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通信技术》2015,(6):36-36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光缆振动监控报警系统(OVSS)是一项集入侵预警、报警为一体的综合性安全防范系统,有效地弥补了常见安防系统的不足之处,更好地满足了各行业对周界防护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光缆振动监控报警系统(OVSS)是一项集入侵预警、报警为一体的综合性安全防范系统,有效地弥补了常见安防系统的不足之处,更好地满足各行业对周界防护的应用需求。本系统采用普通光缆作为传感器件,将光缆附在围墙、护栏和草坪等承载物上,直接触及光缆或承载物的入侵行为会  相似文献   

3.
入侵探测器是入侵报警系统中的前端装置,由各种探测器组成,是入侵报警系统的触觉部分,探测器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警系统的性能.本文根据几种常用入侵探测器的原理,分析了常用入侵探测器存在的问题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入侵报警系统是指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入侵报警系统报警信号主要分为入侵报警信号、防拆报警信号和故障报警信号,常用的传输方式有合并上传和独立上传。本文主要结合几种常用入侵探测器报警模型,浅析报警信号合并上传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对比说明报警信号独立上传对入侵报警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意义,为后续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报警信号上传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扩展光缆振动入侵监测系统监测区域的装置和方法。利用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感应入侵行为,辅助光缆振动入侵监测系统进行入侵防范,扩展了光缆振动入侵监测系统的监测区域,减少入侵监测盲点,降低传感光缆围栏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过滤入侵检测系统报警数据中的误报警,根据报警的根源性和时间性总结出了区分真报警和误报警的19个相关属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理论的过滤误报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粗糙集理论去除相关属性中的冗余属性,然后将具有约简后的10个属性的报警数据集上的误报警过滤问题转化为分类问题,采用支持向量机理论构造分类器以过滤误报警。实验采用由网络入侵检测器Snort监控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1999年入侵评测数据(DARPA99)产生的报警数据,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漏报警约增加1.6%的代价下,可过滤掉约98%的误报警。该结果优于文献中使用相同数据、相同入侵检测系统的其它方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祝建科 《电子世界》2012,(18):19-20
该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最小系统、红外遥控电路、振动检测电路、控制电路以及报警电路组成。当报警系统启动,有振动时,通过振动传感器接受检测电路发出信号,经过单片微型计算机处理后,输出报警信号,再由报警电路实现报警。报警电路主要由声和光报警两部分组成,在报警电路关闭的情况下,汽车可以发动,在报警电路开启的情况下,汽车是不能发动的。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2015,(11):176-179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和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提出了具有室内入侵检测和报警功能的移动监视系统设计方案。分析视频帧压缩编码方式,采用嵌入式视频服务器spcaview,在智能手机端开发了基于C/S模式的监视终端。结合热红外传感器模块和GPRS短信报警模块实现了入侵检测和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远程入侵监控报警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MMS功能的红外入侵检测监控报警系统,该系统把红外技术、彩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了将监控现场采集的入侵者图片通过GPRS网络以彩信的形式发送到用户手机的功能,使用户远离家中也可以实时掌控家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黄嵩 《电子测试》2016,(17):173-174
针对民爆生产企业周界防范响应迟滞、缺乏实时监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系统综合运用红外探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重要区域进行实时化、可视化监管,防止外来人员的非法入侵和破坏活动.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反应灵敏,报警精确,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防范水平.  相似文献   

11.
谌启伟 《电子科技》2013,26(7):33-35,39
介绍了振动光缆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PRS技术,设计了基于GPRS的振动光缆周界报警系统。利用GPRS的短消息功能,实现无线远程报警功能。文中描述了应用GPRS模块的设计与应用,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布防方式,而由于采用无线传输报警,系统布防简单、便于施工。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水下安防系统中,通过用户测试验收、系统运行可靠、漏报警率低、虚警率低。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鉴于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着误报率高和智能性低等缺点,本文研究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提取出用户的行为特征,总结入侵行为的规律,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规则库来进行入侵检测,提高了系统报警的准确率和系统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周界安防检测手段单一,易受天气、地形、环境影响,虚警率、漏报率过高等缺点,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周界入侵检测系统。主要从系统的组成、周界入侵识别、入侵分类、入侵定位、入侵报警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传感器的周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有效的进行入侵识别,与传统设计方案相比,该入侵检测系统在漏报率和虚警率等系统性能上都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网络的家居智能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该系统可实现家居的火灾报警、非法入侵检测和报警等,还预留了其它报警接口。报警信号通过有线网络到小区监控中心,并通过电话网络向主人报警,也预留110报警功能。系统由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给出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框图和软件流程.详细描述了电话网络的接入方法和语音功能的实现。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并实现了相应的软件编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光纤周界安防系统入侵信号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和间歇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时域与频域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对光纤周界安防系统入侵振动信号进行识别与定位。采用计算嵌入维数方法,确定信号的最小分帧长度,因而能够较好地保留信号时间序列内在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对入侵振动信号两级判定识别方法,利用短时能量和短时平均过零率特征来判断是否有振动信号产生,依据振动信号各层小波系数的能量分布特点来识别入侵信号,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周界安防系统的漏识率和误识率;为提高入侵信号定位的准确性,采用小波域贝叶斯自适应阈值对入侵信号作降噪处理,将重建的信号转换到频率域来确定入侵信号的位置。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Snort软件包的基础上,对下一代英特网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IPv6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解决方案,阐述了协议解析模块、分段包重组模块、规则检测模块和报警输出模块的设计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电话网络的家居智能报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网络的家居智能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该系统可实现家居的火灾报警、非法入侵检测和报警等,还预留了其它报警接口.报警信号通过有线网络到小区监控中心,并通过电话网络向主人报警,也预留110报警功能.系统由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给出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框图和软件流程,详细描述了电话网络的接入方法和语音功能的实现.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并实现了相应的软件编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视频监控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传统报警系统效率低、误码率高,安全性相对不足。立足于现代住宅防盗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利用Python语言、 OpenCV技术和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实现一款基于人脸检测识别的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可以安全识别人脸信息,从而判断是用户还是陌生人入侵,达到入侵检测和自动报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疏编织漏泄同轴电缆空间场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SLYWV-75-10型疏编织漏泄同轴电缆的空间场分布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试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证明SLYWV-75-10型疏编织漏泄同轴电缆完全能够作为户外周界入侵探测报警系统的探测传感器,同时对电缆间距、最大单元警戒范围以及系统的响应时间等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指标,对户外周界入侵探测报警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频繁模式挖掘的报警关联与分析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晓梅  于戈  孙晶茹  王丽娜 《电子学报》2005,33(8):1356-1359
提出了一个入侵检测与响应协作模型,结合入侵容忍的思想扩展了入侵检测消息交换格式IDMEF,增加了怀疑度属性.除了发现的入侵事件外,一些可疑的事件也会报告给协作部件.提出了一个基于修改的CLOSET频繁闭模式挖掘算法的报警关联与分析算法,在分布式入侵检测与响应协作系统中,帮助协作部件对收到的IDMEF格式的报警消息进行关联和分析,以便做出合适的响应.为此,修改了CLOSET算法来按照最小支持度和最小怀疑度来得到频繁闭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可以很好地缩减报警数量,同时对于所有可疑的和入侵事件,都可以做出适宜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