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34)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不断促进自身的教学专业发展。笔者认为,年轻教师体验他人课堂是获得教学智慧和发展教学专业的重要、快捷而有效的方法。本文从课堂观察的准备、体验、反思分析了课堂观察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48-52
教学想象力是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必然诉求。教学想象力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有助于展现教学的基本目标,深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契合教学改革的需要,推动核心素养的实施;激活教学的灵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回归教学自由,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学幸福感。教学想象力的具体激发策略有:重审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实现教学想象提供保障;围绕核心素养拓宽视野,丰富教学想象的表象;实施守望教学,拓宽教学想象的空间;鼓励教师和学生大胆想象,增添教学想象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们就必须要对现有的教育进行评价分析,找出现有教育的优势与不足,从而积极地进行改正。课堂评价作为具体教学任务的评价,成为了我们现在主要的教育模式评价指标。通过正确的课堂评价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探讨什么是课堂评价、基于课堂观察的课堂评价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正确把握课堂评价的尺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17-18
习近平文化自信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文化自信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体系架构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时代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赵州桥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瑰宝,具有选址合理、根基牢固、结构设计独特、砌置方法新颖等建筑特点。赵州桥同时蕴含了浓郁的民俗意义与文化内涵,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本文主要研究了赵州桥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对当今桥梁建筑的发展与完善具有深刻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现象是被感知到的外部信息。知识是对现象的解释。现象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对现象的探究而形成能力和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现象教学着眼于发展而不是继承,让人学会思考而不是给他植入一个观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28-32
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个核心概念,缘起于探索语文教材建设的科学化发展道路。阐明语文要素的内涵及其对于明确语文课程内容,解决语文学科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建构语文学科语言文字目标训练序列的价值与意义;对全套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关键栏目和呈现方式等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出语文要素的四个主要特点,即内容安排的系统性、目标训练的发展性、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方法运用的综合性,可以提示教师在理解和把握语文要素时容易出现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司法公正社会认同这一问题主要指的是在一种较为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下,如何有效的认识司法系统与其它非司法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让两者之间能够实现和谐且共进的发展状态问题。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对司法公正社会认同的价值、内涵和标准进行了具体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全球化与文化冲突、价值冲突"的讨论是一个热点问题。价值认知、认同与选择的困惑是当今世界遍布"道德困惑"的时代难题,也是新时代的老问题。从人类历史来看,新的时代和大国崛起呼唤引领世界未来的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当今时代走出价值独断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两极"困窘的中国方案。在价值取向上人类生存发展的至上性、在价值主体上的多主体性、在价值目标上的超越性、在价值结构关系上的利益相关性、在价值取向上的未来发展性、在价值构建上的自觉自愿性、在价值行为主体上的宽容性、在价值主体行为上的交流互鉴性以及在人类共性问题治理上的相互协调性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1)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一所学校先进性与独特性的突出表现。校园精神文化对校园主体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约束规范等功能。本文着重论述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特点、功能,希望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2)
小学数学课程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小学学习的主要目标,让学生的能力向多元化发展。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素养,还能为学生将来的学习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不断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并将进一步延伸,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也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移动数字图书馆因其经济、便捷、及时、信息量大等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而且已经成为人们进行阅读和获取文献、资料、信息的常规途径。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它不但有利于传统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料的充分利用,而且为传统的图书馆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有利于读者有效地获取个性化信息服务,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实现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本文作者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内涵、特点以及价值三个方面来研究移动图书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认识“水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完善“水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策略的重要基础。以《世界遗产名录》为例,选取其中的“水文化遗产”,梳理其数量和类型分布,考察影响其发展规模和类型的重要因素,并对其价值特点与认知发展过程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水文化遗产”广泛分布于非洲、拉美–加勒比、阿拉伯国家、亚太、欧洲–北美等地区,不同地区“水文化遗产”的数量和类型分布差异明显。世界遗产保护发展历史和区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耦合特性是影响“水文化遗产”数量和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水文化遗产”的价值因类型而不同:文物(建筑物)、建筑(群)、遗址类“水文化遗产”以历史价值为主,文化景观类“水文化遗产”更偏重文化、生态、社会、风景、精神等当代价值。旨在为不同地区“水文化遗产”的价值识别与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4)
根据期望价值理论,课堂卷入的动机强弱取决于学生对课堂卷入的期望值以及课堂卷入价值的认识,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作用于动机这一中介提高学生的课堂卷入度。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对教学活动难度的预期以及提高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评价,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卷入的期望值;其次,教师要通过"挑战性"教学活动提高成就价值,通过"个人化"教学活动提高兴趣价值,通过"理解性"教学活动提高效用价值,从而凸显课堂卷入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3)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探析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剖析了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特点,这对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
数学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及人们生活的现代化都离不开数学文化,因此,在新课标改革的逐步推进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它要求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促进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遵义会议精神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的本质和结晶,是遵义会议基本内容的总结概括,其科学内涵主要是"实事求是,实践求真;独立自主,自主决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务必求胜"。今天,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遵义会议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对于传承我党精神遗产,提高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自我修复的机能,提高党重大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3):99-101
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与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与纯粹的数学知识相比较,数学文化体现了人文性与科学性交融、开放性与包容性并存、民族性与统一性共生,以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互推的特点。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文化内容主要有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数学的游戏活动、数学的生活应用和学科应用。小学生学习数学文化有助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培养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何见高 《云南建材》2010,(12):57-5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企业档案是企业的职能活动中得以形成。本文阐述了企业档案的形成及其特点,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企业档案在管理工作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7)
审美教育即美育,它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然后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培养人们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简而言之,审美教育是一种美感教育,通过美的形式和美的感觉进行教育,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人格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