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增进  李宝萍  杜明侠 《人民黄河》2003,25(10):23-24,35
结合豫西黄土丘陵区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等方面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可行性。针对本区立地条件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对策,探讨了本区退耕还林还草配置模式、乔木树种的配置方案和牧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增进  李宝萍 《人民黄河》1999,21(10):19-21
通过对豫黄土丘陵区条件的客观评价,提出了在豫西黄土丘陵旱作生态农业建设的初步设想。根据旱作生态农业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讨论了豫西旱作生态农业的建设内容、基本模式、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河南黄河段统一的规划、总体协调、综合治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黄土丘陵区涉及张家口市坝下的10县、131个乡镇,土地总面积13432km2,人口130.3万,是张家口市坝下人口聚居区和农业种植区.该区由于受第四纪黄土堆积和泥河湾湖相沉积的影响,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度不同的黄土,加上自然条件恶劣及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造成该区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500t/km2·年,有的地方达到10000~20000t/km2·年,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4.
基于DEM的数字河网生成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流域地形是决定河网水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数字流域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根据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河网水系的集水面积方法。首先计算出流域上各点(或栅格)的集水面积;然后通过分析临界支撑面积(CSA)的取值对所提取的数字水系总长度以及平均坡降的影响,确定反映该流域河流地貌发育的临界支撑面积。并选择一个面积为265 km2的流域进行了河网水系提取的实例分析, 所得结果和实际情况比较符合。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在分析流域的河网水系结构特征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分生态条件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资源具有持水能力高、水分亏缺多、补偿能力小、利用率低等特征。该区农林牧的发展,应结合本区土壤水分资源特征,采取合理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识别危险废物填埋场项目建设可能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结合黄土丘陵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建立基于包气带污染物垂向迁移模拟的数值模型方法。从拟建危险废物填埋场工程布局及可能的污染风险识别出发,设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素及情景,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和预测分析。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在填埋区防渗层事故破损出现泄漏的情景下,随渗滤液进入土壤环境的铅、镍污染物穿透包气带需18~19 a,事故情景下污染物渗漏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环境。在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填埋场区采取有效防渗措施,并完善填埋场防渗系统的渗漏破损检测系统建设的前提下,该选址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可行。  相似文献   

7.
永登黄土丘陵匿淘谷潜水存较大沟道都有分布,并自成系统,其补给来源主要靠山区大气降水及暂时性洪流入渗,多顺沟以潜流形式向下游排泄加入河谷潜水。其水文地质特征是谷底含水层宽度一般为100-200米,厚l~8米,两侧为弱透水边界,含水层岩性为全新世洪积类砂碎石,地下径流的水力坡度都大于l%,显示出地下水向下游排泄的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径流量、侵蚀量年内、年际变化主要受降雨量变化制约,研究小流域侵蚀泥沙主要来源于侵蚀沟,其侵蚀量约占总侵蚀量的80%。  相似文献   

9.
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等高线、高程点、特征地物信息数据的方法进行DEM数据生产,生成的DEM数据利用实测地面数据对其进行质量检测与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生产的DEM数据可以将研究区内的河流、堤坝、山地、居民地等地貌信息较好的表现出来,符合数字测绘成果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淤地坝刀劳庆骨干坝为例,采用野外原位观测及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淤地坝作用下地下水位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演化特征,揭示上下游补排关系及驱动因素,为淤地坝坝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淤地坝下游和坝区地下水位年最大变幅分别为1.82 m和1.27 m,坝下游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坝...  相似文献   

11.
中间锦鸡儿是治理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不同生境其生长状况差别很大,为分析其原因,在皇甫川流域选择一面中间锦鸡儿灌丛化峁坡,对土壤、植物群落及中间锦鸡儿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砒砂岩丘顶土壤质地较硬、水分状况不良,不适宜中间锦鸡儿生长;覆沙层较厚的砒砂岩峁坡,水分状况较坡顶有所改善,有利于中间锦鸡儿生长;覆沙层较厚的坡底,虽然土壤质地疏松、水分状况较好,但中间锦鸡儿株丛密度过大,抑制了其生长,株丛生物量较低,且限制了草本层的发育和物种多样性,因此即使在适宜生境种植中间锦鸡儿,也应适当控制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2.
对黄土高塬沟壑区近20年来水土保持人工栽植侧柏的存活、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侧柏在黄土高塬沟壑区的阳坡、阴坡、半阴半阳坡均适宜栽植,侧柏+沙棘混交林适宜在半阴半阳坡栽植,侧柏+狼牙刺混交林适宜在阳坡栽植.  相似文献   

13.
浅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重要的侵蚀类型,耕作是黄土高原浅沟侵蚀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浅沟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研究是建立浅沟侵蚀物理模型或概念模型的基础。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燕儿沟小流域的坡地上,通过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初步研究了耕作对浅沟水流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使浅沟水流能量转化耗散规律发生变化,从而使各个水力学参数沿程及不同放水流量时的变化规律发生改变;在未耕作坡面上浅沟水流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弗劳德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在耕作坡面上浅沟水流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弗劳德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呈极显著的对数相关;耕作后的第一场侵蚀性降雨产生的浅沟侵蚀量为全年侵蚀量的25%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标准样方法进行树高、冠幅、胸径、保存率调查,采用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确定各树种的综合指数与评价指数,研究了黄土高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造林树种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①山杏适宜在阴坡、半阴半阳坡栽植;②侧柏适宜在阳坡、阴坡、半阴半阳坡栽植;③油松适宜在阴坡、半阴半阳坡栽植;④沙棘适宜在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栽植;⑤刺槐适宜在阳坡、半阴半阳坡栽植;⑥杜梨适宜在阳坡栽植;⑦狼牙刺适宜在半阴半阳坡、阳坡栽植;⑧油松+沙棘混交林适宜在半阴半阳坡、阴坡栽植;⑨侧柏+沙棘混交林适宜在半阴半阳坡栽植。  相似文献   

15.
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方法——突变级数法,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树儿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针对评价效益偏高的问题,通过数值转化方法将其转化为绝对意义下的评价值。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此方法合理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具有3个优点:一是不需要确定权重,只需要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减少了人为的主观性;二是计算量小,便于应用;三是模型应用相对简单,不需要理解特殊的内部机理。2大量淤地坝的建设等生态恢复响应措施的实施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其中生态效益提升最为明显,生态效益评价得分由4提高到了79。3综合效益评价得分由10提高到了65,评价等级从差变为中。说明退耕还林(草)等治理措施的实施使树儿梁小流域坡面径流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侵蚀,这些治理措施作为一种政策驱动力,同时也作为生态恢复响应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研究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4种禾本科植物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苏丹草、高丹草、巨菌草、绿洲一号4种禾本科植物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长状况,给该地区水土保持植物品种的引进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天水站龙王沟试验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4种植物的生长速度、分蘖能力、物候表现、植株高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等田间管理水平下,巨菌草和绿洲一号出苗及各个物候期时间相对较晚,但生长天数较长,当年分蘖能力表现为巨菌草苏丹草绿洲一号高丹草,生长末期平均株高最终排序为巨菌草绿洲一号高丹草苏丹草。在未给予最佳水肥条件下,4种植物在该地区均能较好生长,但表现不同,巨菌草和绿洲一号在生长天数、植株高度和分蘖能力方面较苏丹草和高丹草更具优势,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优良植物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塬沟壑区径流调控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时空分布、功能和效益上的差异性.采取"以水换沙"是构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调控体系的技术关键.基于径流调控利用的多元综合治理模式具有径流的主导性、多因子、多单元、多手段、多效益和多目标的特点.根据黄土高塬沟壑区塬、坡、沟、川四大地貌单元的特点,总结出的20种径流泥沙调控利用范式.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吕二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吕二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和不同治理阶段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结论认为:该流域土壤侵蚀以重力侵蚀为主,输沙量占全年的68%,坡面细沟侵蚀所产生的输沙量占30%;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十分明显;在丘陵沟壑区,尤其是在陡坡荒地上采用生态修复措施、在沟道修建淤地坝工程,治理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亚坤 《人民黄河》2013,35(2):67-69
以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区秦安县的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将水土保持各方面的效益转化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价研究区治理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研究区内人均生态系统内部服务价值由2 173元增加到3 272元,项目区外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37.39万元增加到280.96万元,增长幅度为104.5%,人均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为223.94元,生态系统外部服务价值增长的幅度要大于内部服务价值.3种水土保持措施中,梯田的外部服务价值最高,林地高于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