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萨瓦甫齐铀矿床地处南天山褶皱带狭长的库尔干山间盆地内。根据区域构造、古地理和古气候等资料,将山间盆地划分为3个大的古水文地质旋回;从古水文地质条件演化的角度,分析了各旋回与铀成矿的关系,并建立了强构造背景下砂岩型铀矿古水文地质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萨瓦甫齐铀矿床不同地段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是不同的。利用诸如w(Fe3+)/w(Fe2+)、w(Ra)/w(U)和有机炭等地球化学参数探讨了萨瓦甫齐铀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即矿床西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弱,表现为全硫(∑S)、总铁(TFe)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低;而矿床中部及东北部层间氧化带氧化程度较强,尤其以东北部突出,它们的全硫、总铁和矿石的铀质量分数均高。铀矿化强弱明显与层间氧化带的氧化还原程度有关,层间氧化带的氧化程度越强,铀矿化则愈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3.
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氧化还原过渡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型,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酸解吸附烃为煤成气型。统计计算表明:容矿层中铀和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含量之间具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容矿层中有机质在含氧环境下分解的产物利于铀在水中的溶解和迁移,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构成铀沉淀的还原和吸附地球化学障,在铀的成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构造地质学和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从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等两方面分析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构造地质条件,认为由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次级构造变动是控制和改造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主导因素,而且构造作用在伊犁盆地南缘东、西部存在着差异性。西部主要是中新生代次级构造运动造成掀斜使盆地边缘部分地层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有利于大型铀矿床的形成;东部以断裂和褶皱构造变形为主,不但使地层暴露地表而且使铀重新分配,有利于中小型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不同勘查阶段(普查评价、初勘、详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及其主要内容,对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可地浸铀矿床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标准与规范的建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钱家店铀矿床是近年来松辽盆地发现的1个砂岩型铀矿床。铀矿体呈板状、透镜状,受漂白砂岩与灰色砂岩接触带控制。漂白砂岩呈灰白色,胶结疏松,基本不含有机碳及黄铁矿,且有铀的富集。通过研究漂白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黏土矿物类型与组合,认为漂白砂岩是层间氧化带氧化作用的产物,是层间氧化带的一部分。漂白砂岩呈白色调的主要原因是铁离子的迁移、有机碳的氧化和岩石的高岭石化。  相似文献   

7.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与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主要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和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了产出两类铀矿床的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容矿建造形成期和铀矿形成时的构造—古气候背景,盆地基底和蚀源区的铀源条件,容矿建造岩性-岩相特征以及氧化(成矿)作用方式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异同,据此提炼出勘查这两类铀矿床应分别予以重视的关键标志。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应用研究容矿岩石中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同位素成分的数据,来解决与层间氧化带有关的铀矿成因和预测-找矿任务的可能性;更为准确地说明了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条件,并查明了原生红色岩石和次生氧化岩石在同位素成分上的差别;证实了同位素氧的分带性与控矿后成分带性一致;确定了铀矿床的预测和找矿的同位素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水文地球化学角度,归纳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标志。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确定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后生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水文地球化学标志选择、水文地球化学取样、水文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和后生分带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铀成矿的大地构造和地质构造将渗入成因的铀矿床划分为三大类:受同造山期构造活化影响的年轻地台上的矿床,后地台造山带山间盆地和坳陷中的矿床,切割古老地盾和褶皱区基底岩石的侵蚀古河道矿床。对每类矿床的成矿因素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对比。最后对俄罗斯领土上的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QJD铀矿床为一具有特殊形式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经过对该矿床古气候、沉积作用等的分析以及钻孔剖面的对比,认为含矿砂岩原生色以灰色为主,红色和黄色砂岩均为后期氧化的结果,并绘制出了姚家组上、下段氧化带前锋线分布图。通过对氧化带前锋线与沉积相平面展布图的对比分析,发现河道间的细粒沉积对前锋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河道间沉积及砂岩中的泥质夹层可以阻碍含铀含氧水的流动,在其附近形成氧化-还原过渡带和铀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位于巴音戈壁盆地南部的塔木素铀矿床在矿化特征上明显有别于我国北方其他砂岩型铀矿床,对于该矿床的成因也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学、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径迹蚀刻等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塔木素铀矿床巴音戈壁组上段第三岩性段(K 1 b 2-3)含铀泥灰岩至少经历了4个阶段的成岩作用,铀矿物呈微粒(粒径<1μm)浸染状分布于最早期的角砾中,具有沉积成岩成因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沉积成岩期水体中溶解的铀并因蒸发浓缩作用而富集在特定的层位。巴音戈壁组上段第二岩性段(K 1 b 2-2)含铀砂岩在沉积成岩阶段盆地内封存的高矿化度地下水与碎屑物之间以及成岩后酸性地表水与碳酸盐胶结物之间共发生了两个阶段的水岩作用,每个阶段形成了表现特征不同的铀矿化。沥青铀矿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区内最早的铀矿化形成时间为111.6±8.1 Ma,与砂岩形成时间接近,而最新的铀矿化形成时间为2.5 Ma,具有明显后生成因特征,综合研究显示砂岩中的铀矿化具有沉积成岩及后期层间氧化叠加改造双重成因特征,沉积成岩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封存的地下水,而层间氧化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表水带入的铀及富铀岩层。同时研究认为塔木素铀矿床存在后期热液活动,但暂未发现热液活动与铀成矿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业已查证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大多为隐伏盲矿,多产于荒漠、戈壁、半丘陵等地理-地球化学景观区内。地勘手段多为规模化、系列化的钻探工作。我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众多,属于巨型、大中型,厚覆盖的盆地就有20多个,且多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处女盆地。受国家综合国力及地质背景、铀矿地勘能力的影响,用规模化、系统化的钻探工作显然有悖于中国国情。参照国内外地勘工作经验,依托于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的盆地铀矿信息数字化填图可作为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的新战略。以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的盆地铀矿信息数字化填图经济、实用、快速、有效,国内油气地勘中的盆地油气矿藏信息数字化、金矿地勘中的金矿信息数字化、欧洲26国地调所联袂完成的全欧大地铀信息数字化等工作都表明,盆地铀矿信息数字化理应成为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勘探方面的应用还只是刚刚起步。本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典型钻孔为例对白音乌拉地区含矿建造赛汉组进行了沉积旋回的划分和剖面对比,识别出一个长期旋回(LSC1)、两个中期旋回(MSC1、MSC2),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该地区砂岩铀矿化特征,提出层间氧化带主要发育在MSC1的上升半旋回中,矿体主要赋存于低可容纳空间下形成的河道砂体中,且认为这类砂体厚度适中(10~15m)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连通性,泥质夹层薄(<3m),自身渗透性好,富含有机质,有利于层间氧化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对浸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地球化学模式证明传统的酸法和碱法浸铀试验不适合十红滩铀矿床,并对浸铀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巴音塔拉凹陷蚀源区岩石及年代学特征,论述了含矿地层特征、沉积物源、铀矿化类型、成矿年龄及铀成矿条件等。指出下白垩统含矿地层物源好,地质演化历史对后生水成铀矿有利,是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值得重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对吐哈盆地的构造演化、构造特征及十红滩砂岩型铀矿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构造对艾丁湖斜坡带上十红滩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控制可分为3个层次:构造演化控制了铀源、找矿目的层的沉积建造类型及铀矿化期次;斜坡构造单元控制了铀矿化区;斜坡带构造带上的次级构造控制了铀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塔拉乌苏地区是巴音塔拉凹陷中北部重要的铀成矿远景区。为评价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本次采用RaA法、活性炭法等综合放射性测量技术在该地区进行土壤氡浓度测量,以此划分出土壤氡浓度异常分布范围。结果显示,区内存在DQ-1、DQ-2和DQ-3等3片异常区,经后期钻探查证,已发现铀矿化特征,反映该地区铀成矿潜力较大,认为在DQ-1与DQ-2异常区的夹持部位,为有利成矿预测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