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太阳放射特性与地球能源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太阳对地球的放射及能源热收支等关系,同时还对世界各国在化石燃料的开发、配置、使用、价格等关系及人类在现代建筑中对太阳放射的利用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查,阐述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论述了人类在开发太阳能技术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已建被动式太阳房室内热环境质量及人民目前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的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被动式太阳房室内主要气候参数(室内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平均辐射温度等)及热舒适指标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被动太阳能窗白天太阳得热要求的太阳总透射比大和夜间防止失热希望的传热系数小的矛盾问题,开发了一种热工参数可变的被动太阳能窗,实现了窗户传热系数U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阶跃可变.采用WINDOW和THERM软件对窗户的热工性能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给出了不同玻璃组合形式、窗框型材及窗框比下的热工性能参数,并通过第三方检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流体横绕圆柱体的流动和传热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流体横绕圆柱体的流动和传热特点,对其中的流动分离点、最低压力点和最低局部努谢尔特数点之间的关系发表笔者的见解,进而就热阻力和热绕流等现象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做一些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调动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从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则、意义及校本课程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等方面论述了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关系,指出校本课程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独特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6.
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是古往今来人类的共同追求,其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中,强调人类必须遵循、顺应自然,适应自然而不能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人类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动,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人际关系的和谐则较复杂,它由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平民之间的关系、男女关系及家庭关系等构成,其和谐与稳定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主体。古代儒家学派思想家对此提出了一些极有借鉴价值的观点,如"礼乐教化"观,"德刑并举"观及"天人合一"观等等,这些观点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的和谐社会建构方面仍然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室内热环境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室内热环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人体与环境之间传热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在室内热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指出应结合我国国情对不同地区居室热环境进行研究的必要性,重点强调了对严寒地区居室热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聚光器、接收器和斯特林机等模块进行分析,得到了各模块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能量传递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斯特林机压力与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呈线性增大关系;当斯特林机热头温度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时,系统净输出功率随斯特林机压力的增大而升高;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斯特林机效率和系统净输出功率均有所升高,但系统净输出功率升高幅度不大;当风速增大时,接收器效率及系统净输出功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太阳墙在白天对空气加热存在滞后,夜间集热墙体向外散热严重等问题,设计了新型太阳墙结构,并搭建了供热性能测试实验台.通过对太阳辐射强度、室外空气温度、风口温度、集热板温度,以及室内温度场等参数测量,定量分析新型太阳墙的热性能随室外环境的变化规律.对连续3个典型室外环境日下的系统性能分析表明:太阳墙的送风口最高温度为31.6℃,实验房间内最高温度达24.1℃,最低温度12.9℃,平均温度为18.4℃,实验房间与对比房间最高温差为3.3℃,当太阳辐照平均强度为438.4 W/m~2时,实验房间温升速率达1.4℃/h.室内温度频率分布的计算结果表明,实验房间温度在52.8%的时间内达到18℃以上.因此,新型太阳墙结构在日间能够及时将得热输送到室内,并且在夜间可以维持一定的温度水平,全天将室内温度控制在人体感觉舒适的范围内,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与科学思维的关系,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一些主要研究方向,如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等,从而指出计算机是如何模拟人类思维的,并揭示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科学思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地源热泵辅助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将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物的地板辐射采暖技术结合起来,采用地源热泵作为辅助热源的高效、节能的采暖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地源热泵辅助的太阳能系统在地板采暖中的应用,可全天候节能地提供地板采暖所需的低温热水,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有效地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达到节约高品位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从而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设计了一种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将其应用在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热泵系统中,实现太阳能分季节全天候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Gambit软件建立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的三维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中相变材料的蓄热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不同集热器结构参数、集热器内蓄能材料、太阳辐射强度、外界换热条件等对其温度场、液化率等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振荡热管间距选17 mm,真空管后增设金属反射板,集热管内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夏季利用高温相变材料蓄热直接加热热水,冬季利用低温相变材料给热泵蒸发器供热,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季节性利用已经成为未来应用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道路集热蓄能融雪化冰技术作为能源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绿色环保措施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初夏和盛夏太阳能路面集热,研究太阳能集热量等参数在夏季随时间变化规律,比较初夏和盛夏太阳能集热效果,探索基于蓄能的太阳能利用时段.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一体化的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太阳能热水器在夜间和连续阴雨天无法正常工作的状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一体化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基于振荡热管作为热传递媒介,将瞬时太阳能或者集热器中相变材料储存的太阳能传递给热泵系统蒸发器,并利用热泵循环加热热水,用以提供生活热水.对系统进行相变材料的选择和蓄能特性的分析.以南京冬季为例,开展了建筑一体化的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热水器节能特性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热水器在节能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都优于目前市场上的热水器.在建筑物密集化、单位居民住宅太阳能辐射占有率较低的情况下,建筑一体化的提出将节约空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串联式水-水太阳能热泵能及空气-水太阳能热泵加热水过程的数学模型,加热水过程为一变工况过程,各瞬时参数将由于水温的增加而不断变化,应用该模型,可救得所需的各瞬时运行参数以及过程总得热量,总耗功量等,对实验过程具有指导作用,并可利用该程序预测太阳能热泵的可行性及节能性,本文还列举了一个计算实例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沸石储热技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利用太阳能进行储热和供暖的可能性,建立了一套开式循环太阳能储热装置,开展太阳能热 利用的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天然沸石作为吸附剂,水作为吸附质,沸石床集储热和供热于一体.为了尽可能接近 实际应用情况,实验过程全部在冬天寒冷环境下完成.在对冬天太阳辐射能观测的基础上.详细测量了天然沸 石床的吸附/脱附的动态特性,对冬天正常日照条件下沸石储热床的吸附/脱附过程的可利用热能进行计算;进 而对整个太阳能储热装置的热效率进行分析,为太阳能用于供暖提供基本依据.根据计算,装置的吸附热约为 152.5 kJ,脱附热为2 126 kJ,太阳能储热装置的总的热利用效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17.
全面介绍了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原理、指标参数和应用方式,并提出发展该项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管作为集热器的水源热泵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分析了热管式真空集热管性能,指出太阳能保证率是确定最佳集热面积的关键问题,以实际工程为例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拓展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将光伏-太阳能热泵与热管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的思想;设计并搭建了光伏-太阳能热泵/热管复合系统实验测试平台,对热管单独运行和热泵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管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的日平均光热效率低于普通的PV/T系统;而热泵单独运行模式下,系统具有较高的日平均光热效率及热泵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20.
太阳辐射对太阳能热水器换热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2A太阳辐射监测系统对苏州地区的太阳辐射进行连续跟踪测试,并将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合相应的天气情况重点分析了苏州地区冬季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和太阳辐射对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性能的影响,结论对于太阳能的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