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蒙古国然楚勃林地区遥感地质解译,重点围绕与铀成矿有关的岩石地层、断裂构造和热液蚀变等成矿条件信息,采用ALOS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和ETM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岩石地层目标识别、蚀变信息提取和遥感地学综合分析,认识到中西部双环形构造与铀成矿期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此外,通过遥感地质解译识别出泥盆系为两套岩性D(a)和D(b)。依据综合信息与铀矿化关系,对研究区进行了铀成矿预测。通过研究得出的一些认识有助于该地区深入开展铀矿勘查。  相似文献   

2.
江西相山盆地作为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产地,已经开展多年的铀矿勘查工作,发现大、中型铀矿床及铀矿化点上百处,积累了大量地质找矿资料。文章利用模糊证据权法从盆地尺度建立预测模型,综合多种数据,包括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解译等提取证据图层,并结合已知铀矿床和矿点的分布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相山盆地铀矿床预测模型,利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结果的优度,并进行铀成矿潜力评价。通过该模型得到的相山铀成矿潜力预测后验概率图,发现相山盆地最有利的成矿潜力区主要位于其北部及西北部,与已知矿床点吻合度较高。根据预测结果,该区的下一步铀矿勘查工作重点仍是北部和西北部区域;其次,在东南部的少数区域也有成矿的可能性,可作为次级勘查区域。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修水—宁国地区铀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重力资料解译出了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不同规模的断裂构造、侵入岩体等地质要素,进而总结了铀成矿的重力异常找矿标志,为下一步的铀矿勘查和分析找矿前景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昆仑铀成矿远景带铀矿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铀矿找矿工作进展缓慢,急需一种快速、高效缩小铀成矿有利区范围的找矿技术方法。以西昆仑铀成矿远景带为研究区,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挖掘出该区各种与铀成矿有关的多源信息(地质、航磁、地球化学和遥感等),优选地质断裂、富铀岩体、铀异常点、遥感解译断裂、铁染蚀变、羟基蚀变、航磁推断侵入体、航磁推断断裂、地球化学氧化钾异常及地球化学铀元素异常等10个与花岗岩型铀成矿关系密切的预测因子,对其进行矢量转栅格、多重缓冲区分析及再分类等预处理;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及判断矩阵,计算各预测因子对目标层的权重系数;最后,基于GIS平台对预处理后的10个预测因子与确定的权重信息进行整合与计算处理,优选出3片铀成矿远景区。结果表明:基于RS和GIS技术的多源信息铀成矿预测能够快速高效预测铀成矿远景区,可为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前人深源热液金属元素(包括铀)和铀成矿文献的综述可以得出:地幔流体-重大地质事件-成矿构造是深源铀成矿靶区勘查模式。探讨了南岭铀成矿带的成矿潜景和深层勘查方法,提示构造地球化学、金属活动态提取技术作为该区深源找铀矿方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是我国北方主要产铀盆地之一,但是盆地北部铀矿工作程度较低,近几年核工业系统在盆地北部进行系列铀矿勘查工作,由于铀成矿条件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勘查和预测工作。前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研究区西部和南部,北部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对盆地的构造演化未进行系统性分析;目的层的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尚未明确;对目的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未进行系统论述等。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野外地质调查、典型钻孔岩心编录、连井剖面和铀源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的构造演化,深入分析铀成矿有利条件,明确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姚家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认为:目的层具备含铀性较好,砂体具有平面分布广、侧向连通性好的特点,且后生改造作用明显。在此基础上圈定了目的层有利砂体的空间展布,并明确了岩石地球化学的空间分布规律,优选了讷南—通南、林甸和拜泉—三道镇3片铀成矿有利地区,为铀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遥感信息延伸研究的DS铀矿床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从遥感图像分析中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杭锦旗地区铀成矿区域地质环境为一个由断隆构造、南缘断裂、环形构造等组成的特殊地质环境,然后利用信息集成技术,将遥感信息与地球物理、地质等地学信息相复合,对断隆构造、南缘断裂和环形构造进行了延伸研究,并从区域铀成矿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上述特殊的区域地质背景对DS铀矿床的产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徽庐枞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孕育了盆地内铀成矿作用。在整理前人勘查及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铀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成矿控制因素。庐枞火山盆地铀矿与潜火山岩具密切时空和成因关联,铀成矿受潜火山岩、构造及地层岩性综合控制,但潜火山岩浆侵入作用是成矿关键因素。后续铀矿找矿工作,在对潜火山岩体外围有利空间勘查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寻找与隐伏岩体有关的隐伏矿体,以实现铀资源扩大的预期。  相似文献   

9.
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在铀矿地质勘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遥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新方法研究则是各种铀成矿要素光谱信息和空间特征识别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基于曲波变换技术,开发了卫星高光谱数据(Hyperion)和高空间分辨率(SPOT5)的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影像在数据噪声消除、信息增强与信息提取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利用离散小波变换技术,高精度提取了主要铀成矿要素的光谱参数,建立了典型四价和六价铀矿物的光谱识别谱系。另外,通过钻孔岩心和探槽工程的高光谱编录、地质编录和物探编录,建立了典型蚀变带的物谱关系模型,重点分析了赤铁矿化蚀变(Fe3+)光谱特征与铀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上述遥感数据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在桃山地区铀矿地质勘查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极化SAR作为一种新的遥感数据源广泛应用于铀矿资源地质勘查。利用自主开发的UExplore_SAR软件可以处理不同波段、不同极化方式的SAR影像。通过对Radarsat_2多极化数据和Alos_2多极化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不同类型的SAR影像,并在多个铀异常区开展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表明,雷达遥感可以作为遥感找矿技术的一种有效补充,UExplore_SAR软件在铀矿地质勘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探讨了在覆盖区开展遥感地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讨论了如何运用遥感数据处理(如遥感微弱信息处理)方法,结合各种资料综合解译技术,破译覆盖层下部地质层体信息和进行成矿预测。并以伊犁盆地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解译各种控矿因素;圈定控制铀矿分布的隐伏产铀建造;鉴别与沉积环境及矿化富集有关的隆起和凹陷;识别控制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断裂(包括隐伏断裂)构造;解译与铀矿化富集和保存有关的相对稳定区和相对活动区以及区域排泄带。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在覆盖区成矿预测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为该区进一步铀矿普查与勘探优选了六片靶区。  相似文献   

12.
深入探讨了在覆盖区开展遥感地质研究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讨论了如何运用遥感数据处理(如遥感微弱信息处理)方法,结合各种资料综合解译技术,破译覆盖层下部地质层体信息和进行成矿预测。并以伊犁盆地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解译各种控矿因素;圈定控制铀矿分布的隐伏产铀建造;鉴别与沉积环境及矿化富集有关的隆起和凹陷;识别控制盆地形成和发展的断裂(包括隐伏断裂)构造;解译与铀矿化富集和保存有关的相对稳定区和相对活动区以及区域排泄带。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在覆盖区成矿预测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为该区进一步铀矿普查与勘探优选了六片靶区。  相似文献   

13.
收集整理广东省南雄市坪下水地区40个钻孔伽马测井数据等资料,利用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开展空间铀含量分布研究,将测井数据转换为直观的三维图像,表征研究区的铀矿化信息;通过进一步挖掘利用钻孔伽马测井数据信息,结合地质、磁测资料,分析铀成矿有利部位,为今后该地区的铀矿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油-铀”兼探,了解油气矿权区内砂岩型铀矿的资源潜力,在鄂尔多斯盆地内开展了以砂岩型铀矿为勘查对象的老井复查工作,在盆地东南缘X探区发现一批放射性高异常钻井。研究认为,该区具有一定的铀资源潜力。以该区西北部L地区和中部T地区放射性异常特征为基础,对其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位于构造斜坡带,地层平缓,铀源丰富,古气候适宜,砂体稳定发育,具有完整的补-径-排系统和良好的铀成矿地质条件。通过铀成矿机理研究,研究区内砂岩型铀成矿过程可分为沉积预富集阶段、古层间氧化作用成矿阶段和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保矿阶段。  相似文献   

15.
应用TM、MSS卫星图像,航空彩红外摄影和红外细分光谱扫描等综合遥感及多源信息复合技术,开展甘肃北山南带1:5万遥感地质调查和以金(铀)为主的遥感矿产预测研究,以遥感图像的计算机信息增强和提取为主要依据、遥感-地质找矿理论为指导、调查验证为基础,在综合遥感技术应用方法研究,基础研究,金、铀矿产预测,以及1:5万大面积地质成图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完成1:5万遥感地质图和矿产图各21幅,解译发现近千条蚀变岩带,新发现含金异常蚀变带71条,金矿化产地23处,含金最高达71×10~(-6),划出17片找矿远景区,67个金矿找矿靶区和铀成矿有利区,为找矿提供了大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遥感地质扩矿的关键是在成矿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遥感影像特征提取和识别与成矿、控矿有关的地质信息。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与遥感应用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针对该区实际情况和覆盖区的特点,通过对多种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不同的变换处理,提取了覆盖区地质体的信息。根据透视信息、地貌特征、水系结构、色调差异等解译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和主要控矿因素;根据遥感影像特征识别了主要的产铀火山构造盆地、控矿构造、中生代火山岩系、火山机构、成矿岩体等,建立了不同类型矿床遥感影像模式。应用多源信息复合技术预测成矿远景区。研究表明,在大面积覆盖、地质背景复杂的地区应用遥感技术提取和识别找矿信息是可行的,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是寻找铀和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店头铀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研究区地层、构造、油气渗出和铀矿床特征,从油气渗出、氧化渗入、铀矿体与断缝体及铀-油气相互作用四个方面探讨了油气渗出作用与铀成矿关系。认为店头地区发育系列NEE向、近EW向断缝体,是深部延长组油气向上运聚的主要通道,伴有油浸、脉状石膏和黄铁矿等;油气渗出作用表现为油浸砂岩、褪色蚀变砂岩和地沥青三种样式,其中铀成矿期形成的地沥青或凝胶化有机质对铀沉淀富集起关键作用,成矿期后形成褪色蚀变砂岩或油浸砂岩只是对铀矿起到保矿作用;放射性元素对地沥青和凝胶化有机质催化热解作用,有机质活性及还原吸附能力增强;矿石中沥青铀矿或铀石围绕凝胶化有机质或黄铁矿赋存,具有多期环带状产出的特点,伴生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等中低温热液硫化物;渗出流体长期作用下的水-岩反应致使直罗组砂岩总体硬度大,密度较大,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认为店头地区铀成矿受渗出还原作用与渗入氧化作用动态作用成矿,形成高品位铀矿化,NEE向和近EW向断缝体是区域铀成矿关键控矿要素。旨在进一步阐明店头矿床铀成矿机理,识别并构建区域铀矿找矿标志,为选区和铀矿勘查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桃山矿田是我国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田,2014年江西桃山地区铀矿勘查区被列入国家级整装勘查区。通过"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实施,获得了一大批新的基础地质、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收集与整理几十年来桃山矿田铀矿勘查积累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放射性测量数据,集成建立了多源信息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提取了构造、岩体以及放射性测量信息,分析了与铀矿化的相关关系。认为铀矿化与断裂和打古寨岩体关系密切,铀矿床主要位于断裂400 m缓冲区内;已发现的铀矿床、矿化点和异常点绝大部分位于岩体内或岩体外10 km的范围内;铀矿床-矿化点-异常点与航空放射性测量总计数率和钍含量变化的规律不明显,而钾和铀含量关系密切,具有逐渐降低的特点;基于航空放射性测量数据U、Th、K含量等值线图,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了航空放射性测量数据多元信息综合异常图,为进一步研究航空放射性测量数据与铀成矿关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巴音戈壁组上段地表露头、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重点归纳总结了塔木素地区巴音戈壁上段沉积体系,并研究了铀矿化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最后建立了研究区的铀成矿模式,得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铀成矿的最有利部位,以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为主。  相似文献   

20.
布雅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南缘有利的铀成矿地段。在简析布雅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已知铀矿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宏观地分析了盆地形成铀矿化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及铀源等条件,以构造为主线初步总结出该区铀成矿的载体形成、初始铀富集、相对停滞和破坏及叠加富集4个阶段,独特的构造演化促成了铀矿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