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针对常规复合堵漏剂堵漏成功率低的问题,开展了自固结堵漏剂研究。采用流化包衣机在堵漏剂外表面涂覆可在井下固结的环氧胶黏剂,流化包衣在井下温度条件下固结,从而提高堵漏剂的井下封堵强度。调节流化包衣机的进风口温度50~100 ℃、出风口温度25~40 ℃、喷枪速率0.5~2.0 L/h,可实现喷雾、包衣、干燥一体完成。室内高温堵漏试验表明,自固结堵漏剂具有较好的抗钻井液扰动和抗负压抽汲作用,通过选择环氧树脂的型号、固化剂和促进剂DL-1的加量,能够调节自固结堵漏剂的井下固结时间;110 ℃温度下,堵漏剂在2 h以后开始初步固结,强度逐渐增加,15 h时抗压强度达到4.6 MPa。堵漏层扫描电镜图片显示,涂覆层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发生了软化和固结,固结后材料之间结合紧密。研究结果表明,自固结堵漏剂能够大幅提高严重裂缝性漏失的堵漏成功率,可为实现漏失层的有效封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提高支撑剂在清水中的悬浮性能、改善支撑剂在裂缝中的分布、简化压裂施工工艺、提高压裂措施产量,通过在支撑剂表面进行硅烷偶联改性引入双键,再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将膨胀树脂接枝在支撑剂表面,制得膨胀型自悬浮支撑剂,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种类及用量、单体比例、单体浓度对自悬浮支撑剂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支撑剂、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甲叉基双丙烯酰胺(MB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质量比为600∶71∶40∶1∶8,硅烷偶联剂加量1%,引发剂加量1‰,单体(AA、AM、AMPS、MBA)质量分数20%,反应温度30℃的条件下制得的自悬浮支撑剂在清水中的膨胀倍数为1.5~5;支撑剂膨胀性能受阳离子浓度的影响,影响强弱顺序为Mg~(2+)Ca~(2+)K~+Na~+;压裂模拟结果表明,自悬浮支撑剂的运移铺置效果好于常规支撑剂,其支撑裂缝半长为119.2 m,比常规支撑剂提高24%。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针对蜡油加氢装置主要耗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投用新氢机贺尔碧格无级调量系统、进料泵-液力透平组、变频电机以及叶轮切削、加热炉引风机转子改造等措施.改造后的运行结果表明:装置能耗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14.
阻流器对海底管道自埋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杭州湾海底管道的埋设中应用自埋技术,取得了防止产生管跨和增加管道的稳定性的理想效果。鉴于此,介绍了海底管道埋设的自埋原理;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有无阻流器2种情况下海水对管道冲刷产生的不同影响。通过对比发现,有阻流器的管道表面的压力系数在阻流器的两侧产生剧烈变化,沿水流方向由正值变为负值;升力系数变为负值;管道与海床间隙中水流的速度增大,从而使海床受到海水的剪应力也相应增大,海床易于受冲蚀,有利于实现海底管道自埋。 相似文献
15.
分析VRDS装置能耗较高的原因,通过实施相应的节能技术改造,淘汰效率低下、能耗高的设备,增上节能设备,装置的电耗、蒸汽消耗都有了明显降低,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通过改造,增加了部分备用设备、流程,也有利于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并对下游装置能耗的降低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邱林权邹胜林张航周成周正鹏张威徐岁雪 《石油化工应用》2023,(4):58-60
A1油藏为典型的低渗透油藏,随着开发的进行,受水驱不均影响,投产后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目前已进入高含水率开采阶段。黏弹自调控剂调驱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调驱堵水技术,在进入底水层大孔隙中,剪切小的状态下黏度大,可增大注入介质向底水层驱替的阻力。在进入上部油层小孔隙中,高剪切的状态下黏度小流速快,可改善吸水不均问题,抑制底水锥进,实现增油降水的目的。为了提高水驱波及体积,改善吸水状况,在A1油藏北部3口注水井进行先导性矿场试验,整体采用0.1%浓度进行注入,注入后对试验井组注入压力、含水率阶段、底水厚度及渗透率分析,封堵效果明显,通过对动态变化及见效情况分析,评价不同条件下的增油效果,试验井组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油、电消耗是管道运输的最大成本,为此管道企业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输油设备的油、电消耗.管道储运分公司在东临老线惠民站安装了变频装置,改造后的惠民站在相同工况下与改造前的惠民站相比,在全线 8台泵运行的情况下,每天节电约 3.2×104kWh,节电率达55%,实现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标,也为其他管线加装变频装置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
20.
针对“强注强采”导致的强水窜油藏的稳油控水问题,通过低温反相聚合技术制备了纳米微球和双层聚合物微球,并复配形成新型在线自聚集调驱体系,考察了体系的耐温性及其粒径变化、注入性、封堵性以及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了体系的作用原理。结果表明,该体系质量浓度为5 g/L,在温度90℃、矿化度34 g/L的模拟盐水中自聚集后耐温超过120 d,粒径可达130μm,对渗透率为5 000 mD的人造岩心具有很好的封堵性能和运移能力,单管均质岩心和双管非均质岩心驱油实验采收率增幅分别为4.1%和10.6%,具有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