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构生色是一种无需染料或颜料的纺织品着色技术,因其绿色环保、颜色易调控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光子晶体结构色,包括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的原理、分类与制备方法、以及纳米微球的种类。其次从机械稳定和不同功能应用方面,介绍了结构色纳米纺织材料的制备和性能,并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机械稳定型结构色纳米纺织材料主要利用添加黏合剂来提高光子晶体结构的稳定性,使纺织材料上的光子晶体耐摩擦、水洗等;通过微球或基材表面的化学或物理改性,可使改性的结构色纺织材料具备疏水、疏油功能;响应型结构色纳米纺织材料主要是在光子晶体中引入具有刺激响应功能的材料,使纺织材料对外界刺激产生不同响应效果。最后指出功能性结构色纳米纺织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二次纤维的角质化机理并提出抑制方法,实现二次纤维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综述了基于共结晶角质化机理的纤维素聚集态结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介绍了纤维素聚集态结构模型和氢键链接方式,着重介绍了目前纤维素聚集态结构研究和氢键研究的进展,综述了目前纤维素聚集态研究手段的多样化:计算机分子模拟、广角X衍射衍射(XRD)、交叉极化/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13C(CP/MAS13C NMR),同步辐射XRD衍射、中子衍射和傅里叶红外(FT-IR)。研究内容从对天然纤维素的基本建模深入到分子链水平的原子链接、氢键模式的研究,研究手段经历了从使用单一仪器发展到多种仪器手段辅助表征的过程。纤维素聚集态结构的研究将是二次纤维角质化机理研究以及纤维素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结构色是一种由光与微纳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颜色,因高亮度、不褪色和无污染的特性而引起关注,并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纺织着色候选技术。文章简要介绍了结构色产生的各种机理,重点归纳了纺织品结构色着色的最新技术方法,包括利用单层或多层薄膜和三维微纳光子结构等产生结构色的纤维和织物,最后还对结构色纤维、面料的制备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混杂纤维增强结构-隐身一体化复合材料兼具良好的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因而被应用于隐身的多个领域。本文深入分析了电磁波与隐身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明确了混杂纤维增强结构-隐身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原理,研究了碳纤维取向、纤维混杂比、混杂结构对混杂纤维增强结构-隐身一体化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今后该类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柔性吸声复合材料与传统吸声降噪材料相比,具有质量轻、厚度薄、易加工等优点。为有效提高柔性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简述近年来国内外柔性吸声结构体的研究进展,探讨材料表面结构、孔隙梯度结构对吸声性能的影响,阐述纤维材料声学模型的发展与最新应用。并对纤维集合体柔性结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指出基于吸声模型优化构建高吸声性能柔性结构体仍是吸声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7.
羽绒纤维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具有优良的保暖性及蓬松性。介绍了羽绒纤维的结构,包括表面形态结构及微观结构;同时总结了羽绒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与纤维的蓬松性、保暖性、吸湿性等物理性能及耐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与羊毛等蛋白质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对羽绒纤维进一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宁丹丹  陈丽华 《纺织导报》2021,(2):56-58,60
为了研究织物结构对热敏变色纤维织物呈色效果的影响,经纱采用棉纱,纬纱选用热敏变色粘胶长丝纱,设计织造了5种不同组织结构的机织物,对其变色前后的颜色空间值、三刺激值、彩度以及白度等颜色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织物组织及纬密对热敏变色纤维织物呈色效果的影响及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组织对织物明度、彩度和色相偏红程度影响显著,对白度影响不显著。平纹织物的明度和白度最高,缎纹织物的彩度和色相偏红程度最高;织物纬密对明度影响显著,对彩度、白度、色相偏红程度影响不显著,随着纬密的增加,织物色相偏红程度呈增加趋势。研究结果对热敏变色纤维织物的设计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构生色作为一种清洁和生态的方法,与传统染料相比,其在纺织领域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包括光栅衍射、薄膜干涉、光散射和光子晶体四种构建结构色的相关机理,以及各种原理的调控策略;介绍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应用较多的构建结构色的方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结构色应用于纺织品的研究现状,特别是结构色颜料、纤维和织物。  相似文献   

10.
以羊毛活性染料兰纳素LANASOL红6G、LANASOL黄4G、LANASOL蓝3G为例,以不同用量分别对羊毛毛条染色得到红、黄、蓝3种彩色纤维。测量不同染料用量下3种彩色纤维的可见光谱反射率曲线及颜色特征值,并与实地印刷品红、黄、青三原色油墨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及颜色特征值对比分析,以此得到优选的品红、黄、青三原色纤维。在此基础上三原色纤维以不同的质量比例均匀混拼呈色,形成的颜色空间在CIE1931xy色品图中加以表示。此外,采用三原色纤维按照不同的混配方案,经过纺纱织造工艺得到宏观均匀的素色面料,并测量其外观颜色的色度学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优选三原色纤维均匀混拼可以呈现一定色域范围内的多种颜色,混纺呈色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色纺纱线中有色纤维配比的经验性及耗时性等问题,在结合视频显微镜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色纤维颜色分类及比例测定方法。首先将色纺纱线解捻获得色纤维,在轻微张力下排列在载玻片上,利用视频显微镜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采用投影方法定位色纤维,再提取出每根纤维中心线上的像素点,分别取所有像素点的R、G、B分量的平均值构成特征向量来表征该根纤维;最后将RGB模型的特征向量转换到L*a*b* 模型并通过聚类算法对色纤维进行分类,确定图像中各颜色纤维所占比例。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实现色纺纱线中色纤维种类的确定及比例测定。  相似文献   

12.
石墨烯功能复合纤维在不同化学组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加工方法展现出多元化外观和内部结构,呈现不同的功能性。因此,石墨烯功能复合纤维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讨论了石墨烯功能复合纤维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指出石墨烯功能复合纤维的研究应着眼于高科技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实现石墨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纤维形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种纤维材料的可视化技术及性能预测与对比,以期为实现纤维在材料中的定位模拟研究和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混色纤维配色方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江宁  陈东辉 《印染》2001,27(10):11-13
使用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色料的吸收系数(K)和散射系数(S),并将计算得到的K和S用于单常数和双常数库贝尔卡-芒克理论进行适用性验证。两者配色结果表明,双常数库贝尔卡-芒克理论能成功地解释混色纤维的色彩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大豆蛋白纤维色纺产品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以及在棉纺设备上开发染色后大豆蛋白纤维与Tencel纤维、棉混合纺纱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厂从1992年3月份起,发现原棉中夹杂大量的色布条、色线等杂物。这些纤维性的杂物在清花时易被打碎,难以排除,造成大量的色花纱疵布,以致影响到棉布出口。为了控制色花纱疵布,厂部和纱场有关车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2年4月份起,清梳车间每月从车间奖金中拿出500元左右用于拣色杂奖励。要求推包工严格按板次上  相似文献   

17.
研究几种有机酯类化合物对分散染料在聚乳酸纤维上的上染率和织物色深值的影响。发现乙酸正戊酯显著改善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能,但易出现染色不均匀现象。为此,采用转相乳化法制得有效成分为乙酸正戊酯的染色促进剂:乙酸正戊酯含量100mL/L,Tween20(相对乙酸正戊酯体积比)5%~6%,乳化温度40~60℃,转速10000r/min。所制得的染色促进剂环保且性能稳定,显著提高分散染料在聚乳酸纤维上的上染率,且得色均匀。  相似文献   

18.
纸张的呈色效果主要与纸张平滑度和白度有关。细小纤维对纸张结构、纤维结合程度以及纸张孔隙率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纸张的表面平滑度。本文通过提高打浆转数来增加细小纤维含量,通过改变细小纤维含量来探究细小纤维对于纸张平滑度以及对撕裂度、抗张等印刷适性的影响。在纸页上输出不同色密度的C/M/Y/K色块,分析表征纸张的表面平滑度以及呈色性能。通过实验发现:当细小纤维的含量逐渐减少的时候,纸张的撕裂度、平滑度、耐折度和表面强度随之增大;细小纤维含量较高的纸张色密度要高于普通纸张。  相似文献   

19.
表观色深与纤维细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仲勋  邢建伟 《印染》1997,23(7):9-12,24
用三种不同结构的分散染料,分别以不owf的用量上染异形截面DTY,圆形截面FDY超细涤纶长丝和常规涤纶长丝,对其表观色深和积分深度Integ值与纤维细度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其结论为,在相同的上染率情况下,超细纤维与常规纤维的表观色深或积分深度比在数值上接近于纤维比表面的反比值或这两种纤维细度比的平方根值,这种接近并非因表层染色引起,而系色度学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20.
探讨差别化纤维色纺品种的质量提升措施。阐述了差别化纤维色纺纱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根据色纺纱的特点制定了色纺产品的开发思路,并重点就差别化纤维色纺品种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提升措施进行了初步探析。认为:开发多样化、功能化、质量优的色纺纱线,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当前市场形势下纺纱厂前进的方向;而差别化纤维色纺纱生产重点控制的质量指标有色差、色星、色牢度及条干不匀,且以本色纱的质量要求来做色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