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三全育人"视阈下,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培养工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意识和工程伦理思维,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内涵及实施路径等进行了探析,为推动高校构建"...  相似文献   

2.
工程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信奉一定的职业操守,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工程师均有伦理意识。随着21世纪之初工程哲学在东西方的同时兴起,工程伦理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国大陆的工程师伦理意识已经滞后于当今国际工程界的伦理共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工程师伦理意识概况,提出建议,对国内相关技术协会,大型企业制定工程师伦理章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职铸造专业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骏  蔺虹宾  谢学林 《铸造技术》2012,(9):1094-1096
通过开设工程伦理教育讲座使学生建立工程伦理学概念,结合学习铸造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专题研讨深化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所用"善举与美德"的案例均来自企业的真实工程伦理实例。通过探索制订铸造行业工程伦理章程,完成对铸造专业学生的工程伦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技术伦理问题的逻辑解析与工科高校的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允回避和不允忽视的重大课题。技术在应用中出现违背其造福社会的宗旨,发生损害人类的负效应,其根本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认识的”和“道德的”两大类。解决技术伦理问题,可以采取技术的、制度的、法律的策略,但通过技术伦理教育,尤其是工科技术伦理教育,确是人们一致认同的“治本”良方。加强理工科技术伦理教育,首先需要创新其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MBA商业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国社会现实需求出发,确定我国MBA商业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型领导。在此基础上,以Trevino道德型领导模型为基础,以教育的可行性为标准,从道德人和道德型经理两个雏度将MBA商业伦理教育的目的分解为提高伦理决策能力和伦理领导能力两个目标。进而从知识、技能、价值观三个层次上将MBA商业伦理教育目标分解为可衡量、易评价的子目标。目的、目标、子目标共同构建三层次的MBA商业伦理教育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受试者保护法规和制度方面的不足, 强调在此背景下研究者作为临床试验执行者与受试者直接接触者,在保护受试者、协助受试者权益维护中的重要作用。探讨采取以伦理培训提高研究者伦理意识、完善法规制度、建立研究者与伦理委员的良好沟通等方式,促进临床试验中的受试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7.
工程伦理教育在中国走过的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寻求实现本土化的过程。工程伦理教育本土化的缺失,源于与所处文化背景的适配性不高、适宜性不佳和适用性不强,表现为:工程伦理教育理念认同的本土化进程任重道远,教育理论建构的本土化尝试举步维艰,教育实践应用的本土化努力事倍功半。工科学生伦理素养的培育仰仗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大力推进。中国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借镜"西学",但必须超越"以西释中",实现本土化诉求:一是发挥包括政府、高校和工程行业在内的诸多利益相关方的协同作用;二是增进中西学界双向的知识交叉与平行平等的学术交流,实现面向本土问题的理论创新;三是要达到"横向贯通、深度融合"的目标;四是提升学术社群本土化意识的自我觉知;五是打造扎根传统文化的工程伦理教育新模式。具有本土问题意识,扎根本土文化传统,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方能实现真正的本土化创造。  相似文献   

8.
艺术满足的是人的审美需要,而美以善为基础。伦理属性是艺术教育的内在属性,艺术教育的内容、过程和目的都具有伦理性质。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受到重经济的社会环境和重技术教育的发展惯性的影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上存在伦理意识阙如的情况。在新时代,我国艺术教育的开展应重视伦理教育,这要求国家层面以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形式确认艺术伦理和艺术伦理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学校层面合力打造传播以善为美理念的艺术教育,个人层面以艺术专业教育和审美公共教育为抓手培育具有艺术素养的负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9.
传统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暴露了当前大学生网络德育的不足,它表现出对大学生主体人格的遮蔽、缺乏对话与思辨以及强制性的道德命令.借鉴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商谈伦理的观点,对大学生主体的人格尊重是网络德育的基础;大学生网络德育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具有发展的阶段性与层次性;我们应采取“对话-辩论”的道德教育模式,营造诚信公正的网络德育环境,以求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教育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在其中,教育评价又成为一个“热词”和透视教育问题的“关键词”。就其本位而言,教育评价自然是一个教育问题,但是,在它自身以及与评价对象关系耦合的过程中,掺杂或延伸出诸多的伦理话题,因此,又渐变为一个伦理问题。我们将对教育评价的伦理规制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湖南师范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表现在师范教育层次的提升、开放师范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多样化师范教育功能的拓展。师范教育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政策、湖南省师资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及湖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声。  相似文献   

12.
诚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诚也是当代大学生就有的基本德性,诚德修养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立身做人、求知求学与创业成才。要提高大学生诚德修养的水平,必须培养大学生对诚德的信念,加强教育引导,净化社会道德风气。  相似文献   

13.
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探讨“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入手,考察了我国当前大学的道德教育状况,对大学培养目标中的知性取向进行了反思,认为知性取向是造成大学道德教育陷入困境的关键原因。作者认为,在大学中应该找回道德教育的位置,对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整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受过教育的人”。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资助高校贫困生的主渠道,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呼唤创新高校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破口,加强信用管理须设为防范贷款风险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里凸显出来。可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趋于淡化,这使大学生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对于部分大学生重才而轻德的现象,高等教育应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就在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学中“德育实效性低迷”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 ,本文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 ,提出了“自我研究”型大学生德育模式 ,并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指出学生理论社团是实施该模式的最佳媒介 ,并且指导学生组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社”对该模式进行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了该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德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具有适应性、科学性和新奇性等优点 ,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德育创新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新理念 ,实现德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统一 ,德育政治定位和德育教育定位统一 ,德育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统一。确立德育工作新概念、新内容、新载体、新要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培养大学精神。德育创新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厦门大学兴办高等职业学院作为案例,分析了学术型大学兴办高等职业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术型教育与应用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不应该用衡量学术型教育的质量标准去衡量职业型教育。学术型大学应着力发展精英教育,职业性教育应由职业型大学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