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森江 《电信科学》2006,22(12):58-61
文章从小区覆盖结合优化方式原理、链路预算、新技术手段等方面与传统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对比,阐述了如何用低成本解决小区及高层住宅的深度信号覆盖.  相似文献   

2.
高层住宅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普遍,由于传播环境空旷,多路无线信号汇聚,高层住宅普遍存在信号杂乱、无主服小区、切换频繁、质量差等问题,是无线网络覆盖的一大难题。室内室外覆盖相结合是目前高层住宅覆盖的有效手段。本文将结合高层住宅传播环境与业务分布特点,介绍高层住宅覆盖的常见思路,并对室外上倾天线、室外分布式天线、室内分布系统、Femto基站这4种目前最为有效的覆盖方法的设计要点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优质的小区无线网络深度覆盖对于运营商而言,一直是个突出的挑战与困难。通过试点应用Luneburg透镜天线来解决此类问题。在多场景下进行对比试验,用以验证Luneburg透镜的覆盖性能,为运营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提供最新的现网实验数据,同时也为处理密集高层住宅小区的深度覆盖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目前新发展的数字光分布系统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高层住宅小区无线环境特点,文章阐述了数字光分布系统在高层住宅小区CDMA网络改造、优化和资源效率提升中的应用方案及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运营商已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广大用户对通信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室内覆盖应运而生. 作为移动运营商,紧跟科技发展和用户需求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合理利用室内分布系统,不仅意味着吸收更多的室内话务量,而且可以实现更低的系统整体投资和更高的业务服务质量.由于GSM、WCDMA、WLAN具备不问的覆盖能力和业务承载能力,在实际建网中,采用三网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方式进行建设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三网合路建设对于提升网络质量、节约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三网共室内分布系统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魏运锋 《电声技术》2016,40(11):53-58
地铁内信号的覆盖问题始终困扰运营商,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搭建一套漏泄通信系统.此系统首先应用合路平台设备(POI)技术;其次采用漏缆传输方式对地下空间进行信号覆盖;再次通过有线方式将各运营商的信号传送到地铁站内的各自基站,系统信号经POI合路后通过地铁内的漏缆把信号发送出去,从而实现地铁内信号的覆盖.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某运营商地铁线路的网络建设中,为后期地铁无线网络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影响GPRS网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信号覆盖,无线干扰,小区过于拥塞,还有TBF开关是否有效率等等,这些都是运营商需要考虑及解决的,以便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解决高大建筑物内部通信信号的覆盖,提高通话质量成为各大通信运营商面临的突出问题.室内分布系统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手段,它能够很好地解决室内信号覆盖和提高通话质量的要求,安装方便,投资小,见效快.文中阐述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技巧,重点是话务量比较大的室内解决容量和改善覆盖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现住宅小区深度覆盖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赛刚 《电信科学》2003,19(10):56-59
无缝覆盖是移动运营商打造精品网络的前提。而实现住宅小区深度覆盖是关键。本就小区深度覆盖提出了基站整体搬迁、双频网单频近距离搬迁、利用非民用设施建站/搬迁、使用物业楼建微蜂窝、利用高层建宏蜂窝、分布系统加装室外天线、特殊天线覆盖、室外光电分布系统、直放站室外分布系统、小区移频直放站、使用基站延伸系统等几种方式,并且详述了集成天线、隐蔽天线、伪装天线等在各方案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层住宅小区LTE网络深度覆盖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实际经验,通过对高层住宅小区覆盖问题的分析,系统性地提出一套高层住宅小区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为下一步LTE网络在高层住宅小区场景中的建设和优化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运营商正在发展基于智能终端的视频通信业务,分析了视频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特点以及影响视频通信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视频主客观质量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视频通信业务服务质量的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室优化验证,为运营商有针对性地提升视频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提供了终端产品测试依据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密集高层住宅小区无线网络覆盖采用简单分布式天线系统DAS+室外天线的综合覆盖方式进行覆盖。即通过在楼顶设置外引天线覆盖小区,地下室、车库采用简单分布系统覆盖,同时电梯引入电梯专用天线覆盖。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工作,伴随着高铁的建设,三大通信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高速铁路信号覆盖项目的建设.GSM-R系统是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它用于铁路的日常运营管理、调度指挥,跟铁路安全运输息息相关,因此对高铁公网覆盖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隧道内公网系统同轴泄露电缆可能对铁路专网GSM-R系统造成影响,公网系统设计为多频段共用同一信号分布系统,不同频率信号相互之间亦可相互影响,本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移动通信网络大规模建设,移动通信技术得以快速发展。NL900通信系统作为移动通信的低频覆盖系统,在偏远地区和信号覆盖较弱的区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NL900M通信基站也出现能效低下的问题,给通信运营商带来成本压力。因此,如何提升NL900通信基站的能效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一方面,深入分析NL900小区流量低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基站的布局、调整天线的角度和参数,采用符号关断等技术和优化铁塔订单,及低成本的建设方法,从而提高网络效能,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小区的流量。  相似文献   

15.
室内分布系统作为解决深度覆盖,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有效手段,已经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而我国目前有多家运营商、多个通信系统,同时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的研究存在实际的需求。文章在上述背景下,研究现有和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时存在的技术关键点、难点以及管理协调机制,以指导和推进各运营商室内分布系统共建共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铁移动网络覆盖是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的一个重点,而高铁隧道内移动网络覆盖更是运营商的一大难点痛点。文章根据我国中部省份某高铁线路覆盖规划实例,采用“设备+POI+泄漏电缆”模式,即三家运营商信号源设备通过同一POI(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统接入平台)接入,信号输出到泄漏电缆进行隧道覆盖,隧道口场坪站安装宽频切换天线对隧道外进行延伸覆盖,通过链路预算合理布置各运营商主设备信号源,从而实现隧道到室外的无缝覆盖。最后,根据已有成熟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对未来5G高铁隧道移动网络覆盖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减少重复建设和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对室内分布系统进行共建共享成为推进共建共享工作的重点。室内覆盖系统作为解决深度覆盖、提升用户感受和分流业务量的有效手段,近年在国内开展了大规模建设。由于目前各运营商的移动通信业务重点领域相似,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目标大多重复,如果由各  相似文献   

18.
庞宇  汪洋 《无线互联科技》2023,(20):7-10+18
室内无线信号的准确测量一直是电信运营商的工作难题,室内信号的准确性是基站小区的规划、无线网优化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前网络运营商对于无线网络覆盖质量情况主要通过DT(道路测试)、CQT以及MR (Measurement Report)采集来获得。其中路测数据仅能反映道路覆盖情况,无法采用用户家庭内部覆盖情况;现有MR数据上报的原始数据并无经纬度信息,只能反映整体小区信号覆盖情况,并不能反映精确位置的覆盖信息。而带有经纬度信息的MDT数据又面临着网络开销大、占用硬盘多、空数据比例大和室内定位误差大等缺点,所以如何获得用户在小区居民住宅内覆盖情况对移动运营商解决弱覆盖有着很大的意义。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家庭宽带信息与MR数据关联的方法,利用关键字段实现信息关联从而获得居民室内无线信号的覆盖指标,在测量准确率和测试效率上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当前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室内分布覆盖已成为各运营商深度覆盖的常用手段,本文从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涉及的信源规划设计、天馈系统设计、深度覆盖模型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运营商经过多年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张完善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但仍有一些特殊场景信号弱覆盖问题函待解决,尤其是高层住宅小区信号弱覆盖问题尤为严重。由于站点选址难、物业协调难、阻工严重等问题导致了部分区域无法采用传统建设方案来解决信号弱覆盖问题,需探索新技术来解决网络建设的疑难问题。无源中继器由多块长度不同的金属板平行放置而成,并参考光学透镜形态进行设计,电磁波在平行金属板中传播时受到加速,可等效为折射率小于1的透镜,对波束聚焦,从而可以提升波束的覆盖范围和方向性。利用无源中继改变原有天线辐射方向图,"劈裂"出一个专门解决疑难区域的波瓣,可在不增加站点的情况下低本高效的解决部分用户投诉的弱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