出朝长地区油气成藏模式有2种,即上生下储垂向成藏模式和侧向运聚模式,并确定了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青山口组沉积的大段泥岩既是区域性盖层,又是良好的烃源岩;断层、砂体或二者构成的空间网络为油气运聚提供了良好通道;先期沉积的砂体经过后期构造运动,并与后者有机配合形成各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提供了储集空间;源岩的超压、浮力以及流体势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西非几内亚湾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国际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以西非几内亚湾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下刚果盆地、宽扎盆地和加蓬海岸盆地为例,在对其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各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并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西非几内亚湾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发育盐下、盐间和盐上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下刚果盆地以发育盐上生储盖组合为主,宽扎盆地以发育盐下生储盖组合为主,加蓬海岸盆地北加蓬次盆以发育盐上生储盖组合为主,南加蓬次盆以主要发育盐下生储盖组合为主。各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分布具有纵向上“集中”、平面上“广泛”的特点,下刚果盆地具有“陆下海上”的特点,宽扎盆地具有“陆上海下”的特点,加蓬海岸盆地具有“北上南下”的特点。烃源岩是4个盆地油气成藏最主要、最直接的控制因素,其次是沉积构造演化作用和盐岩。  相似文献   

3.
下刚果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刚果盆地油气成藏条件非常有利,尤其盆地内沉积了阿普第阶盐岩层,发育多种类型盐相关构造,形成多种类型圈闭,同时盐岩层又是非常好的盖层。但该套盐岩层的存在也使下刚果盆地盐下、盐上油气成藏条件产生较大差异:盐下地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伸展构造有关的圈闭,未来重点勘探仍以寻找伸展构造有关的油气藏类型为主要方向;盐上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圈闭和储层,未来勘探应以寻找与阿尔布阶Pinda组碳酸盐岩和Vermelha组的滨岸砂岩为储层并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为重点;第三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则为烃源岩成熟度、圈闭及浊积砂体的发育,未来重点勘探方向为寻找深水一超深水区盐构造与浊积砂体复合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柳飒 《录井工程》2017,(2):112-117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对歧口凹陷古近系和新近系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进行了精细刻画,建立歧口凹陷输导系统的空间组构模型,并采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凹陷古流体场演化特征,综合研究流体动力特征、流体输导系统结构、油气分布特点。含氮化合物和原油性质分析表明该区油气总体上具有由凹陷中心向四周构造高部位运移聚集的趋势,其中凹陷中心为自生自储,中环带经历了短距离侧向运移和纵向运移,外环带油气均经历了较长距离的侧向和纵向运移。油气的运移通道是由断层、连通砂体以及不整合组合而成的复杂立体网络体系,进一步可识别出源内砂岩斜坡带近源侧向运聚、近源垂向运聚、远源阶梯状3种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其中近源垂向运聚成藏模式是歧口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盆地模拟结果表明,主要生烃层系的水势、气势、油势以及流线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发育的特点,流体势流线的继承性汇聚区控制了现今油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受到盐岩的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此文系统分析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的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平面上主要发育5个断裂带,纵向上主要发育上下两套断裂系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相对应可将断层分为三个级别的断层。断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有盐活动及盐构造、重力滑脱作用以及古地貌格局。烃源岩的排烃时间与第三期断层活动时间相匹配,非常有利于油气沿断层进行垂向和斜侧向运移。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沿断阶带—碳酸盐岩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以及沿盐下砂体—盐窗和Focus点运聚成藏模式共三种成藏模式。断层封堵较好,油源断层高度决定了油气运移高度和油气田规模,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层系及规模。研究成果可指导研究区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前人对柴达木北缘盆地演化和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成果,遵循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动态成藏要素研究为主线,采用盆地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恢复盆地演化过程;综合考虑不同时期烃源岩特征、流体势场及主要输导层输导物性分布,对主要成藏期的油气运聚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总结了柴北缘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新世是研究区侏罗系烃源岩主要的生油期,生排运量均足够丰富,但这时赛什腾凹陷只是一里坪坳陷的北部斜坡,构造圈闭主要在盆地边缘,相当大部分的油都运移到盆地边部,可能在后期的构造变动中逸散;上新世以来的晚成藏期,研究区烃源岩以生气为主,这时构造圈闭发育,天然气成藏条件具备,盆地深层构造圈闭易于形成较大规模低渗气藏.图6参62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源岩和输导断裂空间位置关系、源岩排烃期与输导断裂活动时期之间关系及其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的分析,对源断时空匹配关系类型及特征和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断空间匹配关系可以分为多源断、单源断和无源断3 种,前2 种油气沿输导断裂发生垂向运移,多源断匹配较单源断匹配更有利于油气大规模运移,后1 种源岩生成的油气不能沿输导断裂发生垂向运移,只能对侧向运移起调整作用。源断时间匹配关系可以分为源早断晚、源晚断早和源断同期3种,只有源断同期匹配有利油气沿输导断裂大规模运移,其他2 种匹配关系皆不利于油气沿输 导断裂大规模运移。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 个方面:源断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部位和聚集数量;源断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成藏时期及聚集量。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江汉盆地潜东南地区油气成藏特征,指导勘探有利区的选择,利用岩心、测井和实验资料,全面分析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东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确定在盐岩的封盖作用下,该区油气以横向运移为主。据此特征,将研究区油气富集主控因素总结为:主力烃源岩和盐岩分布层段控制油藏分布层组;古隆起背景上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富集的场所。进一步指出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为油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9.
南大西洋含盐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各盆地具有相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和相似的地层发育特征,但油气分布极不均衡。研究了这些盆地构造演化、地层、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后指出,南大西洋盆地经历了裂谷、过渡和被动大陆边缘3个演化阶段,发育盐下、盐岩和盐上3套层序,盐下、盐上2套烃源岩,盐下、盐上碳酸盐岩和盐上碎屑岩3套储集层,形成3套成藏组合。盐上成藏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取决于盐上浊积砂岩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和盐上烃源岩的成熟度,在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最为富集;盐下-盐上成藏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取决于油气运移通道、盐上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在坎波斯盆地最为富集;盐下成藏组合油气富集主要取决于裂谷盆地规模、基底隆起和盐岩盖层,在桑托斯盆地最为富集。宽扎盆地的盐下层系、桑托斯盆地和坎波斯盆地的外部高地带和中部低凸带盐下碳酸盐岩、各盐盆伸展区盐上碳酸盐岩层系是极具勘探潜力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春国  付广 《天然气工业》2007,27(10):24-27
受断陷盆地地质条件复杂性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使得人们至今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认识尚不清楚,从而妨碍了对该凹陷油气勘探的深入进行。为此,在区域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平衡剖面技术、源岩排烃史模拟、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技术、含氮化合物等地化指标的测试分析和油气运聚的三维模拟等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构造传递带、源盖时空匹配、断裂和油气运聚特征是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盖源质量空间匹配、断源匹配、断层封闭性、源岩条件和油气运聚形式的不同则是造成该凹陷南北油气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下刚果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刚果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有较大勘探前景。但由于其储层是碳酸盐岩储层,受复杂的盐岩活动影响,其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特征也非常复杂,因此给地质认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文通过对该区区域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的综合分析,认为下刚果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四个时期。主要发育盐下和盐上两套主力烃源岩。盐上及盐下地层均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盐上地层构造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和两个演化序列。研究区主要发育盐下生~盐下储、盐下生~盐上储、盐上生~盐上储共三种成藏组合。认为白垩系碳酸盐岩构造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盐上地层是下一步勘探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盐下构造也是较好的潜在勘探领域。研究成果对我国石油公司参与下刚果盆地或类似盆地的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受南大西洋的张裂和持续的漂移作用的控制,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大西洋裂开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两侧盆地的发育及含油气性又存在着差异。南美东岸油气主要集中于大坎普斯盆地,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盆地发育阶段完整,包括前裂谷、裂谷、过渡和漂移4个阶段,各阶段特征明显,发育盐下和盐上含油气系统。而西非油气主要集中于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盆地虽总体上与前者相似,但各成藏要素的发育与其差异仍然明显;并且,各演化阶段由南向北缩减,至西非中部尼日尔三角洲仅发育裂谷和漂移阶段,且以古近系—新近系含油气系统为主。通过着重探讨南大西洋两岸重点富油气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比分析了各重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为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战略选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断裂和盖层的相互配置是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玉北构造带深层油气富集的关键。首次采用盆地模拟的手段探讨了玉北深层油气断盖要素的不同配置关系及其对奥陶系油气富集的影响。对烃源岩热演化历史模拟显示该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从加里东晚期到燕山期一直处于成熟阶段,喜马拉雅期进入高成熟阶段,现今仍然具备较好的生烃潜力。断膏配置类型的动态模拟表明断裂和膏岩的相互作用是控制玉北深层盐上和盐下油气系统分布的关键因素,深层断裂的结构特征比侧向封堵性对油气运移影响更大。不同断盖组合控制了奥陶系油气的富集程度,其中未断穿型和弱断穿型断盖组合最有利,喜马拉雅期圈闭的保存条件对晚期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意义较大。综合认为玉北地区奥陶系发育“长期生油、断膏控注、断盖控聚”的成藏特征,基底卷入断裂和逆冲走滑的拼接程度是评价盐下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论文采用的动态正演模拟方法为玉北地区及台盆区深层断控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韩彧  黄娟  赵雯 《石油实验地质》2015,37(4):473-478
通过分析墨西哥湾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油气地质特征,及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盐岩形成、演化和分布特征,进一步认识到墨西哥湾盆地上侏罗统牛津阶—第四系更新统发育了4套优质烃源岩和多套性能优越的储集层,封堵性能良好的局部和区域盖层遍布整个新生界层系,断层提供了运移通道,构造和地层圈闭发育,具有优越的生储盖等油气成藏条件。盆内中侏罗统发育一套广泛分布的厚层盐岩,很多大型油气藏均与该盐岩相关。盐上和盐下储层中均有可观的油气发现,随着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的进步,盐下油气藏的潜力逐渐显现出来,勘探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5.
寒武系盐下是塔里木盆地目前勘探潜力最大的战略接替领域,但是多年来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突破,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继续攻关解决。通过总结回顾塔里木盆地寒武系重点探井取得的成果,研究了寒武系盐下领域成藏条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下步工作方向。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具备良好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等基本成藏地质条件,但在不同区带,成藏要素配置存在差异。综合来看,寒武系盐下领域存在“原地烃源岩、垂向运聚成藏”和“异地烃源岩、侧向运聚成藏”两种成藏模式。指出了面向满加尔方向的塔中隆起区、面向麦盖提斜坡区的色力布亚-海米罗斯-玛扎塔格构造带和塔北隆起阿克库勒凸起是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带,并逐一提出重点研究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下刚果盆地是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区之一,特别在深水区获得了大量的油气发现,逐渐成为盆地油气勘探的热点与重点。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特征复杂,发育盐上海相、盐下湖相两套烃源岩;发育深层、中层和浅层3套有利储盖组合,目前勘探证实了浅层新近系浊积砂岩和深层阿尔布阶碳酸盐岩储层是盆地的两套主要目的层系,储层物性总体较好,储盖配置关系好;其中浅层组合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深层组合以近南北向与盐岩相关的构造圈闭为主;各成藏要素在时间、空间上配置关系良好。以成藏要素研究为基础,在下刚果盆地深水区建立了盐上海相烃源生油、新近系浊积砂岩储,盐上海相烃源生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盐下湖相烃源生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储这3种有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油气运移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油气成藏动力学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地再现油气生,排、运、聚直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的含油气系统,也可以是多个相关含油气系统的组合,甚至可以是与某一油气藏形成有关的某些地质单元。三维烃源体与油气输导体系的建立是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温度、压力(势)、应力等物理、化学场是流体运移的动力。在不同物理、化学场和不同流体输导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的核心。有了各种边界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就可以在三维流体输导体系构造发育历史模拟的基础上实现烃类生、排、运、聚历史的模拟,从而揭示各种成藏规律,将石油地质研究提高到追踪油气运移路径、估算运聚量的新高度,为油气勘探提供全新的概念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及工作手段。文内提出了宏观油气运移的概念模型,并由此导出了重要的油气运移概念。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陆油区具有3个经油气勘探证实的含油气系统,分别是惠西、惠东、惠中北含油气系统。惠西与惠东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而惠中北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下渐新统恩平组煤系。惠陆油区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存在2种类型即:古近系半地堑洼陷自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模式与三角洲砂岩及生物礁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前者油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半地堑洼陷内生烃灶充足的烃源供给、优质储盖组合及圈闭的良好配置。这种油气藏分布于半地堑洼陷之内,具有自生自储近源运聚成藏特征,由于此类油藏埋深较深,深部储层物性优劣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后者油气运聚成藏主控因素,则主要取决于富生烃洼陷及其附近的油源断裂和输导砂体及不整合面组成的复合运聚疏导体系与浅层不同类型有效圈闭的连通配置和相互衔接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