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洛阳盆地浅层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地下水的过渡开采导致了洛阳盆地水环境的恶化。本文结合洛阳盆地水文地质条件运用数学模型对盆地的浅层孔隙地下水资源进行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建立二层结构的非均质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经模型识别和校正,所选参数是基本合理的,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洛阳盆地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系统。盆地地下水补给主要为降水及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排泄主要为人工开采,占总排泄量的75.82%,因此调整和优化现状地下水开采方案,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有关概念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目前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有关概念进行了论述 ,并针对河西走廊南北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提出了开采资源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确定靖边县北部风沙滩地区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及含水层储存量,进而采用平均布井法得出该区各乡镇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及地下水可采资源总量。依据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开采潜力指数法对不同区域开采潜力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该研究区整体都具有开采潜力的结论.最后根据开采潜力模数进一步对有开采潜力的区域划分为潜力很小、潜力较小和潜力中等三个亚区,为该区域及整个陕北风沙滩地区未来更长时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可靠度分析的“JC”法,建立了地下水资源开采分析的极限状态方程。结合实例对地下水开发的风险概率进行了预测计算,分析了各种参数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水文地质参数可靠度估算地下水资源开发风险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龙岩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地下水长观资料,对龙岩盆地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认为允许开采量约为27.9万m3/d,扣除岩溶地下热水允许开采量1.73万m3/d,实为26.2万m3/d;因此,在局部区域尚有8万m3/d的开采潜力。但根据全市近期和中长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到2010年时,岩溶地下水资源将不能满足全市的用水要求,必须另找出路。  相似文献   

6.
太原盆地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及构造、煤矿密集程度、开采煤层深度、泉域流量、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质等指标,建立了太原盆地煤炭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分级评分。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将研究区地下水破坏程度分为4个等级,即采煤对地下水资源影响无破坏区(Ⅰ)、轻微破坏区(Ⅱ)、中等破坏区(Ⅲ)、严重破坏区(IV),其中Ⅰ、Ⅱ、Ⅲ、Ⅳ类区分别约占研究区面积的0%、41.4%、49.0%、9.6%,评价结果符合采煤对研究区地下水破坏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阐述龙岩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地下水长观资料,在对龙岩盆地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认为允许开采量约为26.2万m3/d;并且局部区域还有总量约8万m3/d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8.
结合孝义市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孝义市水资源的影响,并根据该市目前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开采状况,提出了几点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策略,以解决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闪  张晶  郝海强 《矿产勘查》2023,14(7):1250-1258
本文以某金属矿山为例,为准确预测矿山设计阶段及实际开采阶段矿坑涌水量,以保证矿山安全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分析了矿区含水层隔水层分布、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和矿床充水因素,将矿区平面上所处水文地质单元详细划分为西区、东区2个次级水文地质单元进行研究,每个次级单元概化为半圆形抽水大井,将矿区垂向上、上部开采相对较大区域概化为大井,深部开采面积急剧减小段概化为叠加的深部开采小井,矿山总体成为复合型矿山水文地质模型。根据抽水试验数据采用比拟法,对首采段矿坑涌水量进行计算并根据实际排水量进行了对比验证,并综合矿山实际开采数据,采用优化的比拟法和相关分析法,对深部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复合型矿山的概化及计算,为条件复杂矿山的矿坑涌水量计算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省博兴县地下水资源超采的研究 ,提出了适合小城镇的地下水资源优化开采的决策及管理建议 ,探讨了地下水资源最优开采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GMS在临汾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利平  王金生 《山西建筑》2004,30(16):78-79
针对临汾盆地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许多环境地质问题 ,通过GMS建立了地下水水流三维数值模型 ,提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措施 ,为地下水资源的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大同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同盆地由于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匀,以及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建立了大同盆地地下水的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价了大同盆地地下水资源量。模拟结果表明大同盆地地下水已经超采且开采非常不平衡;在降雨保证率为50%的情况下,大同盆地年水资源补给量为7.1×10~8m~3,降雨保证率为95%的情况下,年水资源补给量为6.3×10~8m~3,而总排泄量达7.7×10~8m~3(2004年),其中蒸发排泄达总排泄量的35%左右(约2.64×10~8m~3)。根据地下水的开采情况及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的进度,应用模型设计方案对大同盆地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三工河流域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流域发源于天山博格达峰,是独立的小流域。而流域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单元的完整性,具有大流域的分布规律。目前流域供水水源以河道来水和开采地下水为主,由于长期的超采地下水,已经造成该流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本文在系统地阐述流域地质条件以及含水层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流域多年基础资料,采用水均衡方法,对现状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地下水平衡分析、耗水量平衡分析,构建出合理地下水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地下水水位、水量远景预报,确定出合理的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合理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根据流域的不同地貌单元,制定出不同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与保护区,按照限制开采、调蓄开采、调控开采和禁止开采等四个区域确定地下水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水量平衡基本原理,本文应用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水流模型。利用观测井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并运用识别后的模型模拟了研究区在P=50%、75%、95%三种不同降水和径流保证率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水资源量的构成及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酒泉盆地地下水系统水资源长期处于负均衡状态,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状态。因此提出,盆地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布局应考虑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缓解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以促进盆地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6.
开采条件下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系统(GMS),建立了能反映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含水层结构及其水流特性的大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流模型,重点研究了在无开采井条件下地下水开采强度时空分布的特征,模拟了平原区1965~2005年41年间的地下水流场及漏斗的演变过程,综合分析了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含水层长期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地下水开采带来的影响。同时,对所建立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就流场、漏斗变化以及水文地质参数等多方面进行了识别和验证。采用经过率定和验证的模型,预测分析了水资源配置制定的地下水限采方案,为南水北调实施后对海河流域地下水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它可能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于干旱地区来说,地下水水质评价是一项重要而必要的工作,其评价结果为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162个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的分析,应用5元联系度的熵权集对分析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通过不同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发现,熵权集对分析法评价结果客观,计算简单、方便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巴州地区、塔里木河流域、开孔河流域的地下水水质较其他地区和流域差,阿克苏地区、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的地下水水质总体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18.
周焱钰  陈喜  张志才 《工程勘察》2011,(4):43-47,51
本文以位于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的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等效连续导水介质体概化方法建立喀斯特流域地下水数值计算模型.运用MODFLOW中的排水沟渠子程序包以及河流子程序包,构建考虑地表河与地下河系统与含水层地下水流交换水动力过程模拟方法,分析后寨河流域地下水流运动特征,估算含水层补排水量.模型计算的地下水位动态...  相似文献   

19.
Effective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requires reliable estimation of an overall basin water budget and of hydrologic fluctuations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surface‐water resources.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groundwater‐surface water exchange fluxes impacts on the water balance. The long term lake water balance was calculated by Modflow using the stage‐volume rating curve of Lake Package LAK3. The long term average storage volume change is 8.4 × 108 m3/month. The lake water balances suggests that the lake is not in equilibrium with the inflow and outflow terms. Using field abstraction data analysis and model simulation, the combined volume of lake‐groundwater used for industrial abstraction since the last three decades was estimated. This requires an average abstraction amount of 7.0 × 106 m3/month with a long term trend of abstraction ratio 30% (groundwater) and 70% (lake water) since 1980. The amount resulted in a lake which might have been 4.8 m higher than was observed in the last stress period (2010). A long term regional groundwater budget is calculated reflecting all water flow in to and out of the regional aquifer. The model water balance suggests that lake Navaisha basin is in equilibrium with a net outflow about 1% greater than the inflow over the calibrated period of time (1932–2010). The regional model is best used for broad‐scale predictions and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 general sense of groundwater to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to groundwater impacts in the basin. A basin wid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y can be designed by integrating the lake/wetland within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model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good stewardship in Lake Navaisha. Such hydrological analysis is crucial in making the model serve as simulator of the response of lake stage to hydraulic stresses applied to the aquifer and variation in climatic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