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一种可检测紫外光强度的光致变色纺织品,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以螺吡喃光致变色材料为芯材,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的微胶囊,用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丝网印花。表征了所制备微胶囊的粒径、形貌、芯材包封率及光致变色性能。采用自制变色梯度板记录微胶囊印花织物变色色差,探究了紫外光辐照条件对棉织物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和印花工艺对其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螺吡喃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729 nm,分散指数为0.34;印花织物变色色差随微胶囊质量分数、紫外光强度及照射时间的提高而增加,微胶囊质量分数为14%的印花织物经30 W/m2紫外光照射100 s,变色色差可达19.02;印花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可达4~5级和4级,20次紫外-可见光循环照射后光致变色色差损失12.26%。  相似文献   

2.
范菲  王潮霞 《纺织学报》2015,36(2):81-0
采用原位聚合法分别制备了聚氨酯微胶囊和以聚氨酯为内壳,壳聚糖为外壳的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所制备的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和聚氨酯微胶囊与未包覆的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相比,表现出增强对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密封性和通过双壳结构改变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所接受的光辐照强度的优势。在变色过程中,与偶氮化合物溶液相比,聚氨酯微胶囊和聚氨酯-壳聚糖微胶囊整理液使达到变色稳态的时间分别减慢了1.6 s和4.8 s。在褪色过程中,偶氮光致变色化合物溶液褪色达到稳态需要20 s;聚氨酯单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速度减缓至它的36%;而聚氨酯-壳聚糖双壳光致变色微胶囊整理液的速度减缓至它的40%。  相似文献   

3.
有机颜料微胶囊形态对棉织物涂料印花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将细乳液和微悬浮聚合制得的有机颜料微胶囊应用于棉织物的涂料印花,通过显微观察和服用性能测试研究微胶囊形态对印制棉织物表面形貌和印花效果的影响,探讨微胶囊印花的成膜机制.发现采用准纳米级的细乳液聚合制备微胶囊具有较好的铺展流动性和白黏性,因而通过焙烘成膜可将其中的有机颜料颗粒高效稳定均匀牢固地包埋在纱线上表层单纤维表...  相似文献   

4.
以4块涂层印花法制成的光致变色织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照射时间和不同光源下光致变色织物的变色性能,以及不同恢复时间下光致变色织物恢复原色的性能。根据试验结果确立了测试此类光致变色织物的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5.
微胶囊印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采用丝网印花将温敏变色微胶囊印制在棉织物上,研究微胶囊用量、黏合剂用量对印花棉织物颜色深度、耐皂洗色牢度、温变色可逆性的影响,并将红、蓝色的温敏变色微胶囊和黄色染料以不同质量比混合拼色获得热响应连续多变色性能,随温度升高可在不同温度点连续变换3种颜色,在冷却过程中依次恢复。当微胶囊用量为10%,黏合剂用量为18%时,棉织物K/S值最大,耐皂洗色牢度达5级;经过30次升降温测试,印花棉织物仍具有良好的颜色深度、温敏变色性能以及较好的温变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印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胶囊印花是一种应用微胶囊型染料在织物上获得彩色微粒子特殊印花效果的新型印花法,通称为微胶囊印花,又称多色微点印花或斑点印花。这种特殊印花效果具有独特风格,超过一般“雪花”效果。就染料工业本身来说,微胶囊化技术的最早应用可追溯到50年代。美国NCR公司在无碳复写纸的启发下,开始研究将一些色素制成微粒涂于纸上代替无碳纸。在50年代中期,NCR公司用复凝聚法试制成功复写纸。在60年代初期,西德和日本等国家对微胶囊化技术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微胶囊家对微胶囊化技术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微胶囊化技术日臻…  相似文献   

8.
各种转移印花方法中,进行合成纤维织物(首先为聚酯织物)的转移印花吋都是把易于升华的分散性染料先印在转印纸上。这种转印纸在热转移印花机中复压在织物上,在约为200℃的转印温度和相当的接触时间内(一般是使用低压力),使印在转印纸上的印花图案逼真地从转印纸转移到织物上。这种印花方法是以合成纤维织物(包括以合成纤维组分占大部分的混纺织物)对分散性染料具有亲和力作为前提的。从转移印花的工艺来看,在天然纤维  相似文献   

9.
通过相转变乳化法制得聚酯乳液,检测了乳液粒径和机械稳定性。将该聚酯乳液涂层于棉织物,实现了分散染料对棉织物的热升华转移印花。测试了染料的转移率与皂洗前后织物上染料保留率,研究了氰胺树脂、水性氮丙啶高分子和交联剂EH对印花织物水洗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乳液涂层有利于纯棉转移印花;涂层液中添加交联剂EH后,分散染料由纸向织物的平均染料转移率和皂洗前后织物上的平均保留率分别提高9.89%和34.99%。  相似文献   

10.
棉织物涂料印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涂料印花一直存在牢度、手感和鲜艳度等问题。通过试验,筛选了部分涂料印花色浆及配套助剂产品,并研究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性能。生产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涂料色浆及配套助剂印制的产品手感好、牢度佳,游离甲醛含量极低,达到涂料印花产品在手感和牢度等方面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1.
张迎春  张悦  刘凤兰 《印染》2014,40(15):31-33
采用二浸二轧→造型→喷涂→浸染→柔软定形等染整工艺,对纯棉织物进行喷印印花。通过考察浸轧过程中固色剂和交联剂用量,焙烘时间、焙烘温度对喷印织物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色剂FS-001用量8%、无醛交联剂FS-527用量0.5%,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20 s,织物综合性能优良。在相同条件下,其印花织物色牢度和手感均略高于传统印花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迄今用升华性分散染料只能在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三醋酸纤维上进行转移印花,现在应用Sublicotton法也能在棉织物及其混纺织物上进行了。采用此法必须先用Sublicotton——B W助剂对棉织品进行预处理,还必须使用Sudlicotton催化纸Sudlicotton——B W仍基于三聚氰胺,它呈低粘稠度,能溶于水,须避冷保存。使用时可用如下配方,  相似文献   

13.
14.
微胶囊是一种利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的微小粒子的技术。由于形成微胶囊后物质有着许多独特的性能,引起各国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极大的兴趣。这种新型技术得到广泛的实际运用并展现出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扩展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实现可逆型光致变色纺织品,针对光致变色材料容易受到光照、温度、氧气及pH值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耐光照色牢度性能劣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层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包覆方法,成功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包覆到微胶囊中,并在微胶囊表面形成外层由二氧化硅形成的无机囊壁,然后将制备的光致变色微胶囊掺入透明印花浆料,采用平网印刷工艺得到光致变色印花织物。结果表明:乳化剂添加量为40 g/L,硅酸钠质量浓度为14 g/L时,光致变色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成型状况很好、包覆完整;光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即便是最低光辐照度2,光照8 s,光变印花织物变色前后色差可达11.39,且变色寿命高于40 h。  相似文献   

16.
郭开银  李民中  唐人成 《印染》2014,40(6):11-15
对蚕丝和棉织物活性染料喷墨印花的上浆预处理和喷印后汽蒸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上浆的蚕丝印花织物颜色深度相近,而棉织物则是用羧甲基纤维素上浆时颜色深度更高;用碳酸氢钠作碱剂时,蚕丝和棉织物在颜色深度和颜色稳定性方面的表现更佳;为了获得较深的颜色,棉织物较蚕丝织物需要更多的碱剂和尿素,而所需元明粉的用量是相同的;在汽蒸时,活性染料在棉上的固色率低于在蚕丝上的固色率,但其固色速率高于在蚕丝上的固色速率;蚕丝和棉织物的最佳喷墨印花工艺参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印染》2016,(6)
为提高棉织物数码印花产品色牢度,对前处理中的增稠剂、碱剂、尿素及印花后热压时间、汽蒸温度和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前处理上浆工艺为:甲基纤维素3%,碳酸氢钠2.5%,尿素8%;优化的数码印花工艺为:热压时间45 s,100℃汽蒸11 min。经该数码印花工艺印制的棉织物,具有优良的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18.
刘仲娟 《印染》2011,37(11)
将亲水整理和防水整理两种相反的加工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多层印花结构,开发出在湿态条件下(干态条件下不变色)能变幻图案的沙滩休闲高档印花面料.介绍了该面料的特点,印花技术的关键,以及印花工艺过程.印花面料系列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棉纤维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形态特征,不可以直接进行热升华转印,一般需要借助某些介质来实现热转印,而这些介质通常需要专用设备来涂布或浸轧烘干,对于小型的喷墨热转移印花用户来说,使用极不方便。本文向大家介绍一种棉织物热升华转移印花的简易方法,使用该方法无需购置新设备和更换墨水,即可对棉、麻等纺织品进行热升华转移印花,而且色彩靓丽、透气性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香茅精油为芯材,阿拉伯胶、明胶为壁材,Span-80和Tween-20复配作为乳化剂,通过复凝聚法制备香茅精油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驱蚊整理中。通过探讨乳化温度及时间、复合乳化剂HLB值及用量、复凝时间、碱化处理时间及固化工艺等因素,确定了香茅精油微胶囊的制备优化工艺。采用香茅精油微胶囊浸轧棉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微胶囊质量浓度40 g/L、黏合剂质量浓度100 g/L、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4 min、轧余率80%。整理后棉织物的增重率可达2.48%,其强力和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一般织物的服用要求,且具有较强的防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