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聚乙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为原料制备的聚氨酯为壁材,有机磷系阻燃剂为囊芯,得到了一种尺寸均一、粒径小的球状聚氨酯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微胶囊结构中包含聚氨酯和阻燃剂的特征结构,证明阻燃型聚氨酯微胶囊已成功制备;由扫描电镜形貌表征可知,微胶囊呈现规则球状,粒径<10μm。该聚氨酯微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无溶剂,绿色环保。在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中,该聚氨酯微胶囊可在有效阻燃剂含量较少条件下,达到较优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丈讨论了以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聚氨酯型芳香微胶囊。讨论了乳化剂、聚合方法、pH值、催化剂种类等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分散性、密闭性等性能的影响。文章还对芳香微胶囊在织物上的整理工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根据香精的不同性能研制出了具有不同保健作用的纺织品。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常见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着重介绍了聚氨酯微胶囊的研究及其新的分析手段,并展望了微胶囊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常见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着重介绍了聚氨酯微胶囊的研究及其新的分析手段,并展望了微胶囊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王改敬 《塑料科技》2012,40(9):99-102
综述了在聚氨酯材料中添加阻燃剂的技术:微胶囊化、超细化/纳米、表面及架桥改性阻燃剂和复配技术;介绍了聚氨酯反应型阻燃剂的开发现状以及采用特殊结构的阻燃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的微胶囊化制备工艺因其有别于常规聚氨酯材料的制备工艺,所得材料的性能也更具其自身特色,同时因为芯材的存在赋予了聚氨酯材料新的功能,大幅度扩展了聚氨酯材料的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聚氨酯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建筑、纺织、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聚氨酯泡沫的燃烧过程及其燃烧的3个阶段,分析了聚氨酯泡沫燃烧的化学反应机理和阻燃剂的阻燃机理,阐述了卤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硼系阻燃剂、填充型阻燃剂和可膨胀型阻燃剂的特点并比较其实际应用情况。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聚氨酯阻燃技术上的研究进展,并对聚氨酯泡沫的阻燃研究和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指出一方面可对无机添加型阻燃剂进行结构改性,提高微胶囊化和表面改性后的阻燃剂微粒的产率,进一步改善阻燃剂微粒在泡沫中的分布;另一方面研究阻燃剂复配后的协效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PU专利     
《聚氨酯》2009,(2):64-65
形状记忆聚氨酯纱线及织物;储能聚氨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连续玻纤纱增强硬质聚氨酯微泡的型材制品及其共挤成型工艺;回收油脂多元醇及其硬质聚氨酯泡沫板材的制备方法;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全氟聚醚聚氨酯添加剂以及硬涂料。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微胶囊化红磷阻燃剂的性能及其在聚丙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硬质聚氨酯泡沫、聚乙烯、聚酰胺等高分子树脂中的应用配方,并说明了微胶囊化红磷阻燃母料的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十二醇的相变温度为24℃,溶解热101J/g[1]。采用三相迁移界面聚合的方法,以聚氨酯为壁材包裹十二醇,合成了一种凝胶型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差示量热扫描仪、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这种合成相变储能材料的储热性能和亚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相变储能材料通过胶凝作用吸附直径较小的核壳结构微胶囊,形成凝胶型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且具备较高的热焓值。  相似文献   

11.
以茉莉香精为芯材,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分别与二乙烯三胺(DETA)、β-环糊精(β-CD)及β-CD/DETA反应物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脲、聚氨酯、聚脲/聚氨酯3种不同结构壳体的香精微胶囊。探究了不同微胶囊壳体对微胶囊表观形貌、热稳定性、香精微胶囊缓释性的影响并通过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香精扩散方式。结果表明,以β-CD/DETA制备的聚脲/聚氨酯复合壳体微胶囊成囊性优异,壳体致密完整,热稳定性和缓释性能最好,经其整理的纺织品可保持较浓香味90多天。3种香精微胶囊在100℃、120℃高温缓释数据均符合零级、一级、Ritger-Peppas及Higuchi动力学模型。聚脲/聚氨酯复合壳体Ritger-Peppas方程拟合后n值更加接近0.45,更符合Fick扩散,缓释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了以水性聚氨酯为壳、正己烷为核的热膨胀微胶囊。通过热重仪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丁二醇对微胶囊包覆量及粒径的影响,采用静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了丁二醇对微胶囊发泡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丁二醇用量的增加,微胶囊中正己烷的包覆量略有降低,粒径变化不大,发泡倍率先减小后增大,发泡温度逐步增加;当w(丁二醇)=33.2%(相对于聚氨酯总物质的量而言)时,可以制得平均粒径为78.8 nm、正己烷发泡剂包覆量为13.2%(相对于聚氨酯总质量而言)且性能优良的热膨胀微胶囊;其起始发泡温度为206℃,最大发泡温度为220.1℃,发泡倍率最大为4.10倍。  相似文献   

13.
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用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修复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将微胶囊埋植于材料中是实现其自修复的一种方法,也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微胶囊型自修复的概念和原理,综述了近几年来DCPD型微胶囊、环氧树脂型微胶囊、硅油型微胶囊以及其他微胶囊型自修复的发展状况,并着重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对微胶囊型自修复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微胶囊红磷的特性和制备方法。综述了微胶囊红磷近十年来在高聚物(橡胶、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中阻燃应用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塑料科技》2015,(8):90-94
以微胶囊所采用的不同包覆原料为主线,综述了三聚氰胺、密胺树脂、脲醛树脂、环氧树脂、聚脲、聚氨酯、富羟基材料、含硅材料等作为囊材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包覆效果、用于聚合物材料时的阻燃效果以及具体应用情况。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寻求稳定高效的囊壁材料,研究微胶囊化膨胀型阻燃剂与阻燃基体间的相容性,使膨胀型阻燃剂实现可控包覆,通过分子设计等手段使阻燃剂各组分配比更加合理等。  相似文献   

16.
在水溶液体系中,以2,4-二异氰酸酯与甘油为原料进行界面聚合,通过一步反应制备出聚氨酯包覆聚α-烯烃减阻剂微胶囊,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2,4-二异氰酸酯与甘油的摩尔比为3∶2,聚氨酯壁材用量与聚α-烯烃颗粒用量比为2%,表面活性剂用量为水量的0.5%,聚α-烯烃减阻剂粉粹至90~100目,常温反应30min。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α-烯烃聚氨酯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表观形貌性状、减阻性能优异、并具有优良的存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自愈合材料是可以进行自我修复以恢复力学性能的一种功能聚氨酯材料。主要介绍了Diels-Alder化学方法、超分子化学方法、微胶囊化方法和光化学方法制备聚氨酯自愈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以相变材料硬脂酸丁酯为芯材,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三乙醇胺(TEA)为反应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氨酯网状相变微胶囊,通过涂层法将微胶囊整理到棉织物上。对相变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优化了整理工艺,对比了整理织物前后的表面形貌,研究了整理后织物的耐水洗性、储热性能和调温效果。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无凹陷,制得的微胶囊壳体具有聚氨酯结构,在260℃芯材完全失重时,微胶囊的保留率为53.8%,热稳定性较好;当整理织物为3.5 g、微胶囊和粘合剂均为1.0 g时,耐水洗性较好,储热明显,调温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9.
PU专利     
《聚氨酯》2008,(4):102-103
生产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方法;一种含氟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储能聚氨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NP-98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作为工笔画用绢处理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纤维工业》2017,(4):19-23
以相变材料硬脂酸丁酯为芯材,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乙烯三胺(DETA)和聚丙二醇(PPG)为反应性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聚脲/聚氨酯双层壳体相变储热微胶囊,将微胶囊通过浸轧方式整理到棉织物上;表征了微胶囊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储热性能,探讨了微胶囊整理剂用量和粘合剂用量对织物增重率和耐洗性的影响,以及整理前后织物的表面形貌和调温性能。结果表明:微胶囊壳体为聚脲/聚氨酯结构,可耐200℃以上高温,熔融温度为22.63℃,结晶温度为14.92℃,相变热焓为70 J/g以上,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储热明显;微胶囊整理剂用量越高,织物增重率越高,粘合剂用量越高,织物耐洗性越好,适宜的微胶囊整理剂用量为150 g/L、粘合剂用量为40 g/L;经整理后的织物在微胶囊材料的相变温度附近具有良好的温度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