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天信 《真空与低温》1994,13(4):237-239
介绍了日本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三级脉管制冷机。它可以提高制冷机的性能并简化结构。为了减少回热器及脉管的损耗,研制了一种能从室温到液氦温度下工作的脉管。这台脉管制冷机己获得3.6K的低温,4.9K时的制冷量为119mW。  相似文献   

2.
介绍最近研制的一台双向进气带第二小孔阀型二极脉管制冷机实验情况。该机采用计算机时序控制,脉管热端均处于室温。文中给出了二级脉管制冷机的基本结构尺寸以及试验结果;一级脉管达到45K;二级脉管无负荷最低制冷温度达到3.1K。能稳定,长期工作,讨论了制冷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Gao  JL 成雷 《低温工程》1995,(1):56-62
为研究如何利用脉管制冷机达到4K温度和最佳多级脉管构型,对几种类型的单级脉管制冷机与G-M制冷机组合休进行了实验,当脉管热端温度为室温时采用这种组合体的脉管冷端所获得的最低温度达3.5K。最后一级回热器的热端大约预冷到15-20K。其最佳工作条件为:压力约1.0-1.5MPa,频率1-2HZ,热流和热损失分析与相移效应的关系。以及为达到4K温度的多级脉管制冷机的构型,均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Watan.  A Swif.  GW 《低温与特气》1997,(3):46-51
通过采用小孔型脉管结构,可以消除超流体斯特林制冷机中一半的运动部件。当热平板温度固定为1.0K时,我们第一台这样的装置已经冷却到了0.64K。制冷机的同我们4 预计值完全符合。在超流体脉管中有两个与常规脉管明显不同的奇异特征;其一,为防止自由对流而维持^3He-^4He混合的稳定性,脉管热端必须置于脉管冷端的下方;其二,在低于1K时金属的低热容使得对流体振荡引起的沿脉管的热损失非常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在自行研制的双小孔型二级脉管制冷机实验过程中回热器对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合理的回热器布置方式,讨论了回热器形变及压缩机油污染对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羊毛毡在隔离磁性材料Nr3Ni粉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优化改进的基础上,该机达到了3.1K的最低无负荷温度。  相似文献   

6.
对脉管型斯特林制冷机用于普冷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用实验的方法对脉管到斯特林制冷机和单纯的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在245K以上温区脉管型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优于单纯的斯特林制冷机的重要结论.对小孔和脉管长度变化对脉管型斯特林制冷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二级双小孔型脉管制冷机的基本结构,着重分析了第二小孔,结构参数冷机性能的影响,指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经反复实验,采用双小孔结构的二级脉管制冷机第一、二级最低制冷温度分别达到46K和3.0K。  相似文献   

8.
近10年中,相移器的不断改进促进了脉管制冷技术的发展。相移器可以是第二进气口、热端膨胀活塞、四阀机构、主动气库、声阻管、内调相装置,或是第二小孔。为了满足多科应用要求,以其工作频率进行分类是选择脉管制冷机的一个好方法。论述了脉管制冷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及其各种相移器的性能。1 前 言近10年来,脉管制冷机(PTC)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经能够提供与其它低温制冷机,如斯特林制冷机、G—M制冷机等相当的制冷温度范围。单级脉管制冷机获得的最低制冷温度已接近20K,而多级脉管制冷机的温度已低至2K。Ra…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20K以下温区氦流体热物性特点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液氦温区脉管制冷机的经热模型,用以研究液氦温区双向进气型脉管制冷机的动态工作过程及其制冷机理,为开展液氦温区多级脉管制冷机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双小孔型二级脉管制冷机的制作工艺及调试方法,并指出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用该脉管制冷机已获得液氦温度,第二级制冷温度为3.1K。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定时器及计算机实时控制脉管制冷机进排气的两种实验装置,实现了脉管制冷机压力波频率的无级调节,并可灵活地调整占空比及压力波的相位差.进而,采用定时器控制装置对自行研制的双向进气型脉管制冷机进行进排气控制,获得了41K的无负荷制冷温度.  相似文献   

12.
切换式脉管制冷机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换式脉管制冷机用于天然带压气源获取冷量,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着重在理论数值分析上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切换式脉管制冷机的数学模型,对制冷机内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用实验验证数值分析的可靠性,计算结果揭主要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同性能指标的关系,理论数值分析的切换式脉管制冷机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二级脉管制冷机的基本结构。该机引入了新颖的第二小孔调相器,采用有阀压机驱动,通过自行研制的时序控制器和电磁阀由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最后制冷温度分别为58K和11.3K。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直流电机驱动的无阀压缩机,在双向气型脉管制冷机上取得了46.8K的无负荷制冷温度,对脉管制冷机的压力波进行了测试。在分析回热损失,脉管与回热器相位差等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有阀型小孔脉管制冷机的深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第三代脉管制冷机存在的制冷温度不稳定的缺陷,本文从提高脉管制冷效率,进一步降低制冷温度的角度,对有阀型小孔脉管制冷机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改进,有阀型单级脉管制冷机取得了34K的无负荷制冷温度,在80K获得30W以上的制冷功率,其制冷效率达到国外同类商品型有阀脉管制冷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机实时控制脉管冷机配气装置,可以灵活调节压力波频率和阀门启闭时间比,有可能获得更低的温度,更大的制冷量,使其性能接近G-M制冷机,在脉管制冷机结构参数相同的条件下,二阀与无阀脉管制冷机性能的对比实验表明,通过仔细的时序调节,有阀型脉管制冷机可获得更好的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低温下具有高比热峰值的磁性稀土材料的发现,大幅度提高G-M型制冷机的性能具有了可能性。基于磁性稀土填料Er3Ni、ErNi、GdRh等的特性,根据热力过程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对双级G-M型制冷机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工,使其达到了液氦温度。介绍了我们研制的4.2K双级G-M型制冷机的设计和结构。该制冷机的最低制冷温度为2.5K,制冷量为580mW/4.2K、1100mW/5.0K,热工效率高。同时  相似文献   

18.
结合热力学和热声学两方面的理论,对脉管制冷机中的脉管的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脉管的结构与其内工质的压力和温度的分布有很大的关系,只有使脉管的结构和工质的压力和温度的分布相匹配时,才能够使脉管制冷机的性能达到最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锥形的脉管结构,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上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雷雯 《低温工程》1996,(5):41-45
介绍了美国Butterworth-Heinemann低温公司普通材料和常规技术制作的高性能G-M制冷机,描述了该制冷机的设计原理和性能。该制冷机的制冷温度已达到6.5K以下,10K时制冷能力为5W。  相似文献   

20.
王超 《低温工程》1995,(4):15-19
建立了可逆脉管制冷机的等温-绝热模型,着重考虑脉管中过程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并与斯特林制冷机等温模型的计算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理想工况下,可逆脉管制冷机的效率约为斯特林制冷机的85%,制冷量约为72%。可逆脉管制冷机配气活塞的最佳运动相位与斯特林制冷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