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读过一篇微故事,其宗旨大意是说:"上帝把恩典和爱白白给我们,伹要求我们努力奔跑。"行善也需要智慧,用以行善的钱和物,要以劳动的方式让其获取才对头。卢旺达,是一个极其贫困的非洲国家。一位运输救济物品的中国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个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自己跑过来,可能是因为他很少看到这样大的卡车。顿时中国义工就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相似文献   

2.
工作给了我一双奔波的脚板,事业给了我一个追求的信念,妻子给了我一个无私的爱。“走吧!家里有我。”望着她那含情的眼睛。我抓住了她的手,抚摸着上面被秋风、凉水雕刻的纹理,我仿佛看到那一条条欢笑的水渠,看到我那一张奖状  相似文献   

3.
同事大成从德国进修回来,我和其他几个同事到机场去接他。看到我们,他很高兴地与我们每个人拥抱了一下。上了车,他转过头来。突然冷不丁地对我说:“大张,你原来不是农民吗?我觉得你不做农民太可惜了,如果是在德国,你肯定想做个农民。”这家伙在外面进修不会“进”糊涂了吧。  相似文献   

4.
1993年 4月 ,我接到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秘书长李文治高工的来信 ,信中说水利部张含英老专家想见我 ,交流运用价值工程分析防洪减灾的问题。看到这封信 ,我心情异常地兴奋 ,因为张老是我国水利界的知名老专家 ,而我仅仅是一个省级水利部门的一般女水利工程师 ;当时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的。1993年 6月 ,我趁到北京出差的机会想去拜访张老 ,通过电话却没有找到李文治高工 ,于是我就到中国水利学会秘书处找到时任副秘书长的陈兴潮高工 ,请他带我去张老的办公室。我们站在张老办公室门口 ,张老凝望着我们 ,我叫了一声“张老 ,您好 !”张…  相似文献   

5.
蔺晓明 《陕西水利》2012,(3):179-180
清明节来临之际,当我看到路边的油菜花在风中不停摇曳的时候,就不由地想起了已经过世11年的父亲。父亲是一名乡村中学教师,从我记事起,他就常年奔波在外。记忆最深的是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回老家探亲,顺路去看他,到了学校,问了好几个人都不知道他去哪了,好不容易才在门房张大爷的指引下在学校印刷室看到他。  相似文献   

6.
<正>当孔子来到川上,面对浩浩汤汤的江水时,他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面对大江,孔子不但看到了流逝的江水,还从江水中看到了流逝的时间和人类的命运。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条时间之河。沿着盘龙江赶路时,我始终相信这一点。主源牧羊河向北出了喧闹的城市,就进入了无边的山野。路边树木葱茏,绿意盎然,草木的清新气息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我。走了许久,我来到一个名为铁冲的村子。铁冲村群山环绕,树木茂  相似文献   

7.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衷心祝贺张含英老师九十华诞。张老任北洋大学校长时,我是水利系的学生:张老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时,我给他当了8年秘书;张老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时,我是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从长期接触中,我向张老学习了很多东西,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张老对我国黄河水利事业忠诚奉献的精神。几十年来,他的工作岗位变换多次,但他对黄河问题从没停止过研究。为了取得科学治河第一手资料,他多次奔赴现场,深入调查,足迹遍及大河上下;他为参加治河实践,在旧中国曾与各种保守思想和腐朽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为让黄河造福人民,呕心沥血,著书立说。他出版  相似文献   

8.
似我庸迂,犹得推心能置腹:如公仁善,定知离世便升天。说起中国现代史,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清朝末代状元张謇。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倡导者、先驱者,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救国方略并以自己的一生实践实行,其贡献有目共睹。提到张謇,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好友、老乡、知音孙儆先生。孙做,有时候也自署孙敬。江苏南通金沙镇人士。字号甚多,字敬臣、敬人,又字谨  相似文献   

9.
儿子真好     
一位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从我的身边一跑而过,我的心忽然动了一下:有个儿子真好! 当我浑身疲惫地从水利工地回来,儿子会在家门口甜甜地叫一声“爸爸”,然后飞一般地扑进我的怀抱,我的疲乏便会烟消云散。 当我心烦意乱地坐在书案边,为某个问题愁眉紧锁时,儿子便会乖乖坐在我的膝上撒娇,别出心裁地用童音唱一支《世上只有爸爸好》,我的烦恼便会无影无踪了。 而当别人正为自己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大伤脑筋的时候,文静懂事的儿子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宁静与温馨。他用他的存在充实了我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只要我还走得动,我这个‘无声河长’就要去巡河!……"写下这句话的,是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美辰社区"民间河长"张海清,一位年逾70岁的老人。他60来岁时因喉癌切除声带,无法发声,人称"无声河长"。近10年来,张海清每天巡河两次,雷打不动;坚持为水"发声",不畏困阻;带动群众护水,锲而不舍。"优秀基层河长""优秀民间河长""最美江干人"等称号,是对他的肯定和赞许。  相似文献   

11.
<正>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河南淅川陶岔,你经常会看到一位独臂老人,在渠首两侧的堤岸上,用一只手握着火钳,全神贯注地捡着垃圾。他就是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独臂护水老人李进群。"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护好丹江水,让北京人民能喝到我们这里纯净甘甜的水。"李进群告诉我们说。44年前,他风华正茂,在修建渠首闸的工地上痛失右臂;44年来,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南水北调,却从未向国家要过一分钱;他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致使老伴身患重  相似文献   

12.
新书讯     
正被涂污的鸟[美]耶日·科辛斯基著莫雅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3定价:56元东欧"二战"期间,小男孩的父母把他送到乡下避难,但与他失去了联系。男孩开始在各个村庄之间流浪。因为他的黑头发、黑眼睛,村民认为他是吉卜赛人,会给村子带来不祥,于是以各种方式折磨他。他曾被埋在土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乌鸦将他啄得伤痕累累。他目睹人们在暴力、堕落和无知的牢固链环中彼此吞噬。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看到一个笑话:有人从股市套现,去买房;有人卖了房子,去股市抄底。两群人擦肩而过,心里默默鄙视下对方,骂一句"傻X"。我也遇到了一个关于房子的难题:年前在老家买了个房,想给父母更好点的居住环境。年后房产销售告诉我,我的房子涨了若干,并且某地方的人组团到我所在的城市买房;他问我是否需要在低价的时候,再买一套。而在广州,我工作室租用的房子,最近也被原来的房东给卖了,接着又要换个地方。这时候,我的心里就默默  相似文献   

14.
<正>以人文气质和诗化语言著称的民谣歌手周云蓬在继《沉默如谜的呼吸》和《中国孩子》之后,于2008年收获了另一张特色鲜明的专辑——《牛羊下山》。有人说他打破了《中国孩子》的路线,退隐到了他"明月出天山,胡窥青海湾"的诗歌田园。果真如此吗?这是一张历史与现实对话的专辑。专辑中  相似文献   

15.
正《江湖》是周华健在2013年发行的概念专辑。专辑的所有歌词由作家张大春完成,而周华健本人则完成了专辑的所有作曲。这张专辑的主题是"江湖",一个非常具有阳刚之气的主题,作为他上一张专辑《花旦》的呼应。严格来讲,周华健的这张《江湖》并不是一张十分入耳的专辑,但是颇为耐听。也许听惯了"刀剑如梦"的乐迷,不一定能够接受这种相对复杂的编曲以及并不通俗的演唱方式。但是,就像这  相似文献   

16.
钱海 《河北水利》2015,(2):24-25
退休后迷恋网络,长期坐在电脑前,我的颈、肩和背部肌肉常常感到发酸,颈椎与肩周疼痛难忍不说,腹部还堆积了不少赘肉。偶然间从网络剧《康桥遗梦》中,看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玩一种叫"抛球"的运动。只见他拿着一个橡皮软球有时尽力抛向空中,落下时稳稳接住,有时将皮球全力掷向墙壁,弹回时接牢。只见圆圆滚滚且弹性十足的软皮球上下翻飞,眼花缭乱时,我情不自禁地大呼过瘾。于是我也从网上购来一只橡皮软球,并从网站下载了教学视频,开始了我的"抛球"健身之旅。由于抛球运动比较温和,运动成本不高,且无场地限制,也没有受伤的危险,又符合老年人体的  相似文献   

17.
我跟刘仲秋同志一起工作三年多了。他那“站在水文站看到全黄河、看到全中国”,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时时刻刻地激动着我,也激动着我们黑石关水文站的每一个职工,大家都称他是“老来红”。去年《黄河建设》第七期曾介绍过他的一些事迹,这里介绍的主要是他最近一年来的一些片断。黑石关水文站的测船旁边,直立着几根水尺桩,这位两鬓苍苍的老船工,日日夜夜记录着水位涨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拉链式塑料管作为渗灌管,对其抗堵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拉链式塑料渗灌管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构造(拉链式渗水孔口),使得其抗堵塞性能极佳。同时建议实际应用中,选用氯丁胶粘无纺布作为防渗抗堵材料。  相似文献   

19.
李工     
李兴诗,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三处工程师,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生活上,克勤克俭;工作上,任劳任怨,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河南的水利建设,他的事迹在三处的干部工人中广为传诵。和李工相识,是两年前我毕业到工程处报到时,单位安排我和他一起工作。开始我的心象迎风的水面,特别不安。李工是党员、工程师,德高望重,技术经验又十分丰富。我呢?天生一幅傻模样,论书本知识有点儿,论工程经验白纸一张,他能看得起我吗?至今我仍记得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呵,是块搞施工的料。”我低头看看自己笔挺的西服和锃亮的皮鞋,它们倒一  相似文献   

20.
张建龙 《陕西水利》2009,(6):153-153
二十多年来,常听说昔日的渭河鱼翔浅底,多么的富饶;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百舸争流,多么的壮美.这种美丽深深地印在我心里,时常去想象它是怎样的一种美,在无限的遐想里,脑海中浮现的是多种美丽.但当我第一次看到渭河古渡的老照片时,感觉我的想象与照片实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一年来常常想起那张照片,并被照片中的景象所着迷.壮美、厚重、完美,使得这张照片更加珍贵和让人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